观 察 物 体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准备:课件、毛绒玩具。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维——表达为一体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好不好?(教师讲述故事的内容)
师:这些盲人叔叔有的说大象就像扇子、有的说大象就像柱子、而有的又说大象就像一堵墙,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
生:不对,他们说的不全面,他们说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
师:是的,我们不能只是摸到物体的一部分就说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可是,盲人叔叔眼睛看不到,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这些盲人叔叔呢?
生:我们先看,再告诉他们。
师:小朋友为盲人叔叔想得真周到!那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小朋友们,那天叶老师放学经过我们二年三班,看到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我就悄悄拍下了这几个镜头,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看到这三张照片,老师想问同学们,三张照片是同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精彩!掌声鼓励。
正是因为我们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这样的一个课前游戏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巧妙引入,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并顺理成章的揭示课题)
(二)教授新课
1.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今天的课堂上叶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嘉宾——阿狸,你看到了阿狸的什么?(认识正面,侧面,背面)板书
课件出示例一,四个小朋友一起观察阿狸,他们分别看到阿狸的哪一面?(学生回答)
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叶老师给你们每组带来一个小礼物,这个礼物就放在各小组组长的抽屉里,请将它拿起来放在桌子的盒子上,正面对着自己。
下面,请你坐在自己的座位先仔细观察面前的这个玩具,然后再轻声地给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你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面,有什么?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汇报,哪个勇敢的小组先来说,你看到的是玩具的哪一面,有什么?
2.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为什么你们同样是看小熊,你看到的是小熊的XX,而你却看到了小熊的XX?(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所以看到小熊的正面;生2:我坐在小熊的左边,所以看到小熊的侧面;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所以看到小熊的背面;生4:我坐在小熊的右边,所以看到小熊的侧面)(生生互评)这个小组表现得怎么样?哪个小组小朋友还想再来说说。
3.设计游戏,再次体验
刚才我们四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都只看到玩具的一个面,有的看到正面、有的看到侧面、还有的看到背面。那如果要看清楚玩具的全貌,那该怎么办呢?聪明的小朋友,请你发动你的金头脑,为我们想个好办法。
生1:我们可以绕着玩具转一圈。
生2;还可以把玩具拿在手上转一转。
同学们都很聪明,想了这么多好办法,叶老师真佩服你。下面我们就按这个(指生2)同学的办法,由组长拿起玩具,把玩具转一圈。
师:能看清玩具的全貌吗?现在请组里小伙伴互相换座位,请同学按这个方向依次移动一个位置,转一圈回到原位。每移动一个位置,把你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面,有什么和你的同伴说一说。(好朋友互评)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位置观察小熊,看到的形状不同)
小结: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板书要点)
因此,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就说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的,一定要全面仔细的观察,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毛病。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设计意图:游戏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巧妙引入,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并顺理成章的揭示课题。)
4.巩固新知,内化提高
课间活动
师:今天大家学得都特别的认真,特别的带劲。大家也有点累了,就让我们休息一会儿,放松放松,随着大屏幕一起去欣赏我们美丽的校园!好吗?那就让咱们跟随大屏幕一同出发吧!小朋友们可以边休息边欣赏.
课件播放校园风光图片,画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欣赏休息。
师:你们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其实啊,在这些照片中的画面也是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的,可以说这也是我们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出现照片(石狮、雷锋像等)不同方位图,让学生说这是什么?是站在什么方位看到的?看到这些雕塑,你觉得美吗?(美)是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美。
5.游戏
①刚才看了那么多照片,你也来实地演练一下,当一当“小小观察家”,游戏的名称是找位置,根据照片找位置,照片中的小朋友上台当模特儿,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这几张照片分别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到的?同学们来实地站一站。
两个侧面相同吗?我们来区分一下,谁来说说他看到了这位同学的左侧面,还是右侧面?我们要想区分物体的左、右侧面,要根据我们看到物体本身的左右两边来判断。
②今天能够和大家学习新知识老师非常高兴,想给你们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拍背面、右侧面、正面)
(三)解决问题,深化所学
完成第二题:P68做一做这三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请你们动手将他们所看到的面,用尺子连起来。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课后练习。由图片讨论观察者的角度,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四)小结并提高
1.现在小精灵还想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现在小精灵可真佩服你们了!可是它给你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挑战:
把你喜欢的玩具,按照你们坐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让学生画完上台展示,台下的小朋友们,你们来当当评委,好吗?看他们画得怎么样?(谢谢这四位同学,真不简单,你们都是我们班里的小小画家。)小精灵要我替它表扬小朋友们。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画,说说你看的画是玩具的哪一面?
