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2、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与人合作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书店的真实情境、工作证、学生自带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一定到商店买过东西吧,周老师刚刚开了一个小小商店,想去看看吗?有几个小朋友去买东西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吗?
(评: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商店”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一(多媒体呈现):买一本新华字典和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钱?
请一个学生读题。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45元可以吗?40、60元呢?为什么?
师小结:估计两件物品大概要带几十元,先算出要买的商品一共多少元?再找出接近且比这个数大一些的整十数。
问题二:我有30元,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
你是怎么想的?请3个同学汇报再同桌交流。
师小结:先算出要买的商品一共多少钱,再和带来的钱比较,带的钱数大于总价就够买,小于它就不够了。
问题三:我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怎样买就能最多呢?你最多买了几件?上来指一指。他买的是这4件,有没有不一样的?
师小结:大家真爱动脑筋思考,能够帮助别人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购物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那你能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一些数学问题吗?谁来解答,同桌的可以相互的一问一答。
三、购书活动
师:我的商店里还有书卖呢,这些书既好看又便宜,你想买吗?
周老师现在来做营业员,你们要看仔细听清楚我是怎样做营业员哦,再请一个学生做顾客。
师扮营业员:小朋友你想买哪本书?这本书3元5角,他付的是5元,请其他小朋友帮助算算我应找他多少钱?对了,找你1元5角,请数一下,欢迎下次光临。
师:谁来说说怎样做营业员?应该注意什么?
怎样做顾客呢?要注意什么?
选聘营业员带上工作证,请小朋友按组排排队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书,比一比哪组同学最文明,可以加笑脸。
四、说说自己买书的经过
好多小朋友都买到书了,我这里有一张表格,请一个学生读,谁来说说买书的经过,老师把它记录在表格里,小朋友你能像我这样把买书的经过记录下来吗,记录好的可以和同桌说一说,谁愿意拿着记录表上来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用的钱是否正确。
五、总结活动
小朋友,今天的活动有意思吗?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用学生带来的各种图书创办“小小商店”,通过对物品的分类,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分类摆放、检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小小商店”的真实情景,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会交易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通过汇报 交流 , 体现了本活动的开放性通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