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
一、文题解读
“咏雪”即歌咏白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线索。
“陈太丘与友期行”,即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
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三、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鲁迅称之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②篇幅简短;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意丰。
课文分析
咏雪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ǎ)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追封)为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兄子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曰:“撒盐空中差(大体)可拟(相比)。”【兄长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兄女曰:“未若(不如,不及)柳絮因(古义:趁、承。今义:因为、原因)风起。”【兄长的女儿说:“不如说柳絮乘风飞起。”】公大笑乐(通“悦”,高兴的样子)。【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即公大兄无奕(谢安兄长谢奕,字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妻也。【(谢道韫)就是兄长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问】文章第一句交代了什么?
【答案】咏雪的背景。在雪天聚会谈论文章的义理,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温馨的家庭氛围。
【问】“骤”字有什么妙处?
【答案】传神地表现出雪下得急,突出了雪景的非凡气势,为下文咏雪做铺垫。
【问】把“雪”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分别表现了“雪”的什么特点?
【答案】把“白雪纷纷”比喻为“撒盐空中”,表现了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把“白雪纷纷”比喻为“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富有诗意和美感。
【问】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
【答案】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问】《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沽惰趣?
【答案】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与友期(约定)行(相约同行),期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语气词,表感叹)!与人期行,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友人)委(舍弃)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问】文章第一二句交代了什么?
【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说明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师】“时年七岁”交代了元方年纪小,为下文空出他的聪慧明理做铺垫;“门外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问】元方回答客人的话表现了元方怎样的特点?
【答案】表现了元方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问】友人听了元方的回答后有怎样的表现?
【答案】友人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陈太丘。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又无礼的品质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语言粗野。
【问】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答案】元方针锋相对地反驳友人,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有理有据。表现了元方年纪虽小,但明白事理、聪慧过人。
【问】“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答案】由“怒”转“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
【问】《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并简述理由。
【答案】观点一: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
观点二: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人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zh?u)
B.柳絮(xù)
凝(níng)
韫(rùn)
C.无奕女(yì)
差可拟(chāi)
撒盐(sǎ)
D.欣然(xīng)
尊君在不(fǒu)
寔(shí)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3.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4.文学常识填空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
组织编写的一部
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谢道韫把“大雪纷纷”比作“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隽永。
C.《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十六门。《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D.“家君”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
综合探究
7.[2017·郴州]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①
②
③
(2)【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派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①
(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②
(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定认真
③
(阅读、拜读)!”
①
②
③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认为作者写上这句话的用意何在?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聍②,左右皆蹈节。巴童怡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①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辣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选自《郁离子》)
[注]①夔(bó):我国古代西南方的少数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眝(zhǜ):睁大眼睛。③佁然:呆呆的样子④褫(chǐ):剥去,脱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耻己之不如也
(2)思所以败之
(3)乃袖茅栗以往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
1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1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注]①郗超:字景兴,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曾为大司马桓温谋主,权重一时。②苻坚:字永固略阳临渭(今属甘肃)氐族人,是十六国时前秦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间任用王猛等汉族官吏,推行教化,励精图治,统了北方。后来野心膨胀,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伐晋兵败淝水。此后前秦元气大伤,北方重又分裂。③淮阴:指淮河以南地区。④济事:成功。⑤桓宣武府:桓温的幕府。⑥履展:泛指鞋子。
这里喻指小事。⑦容:也许,或许。⑧元功:大功。此指谢玄在淝水之战中的战功。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朝议遣玄北讨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16.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似的吞并了梁、岐一带,又虎视眈眈地想攫取淮阴地区。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17.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A
B项,“韫”应读“yùn”;C项,“差”应读“chā”;D项,“欣”应读“xīn”。
2.[解析]A
“儿女”一词在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解析]C
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4.刘义庆
志人
5.[解析]D“尊君”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
6.示例: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7.(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礼仪知识我知晓
④生活处处有礼仪⑤知书达礼赢天下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一: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8.[解析]C
A项,正确停顿为:撒盐空中/差可拟,B项,正确的停顿为:白雪纷纷/何所似。D项,正确停顿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10.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1.(1)以……为耻
(2)用来……的方法(手段等)
12.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13.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14.甲文主张讲究“诚信”和“礼仪”;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参考译文]
[乙]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得很有角度(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它们,为自己不如们而感到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始,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作无意,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扔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挖,酒壶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
沮丧。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呢?”
