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带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带答案与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3 09:3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
1.以班图文明为核心扩散,在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在撤哈拉沙漠以南,除了原始森林、干旱草原和沙漠地带,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发展出了农业社会,非洲的古代文明也进化得更加多样和完整。材料揭示出班图文明
A.是非洲文明的起源
B.影响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发展
C.推动非洲的近代化
D.推动了非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2.西欧封建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D.庄园法庭只是维护封建领主利益的工具
3.有学者评价:“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古代非洲和美洲能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与外界有广泛联系的阿克苏姆文明进步较快
B.大津巴布韦与外界联系密切,最终被外族所灭
C.8~15世纪的西非加纳、马里,由于封闭保守,经济比较落后
D.美洲文明有两大洋天然保护,其文明领先亚欧地区
4.公元8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和赞助翻译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的学术典籍,不惜重金引入人才,历时百年的翻译运动从此拉开序幕。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政策助推军事扩张
B.阿拉伯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百年翻译运动推动了拉丁文字的普及
D.阿拉伯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5.12世纪时,意大利和拜占庭的交往相当广泛而频繁,君士坦丁堡经常举行学术讨论会,来自欧亚各地的学者汇聚于此进行学术和宗教论争,皇帝也时常亲临现场。由此可知,拜占庭推动了
A.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交流
B.东西方文化交流
C.欧亚大陆的统一
D.君主专制的发展
6.我们说文化的交流在当今世界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从该角度看,美洲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原因则是
A.西方殖民者入侵
B.彼此间比较孤立缺乏交流
C.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D.富有文明的多样性
7.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但丁的《神曲》和薄伽丘的《十日谈》都受到了《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古代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棉花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些说明阿拉伯人(
)
A.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伊斯兰文化
B.首先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8.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A.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
B.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
C.规范的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
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9.英国学者波琳克罗夫特说:“在中世纪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这一论断主要是着眼于君主专制有利于
A.思想的自由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繁荣
C.民主政治的建立
D.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10.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关于欧洲中世纪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B.伊斯兰教会神学控制思想文化
C.庄园法庭随着城市发展而建立
D.城市市民承担货币地租
11.欧洲人踏上新大陆以前,安第斯山中部地区的印加帝国和中部美洲地区的阿兹特克帝国南北而立,环加勒比地区则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酋长国。这反映出
A.美洲文明落后于世界文明进程
B.美洲各文明区域发展程度不一
C.两大帝国压制环加勒比地区发展
D.环加勒比地区社会发展极为落后
12.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
②都信奉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
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实际是庙宇,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其附近还有一座用于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而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这表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
)
A.相同,都是由巨石建成的宗教建
B.相同,都是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
C.不同,埃及金字塔是其文明的象征
D.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
14.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C.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D.改造印度人创制的从1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15.唐朝初年,日本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之后的日本“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天皇掌握了实权
16.拜占庭文明
材料一
拜占庭人对本国文化具有强烈的自信心,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深刻的理解和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优越感基础之上的。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过境商业贸易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至少频繁的贸易往来为拜占庭文化对外开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也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在商旅、军营和外交使团中,经常有拜占庭学者或传教士,拜占庭帝国商业贸易和军事外交活动扩展到何处,其文化影响便传播到何处。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材料二
拜占庭文明是促进欧洲古典文化向欧洲近现代文化转变的强力催化剂,同时拜占庭文明也是衔接东、西方文化的一道桥梁,为中世纪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拜占庭文明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尤为重要与巨大,它向西欧输入罗马法体系和保存良好的古典文化学术遗产等,向东欧输入了西里尔字母体系和东正教宗教信仰文化等。拜占庭文化对中世纪文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一份珍贵与不可抹灭的财富。
——摘自杨龙《浅析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和成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地位。