2.看看老师刚才拍的三张照片,漂亮吗?依次展示:这张拍的是同学们的XX面,老师是站在同学们的XX面拍的?
这节课你们学得快乐吗?太棒了,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也很快乐。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观察物体(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并能初步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
从一个面推测到另外三个面的形状。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小熊猫玩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依次在黑板用粉笔画小猪背面图、侧面图、正面图。
学生逐步猜是什么小动物。
2.师提问:通过刚才的猜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
3.师引导得出结论: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就必须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动物”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并顺理成章的揭示课题,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观察,建立表象
1.出示实物,确定方位
师(出示熊猫):你们坐在熊猫的哪一面?
师分别请坐在熊猫前、后、左、右的学生起立。
师评价:哦!老师知道了,你们分别坐在熊猫的前、后、左、右。
2.
本位观察,初步感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然后闭上眼睛,把自己的看到的熊猫的样子记在脑子里,并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课件出示:我坐在熊猫的(
)面,看到了它的
师:你坐在熊猫的哪一面,看到了它的什么?谁来说?
学生汇报。
3.交换位置,再次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都只观察了熊猫其中的一个面,请你们想象一下,坐在你对面的同学,看到的熊猫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出示:我坐在熊猫的(
)面,我想对面看到的熊猫应该是有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想象的到底对不对,和你对面的同学换个位置,再仔细观察一下。
全班汇报交流。
师:现在我们已经观察了熊猫其中的两个面,另外两个面的熊猫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然后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学生汇报。
师:大家想象的到底对不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顺时针地走,依次换个位置,看看和你想象的有没有一样?(师巡视、交流)
学生集体汇报交流。
师:再和你对面的同学换个位置,观察一下这个面看到的跟你想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交流。
师:有四名同学也像你们一样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他们看到的应该各是哪张照片,怎样才能快速地判断?
学生判断,并说说是如何快速判断。
师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是的,先找到最好判断的前面,和它相对的后面也能马上判断出来。(板书:相对)
【设计意图: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就都不一样,有时候换个位置看一看,就会发现更多不同的现象。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4.
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师提问:比较不好判断的熊猫的左右面,怎么区分?
生汇报交流。
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可以找到蝴蝶结作为“标志”,用它来帮助区分(板书:标志);也可以从熊猫坐的朝向去观察。
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熊猫,怎么大家看到的都不一样呢?
生汇报交流。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板书: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可能(不同)(板书:形状不同),所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就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观察!
师:那怎样才能对熊猫进行全面观察?
学生汇报。
师小结:是呀!只有从不同位置,对物体进行全面观察,才能更好地认识它。(板书:全面)
师:那如果是一些比较大的物体,该怎么观察?
学生汇报并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及汇报交流,让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借助寻找标志物、动作、语言等辅助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效地突破难点。】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观察卡车,学法引导
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熊猫,你们也能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物体吗?
生完成书本68页做一做题目。
学生汇报交流不同方法。(可能先判断车头、车尾;也可能先判断正面看到的那幅图及它的相对面。)
师评价并肯定两种方法,点出方法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卡车的判断,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同一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总结出观察物体的方法,教师正好相机进行学法的引导。】
2.观察茶壶,巩固新知
师出示茶壶,引导学生分别比划茶壶四个面观察到的样子。
师提问:同一个茶壶,怎么每次比的动作都不一样呢?
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一个茶壶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这里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茶壶,其中有一个是黄老师的,猜猜老师是怎么快速区分的?
学生交流方法,教师引导使能从“蝴蝶结”中受到启发。
师小结方法:在茶壶的背面贴了一个笑脸,把这个笑脸作为标志,用它来帮助区分。
【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通过以形象的动作比划茶壶的样子,既调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又引出练习,巩固新知。同时通过让学生想办法对两个一模一样茶壶的区分,使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学以致用。】
四、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1.
结合板书,总结方法
师提问:刚才我们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并汇报,师结合板书,做进一步总结:是呀!在生活中要看到物体的全貌,就要从不同位置对它进行全面观察。
2.
观察图片,加深认识
师出示一幅神奇的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瞧!这里有一幅有趣的图,同学们看,它是——?
生:青蛙。
师:一定是一只青蛙吗?
生:是啊!
师:看!(师旋转图片)现在还是一只青蛙吗?
生:变成了马。
师:这是怎么回事呀?
