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0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0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3 20:2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和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究加减笔算方法的不同策略,体会数的认识与加减计算间的联系,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笔算能力,进一步获得探索加减计算方法的经验。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现实数学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能积极思考、对话,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竖式、正确计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
1.抢答口算:
53+20=
53-20=
53+2=
53-2=
61+8=
80+17=
67-5=
72-20=
2.谈话引入
刚刚咱们口算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今天咱们带着已有的经验继续研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自主探究,获得算法
1.教学例6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图,谈话:春天是郊游的好季节,瞧,同学们要出发了,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学生说一说。
提问:要解决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该怎么列式呢?(板书算式:45+31=)
追问:你怎么想到列加法的?
指名学生列算式。说想法。
(2)操作计算,感受算理
谈话:这跟咱们以前学习的加法不太一样,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怎样算呢?
组织学生操作、活动,探究得数,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全班交流:
①指名学生板演摆小棒过程,说说怎么算的。(适时把7个十和6个一分别用虚线框一框)
提问:看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这样算出的得数是多少?(板书得数)
②提问:再看,用计数器拨出的得数是否一样呢,谁来边拨计数器边算一算。
指名学生汇报。
追问:看明白怎么算吗,谁再来说一说。
③提问:谁没有用学具也会算,再来说一说。
谈话:回顾刚刚的研究过程,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或者直接口算,大家的算法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出:看来,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加,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加,也就是个位要与个位加,十位要与十位加。
(3)学习笔算
引导:按照上面的算理,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
4
5
+
3
1

讲解:先写45,加31,写的时候要记住,十位与十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45+21等于多少呢,画一条线表示等于。
追问:这样对齐摆有什么好处呀?
指出:相同数位对齐可以让十位与十位加,个位与个位加。
提问:你想怎么算?
小结:一般从个位算起。先算5加1得6,写在个位,再算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在十位写7。
引导:能看着老师的算式说说怎么算的吗?
在竖式上算出得数后,要把这个得数写在横式上。(板书得数和单位名称)
说明:像这样列竖式算得数,就叫做笔算。
2.教学“试一试”
引导:同学们真聪明,已经会用竖式计算加法了,能用刚刚学会的经验,列竖式笔算减法吗?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归纳方法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用竖式笔算加、减法时,要把十位与十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我会算”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
指名两名学生回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2.“我是小老师”
谈话:小糊涂也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他迫不及待地写了这四道竖式,能当回小老师,帮他批改吗?
要求:正确在下方打钩,错误在下方帮他改正。
指名回答,错误说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算。
提问:这两道题都错在哪里?
3.“解决问题我最棒”
谈话:同学们真棒,那用咱们的本领去帮小糊涂解决个问题吧。
出示情景题,指名一人说说题意。
独立列式,集体汇报并口答。
四、总结评价,激励信心
1.谈话: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2.按组分别出示四道算式,谈话:会算吗?赛一赛。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
45+31=76(人)
67-34=33
相同数位对齐


6
7
从个位算起
4
5
-
3
4
+
3
1
3
3
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