15.(1)讨伐
(2)掩盖
16.C
17.他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宽容大度的人
[参考译文]
郗超与谢玄关系不好。苻堅准备攻打东晋,(他)已经像恶狼似的吞并了梁、岐一带,又虎視眈眈地想攫取淮阴地区时朝廷决定派遣谢玄领军北伐,人们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郗超说:“他必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起在桓湿的幕共事,看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遇到极细小的事,也都能理得当。由此推断,他必定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后,当时人都赞叹郗超的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以自己的好恶来掩盖人的长处。
18.示例:
在一个动物园里,饲养员每天都要喂一大盆肉给大蟒蛇吃。
这一天,饲养员突然想看看给大蟒蛇吃鸡会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就将一只鸡关进大蟒蛇的笼子里。
这只鸡突然遭遇飞来横祸,一时束手无策。可它想,反正是死,为什么要坐着等死?也许搏斗一番还有活命的机会呢!这样想着,它使劲地飞起来,狠狠地对着大蟒蛇猛啄起来。大蟒蛇被这突如其来的猛攻弄得措手不及,被啄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一个小时以后,大蟒蛇被这只鸡啄死了。
第二天,饲养员看到这情景,大吃一惊,他被鸡的勇敢感动了,于是把这只鸡放了。《世说新语》二则
一、文题解读
“咏雪”即歌咏白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线索。
“陈太丘与友期行”,即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
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三、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鲁迅称之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②篇幅简短;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意丰。
课文分析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
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
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
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问】文章第一句交代了什么?
【问】“骤”字有什么妙处?
【问】把“雪”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分别表现了“雪”的什么特点?
【问】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
【问】《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沽惰趣?
【答案】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问】文章第一二句交代了什么?
【问】元方回答客人的话表现了元方怎样的特点?
【问】友人听了元方的回答后有怎样的表现?
【问】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问】“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问】《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并简述理由。
【答案】观点一: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
观点二: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人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zh?u)
B.柳絮(xù)
凝(níng)
韫(rùn)
C.无奕女(yì)
差可拟(chāi)
撒盐(sǎ)
D.欣然(xīng)
尊君在不(fǒu)
寔(shí)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3.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4.文学常识填空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
组织编写的一部
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谢道韫把“大雪纷纷”比作“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隽永。
C.《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十六门。《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D.“家君”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
综合探究
7.[2017·郴州]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①
②
③
(2)【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派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①
(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②
(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定认真
③
(阅读、拜读)!”
①
②
③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认为作者写上这句话的用意何在?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聍②,左右皆蹈节。巴童怡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①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辣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选自《郁离子》)
[注]①夔(bó):我国古代西南方的少数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眝(zhǜ):睁大眼睛。③佁然:呆呆的样子④褫(chǐ):剥去,脱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耻己之不如也
(2)思所以败之
(3)乃袖茅栗以往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
1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1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注]①郗超:字景兴,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曾为大司马桓温谋主,权重一时。②苻坚:字永固略阳临渭(今属甘肃)氐族人,是十六国时前秦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间任用王猛等汉族官吏,推行教化,励精图治,统了北方。后来野心膨胀,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伐晋兵败淝水。此后前秦元气大伤,北方重又分裂。③淮阴:指淮河以南地区。④济事:成功。⑤桓宣武府:桓温的幕府。⑥履展:泛指鞋子。
这里喻指小事。⑦容:也许,或许。⑧元功:大功。此指谢玄在淝水之战中的战功。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朝议遣玄北讨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16.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似的吞并了梁、岐一带,又虎视眈眈地想攫取淮阴地区。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17.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