生各抒己见。
师:所以,要是没有全面观察,就不能轻易下结论。
师:再看这幅图,她是?
生:公主。
师:一定是公主吗?
生:不一定。
师:猜猜看,换个角度观察,还会像什么?
生兴致盎然,自由发言。
师:(旋转图片)揭晓答案。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认识物体的全貌。
3.拓展视野,介绍观察工具
师:可是,在生活中,只靠我们的肉眼观察,有时会遇到困难。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观察。看!
课件介绍:放大镜
、望远镜
、显微镜。
4.
全课总结
只要同学们拥有一双慧眼,再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设计意图:在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物体的活动后,引导学生反思,形成方法。神奇图片的欣赏,不仅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必要性的认识。】
板书设计:
相对
标志
观察物体
(全面)
位置不同
形状不同
PAGE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http:?/??/?www.?/?fanwenwang?/?jiaoan?/?20110307162851_594092.html?)
教学
(?http:?/??/?www.?/?Special?/?jiaoxuegongzuozongjie?/??)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
(?http:?/??/?www.?/?Special?/?guanchariji?/??)、比较,初步体会
(?http:?/??/?www.?/?fanwenwang?/?xdth?/??)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
(?http:?/??/?www.?/?Special?/?woxuehuile?/??)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http:?/??/?www.?/?Special?/?sixianggongzuozongjie?/??)。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
(?http:?/??/?www.?/?Special?/?fengsuxiguan?/??)、合作
(?http:?/??/?www.?/?Special?/?hezuoxieyi?/??)意识和评价
(?http:?/??/?www.?/?Special?/?ziwopingjia?/??)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娃娃(熊二)、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1、出示熊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熊二放在中间,变出“相机”,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给熊二照张“照片”。教师在熊二上面“拍照”。
2、“照片”洗出,
从上下观察熊二,你看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你照到熊二的哪一面?引出前、后面,并让学生说出前、后面有什么?
教师:熊二有两个面有点像,是哪两个面?(左右)誰拍到呢?
教师:左右面可以叫侧面。(齐读侧面)那熊二这两个侧面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板书出示。
我们已观察熊二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这些面我们可以统称叫做位置(出示板书卡片位置)出示课件熊二各个位置图片,观察位置不同,师问:那么物体形状相同么?(同时出示形状和不同卡片)齐读板书。
4、全面观察,教学提升。
教师:现在找3名同学和老师一起上讲台前观察熊二,3名学生和老师各找一个位置。师问:我现在想更全面的观察熊二,我该怎么办呢?(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总结。
三、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教师:有四个小朋友正在观察一只熊猫,咱们去看一看吧!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完成“做一做”。
师:大家表现太好啦!老师准备带着大家去旅行!同学们要做快乐大巴去旅行,出发之前有4名同学在观察车,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四题。
教师:同学们都上了车,我们出发,首先到了天安门,有3名同学给天安门城楼拍了照,你知道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吗?请你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完成练习。
教师:同学们都玩累了,一起去喝茶休息一下。喝茶的时候,他们观察了水壶。下面的三幅图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4、游戏猜一猜,“玩”中学习
教师:同学们真棒!咱们来做个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人和物体的一面猜一猜?)
5、通过游戏,德育渗透。
6、思维扩展,总结本课
教师:我们旅游继续,到了江西庐山,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庐山什么样子?有一首诗巧妙介绍一下庐山。(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视频)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庐山都不一样,那就是观察位置不同,物体形状也不同。(板书内容齐读)
五、课后实践,音乐分享。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方法
媒体设境,故事引入;动手操作、观察辨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
1.师:猜一猜这是什么?
2.公布结果。问:为什么大家都没有猜对呢?
3.《盲人摸象》的动画片,边看边想,有什么启发?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对,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千万不能象盲人一样,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求新知。
1指导观察
出示例1
68页熊猫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小芳四个小朋友看到不同的图片,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观察熊猫图,小组交流汇报。:(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熊猫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熊猫的左、右、侧面,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
2、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玩具放在小组中间,并说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现在请同学们转动你的玩具,请再说一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上来介绍你们的玩具吗?(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物体,介绍物体)。
3、
观察的杯子
4、得出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二效果测评课件出示
闯关游戏
1第一关
:慧眼识图
(1)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2)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3)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第二关:连一连。
(1)
连一连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2)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3)
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第三关我会说。
(1)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哪幅图是小红看到的?
(2)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4巧手摆图。
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在思考问题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后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左面
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