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第五课时第27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路程的估算。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演示法
学法:探究发现,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学生抢答。
1、1米=( )分米 2厘米=( )毫米 50厘米=( )分米
1米=( )厘米 3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2、1米-6分米=( )分米 1分米-4厘米=( )厘米
25厘米+15厘米=( )分米 23毫米+27毫米=( )厘米
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能用自己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换算方法,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为类推出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在教材上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试一试。
(4)老师这儿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板书)
4千米=( )米 9000米=( )千米 8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5千米=( )米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5的独立思考,在自我解答中利用类推得出换算结果,体会换算方法。学生不仅能获得牢固的知识,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3、课件出示教学教材第27页例6,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分析过程:
(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2)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站的距离来估算的。从家到学校要经过3站,每站大约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3)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相当于5个2分种,相当于5个100米,所以就是500米。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8题。
(1)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对不会做的同学给予提示。
2、教材第30页练习六第14题。
(1)读图,讲一讲。(讲了什么事?还知道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2)四人小组活动:回答教材上的问题,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和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4千米=(4000)米 9000米=(9)千米 8千米=(8000)米
7000米=(7)千米 5千米=(5000)米 6000米=(6)千米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十分单调与抽象的。以往的教学,在认识千米时,大都由教师示范讲解,然后通过大量的单位换算练习题,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和发展。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呢?我试图跳出教材,设计并组织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过程。
本课的导入通过“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已知的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接下来的活动。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