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 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 重点 通过自主学习,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
教学 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思维过程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白板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备 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数的组成。
3 个十是( )。 9 个 一是( )。
8 个十和 4 个一合起来是( )。
7 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口算。
60+2= 30+4=
60+20= 30+40=
3.(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
教师给出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 45+3 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1)学生试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思维过程。
全班交流算法。
先摆4捆零5根小棒,再添上3捆小棒,一共是7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75根小棒。
(2)教师出示计数器,演示45+30的计算过程。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这个数,再在计数器的十位拨上3个珠子,十位就变成了7个珠子,现在计数器上的数就是75。
(3)口算。
把45分成40和5,40加30等于70,70再加5就等于75。(学生说师板书过程)
45 + 30 = 75
40 5
70
(4)在同学们刚才总结出的计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快捷呢?(讲明用小棒摆和计数器帮忙这两种方法的弊端,可以提示学生,如果数再大些,用这两种方法就不太方便了)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提问:在学习了“45+30”的计算方法后,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计算这道题?
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用小棒帮忙,先摆好4捆零5根小棒,再添上3根小棒,结果就变成了4捆零8根小棒,也就是48。
(2)教师出示计数器,演示45+3的计算过程。
在计数器上拨出45,然后在个位再添上3个珠子,个位就是8个珠子,合起来就是48。
(3)口算。
先把45分成40和5,用5加3等于8,再用8加上40就等于48。(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
(从算式和计算方法上比较不同,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在计数器拨一拨,填出结果。)
找错误:
(先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再说说原因。)
3、“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每组上下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能说一说这节课上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45 + 30 = 75 45 + 3 = 48
40 5 40 5
70 8
想:40+30=70 想:5+3=8
70+5=75 40+8=48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