1.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以班图文明在非洲扩散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农业化进程,反映的是对非洲文明进程的推动,D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班图文明是非洲文明的起源,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近代化指的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C说法显然错误。故选D。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庄园中的庄园法庭,负责审理佃户间有关土地、借贷和婚姻等方面的纠纷和惩罚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主要作用是维护庄园公共秩序,并非只是维护封建领主利益的工具,D项符合题意;西欧封建庄园中,主持庄园法庭的往往确实为领主或他的管家,A项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的确多是处以罚金,B项不符合题意;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的做法属实,C项不符合题意。
3.A
【详解】
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与外界有广泛联系的阿克苏姆文明进步较快,说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A符合题意,故选A;大津巴布韦在非洲南部相对封闭而没落,不知所终,不一定是被外族所灭,B排除;8-15世纪的加纳和马里对外对外经济文化繁荣,所以C排除;美洲文明被两大洋相对庇护而与外界隔绝,其文明落后于亚欧地区,排除D。
4.B
【详解】
百年翻译运动使阿拉伯帝国吸纳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兼采世界文化的精华,所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在阿拉伯帝国基本结束军事扩张之后,为巩固帝国采取的文化政策,所以A错误;拉丁文字的普及与阿拉伯无关,排除C;材料无法反映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范围,D排除。
5.B
【详解】
根据“来自欧亚各地的学者汇聚于此进行学术和宗教论争,皇帝也时常亲临现场”可知拜占庭与意大利的交往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B;拜占庭帝国不属于地中海地区,排除A;拜占庭和意大利没有实现统一,排除C;材料内容和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
6.B
【详解】
文化的交流在当今世界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即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从该角度看,古代美洲印度安文明衰落的原因是彼此间比较孤立,缺乏交流,故B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与文化交流的角度不符,排除C;富有文明的多样性,不是导致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原因,排除D。
【点睛】
7.D
【详解】
从材料可知,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不但把自己的文化传入欧洲,还把古印度人和中国的文化也传入欧洲,所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阿拉伯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片面,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不能体现材料反映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A项错误;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故B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片面,且材料反映出但丁、薄伽丘受到《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只是文学方面的影响,不能证明其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故C项错误。
8.A
【详解】
材料反映了朝鲜王朝实行科举制,国王高度重视,并且会亲临专考儒生的“谒圣试”考场,这体现出了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的影响巨大,故选A;“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考试时间等信息,没有涉及考试对朝鲜社会的影响,故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选拔,故排除D。
9.D
【详解】
根据“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结合所学可知,强有力的君主制有利于加强中央的力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故选D;君主专制不利于思想的自由发展,排除A;君主专制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排除B;君主专制阻碍民主政治的建立,排除C。
【点睛】
1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经济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A正确;中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被天主教会所垄断,B排除;庄园法庭是西欧封建割据时期设立于领地内的法院,与城市兴起无关,C排除;西欧城市兴起后,封建领主向农民收取货币地租,D排除。故选A。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踏上新大陆前,即新航路开辟前,美洲既存在较高水平的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也有不少酋长国即原始部落,说明当时美洲各文明区城的发展程度有着极大差异,水平不一,B项正确;材料中对比的是美洲内部的发展情况,没有体现美洲文明落后于世界文明进程,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印加和阿兹特克两大帝国压制环加勒比地区发展,C项错误;环加勒比地区社会发展极为落后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
1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都推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上都信奉伊斯兰教,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帝国无关,说法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
13.D
【详解】
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说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故选D,排除A、B;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分别是美洲、非洲文明的象征,二者都是文明的象征,C错误。
【点睛】
14.B
【详解】
阿拉伯人没有传播佛教,佛教的传播方向主要是向东亚、东南亚,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和火药武器均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我们几乎都在使用0~9这十个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经由阿拉伯人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称为阿拉伯数字。故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5.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实现了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BCD不是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变化,排除。
16.(1)特点:继承性;开放性。
成因:拜占庭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的推动
(2)地位: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是欧洲古典文化向近现代文化转变的催化剂;影响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详解】
(1)特点:根据“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深刻的理解和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优越感基础之上的”得出继承性;根据“拜占庭帝国商业贸易和军事外交活动扩展到何处,其文化影响便传播到何处”得出开放性。成因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主要是拜占庭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以及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的推动。
(2)地位:根据“拜占庭文明是促进欧洲古典文化向欧洲近现代文化转变的强力催化剂,同时拜占庭文明也是衔接东、西方文化的一道桥梁”可知拜占庭文明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是欧洲古典文化向近现代文化转变的催化剂;影响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