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因为按字母排序成为第一签字国。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美帝支持蒋介石与大陆对抗
蒋介石集团在联合国
美帝操控联合国支持蒋介石窃取席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合法席位。但是,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
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截止到1969年1月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为了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拉越多国家的支持。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现场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相关史事:
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表决。当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很多国家的代表欢呼、鼓掌、拥抱,向中国表示祝贺,有的非洲代表高兴得跳起舞来。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
表决结果发布后,联大现场一片沸腾
赞成票的 76个国家中有 26个是非洲国家。 毛主席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足足持续了两分钟。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穿着事先换上的“毛制服”(中山装),与非洲兄弟们在过道里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则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材料三:毛泽东后来对此评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材料四: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问题思考: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
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The?Chinese?are?coming)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背景 :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丘吉尔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尼克松……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重兵,咄咄逼人。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同时,为了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希望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利益的共同要求。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实现了两国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间交往。
周恩来总理亲自会见了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和随行记者
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周恩来
“小球转动了大球”
乒乓外交: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庄则栋:“我庄则栋这辈子只会打乒乓球,只能从台的这边打到那边,还不停地下网出界。但能从地球这边打到那边的,只有毛泽东和尼克松!”
漫画“乒乓外交”: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在基辛格结束访华几天后,7月15号,尼克松发表公开讲话:明年访华。此言一出,全世界震惊。于是,一些同中国关系犹豫不定的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对中国的态度。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等与他举行多次会谈,着重就台湾问题以及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安排等进行磋商。16日双方同时发布了会谈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候访问中国。
毛泽东
接见基辛格
美国时代周刊1972年3月8日封面:尼克松的中国奥德赛。
在美媒看来,尼克松中国之行,多少有点神奇和冒险。白宫发言人也称这次旅行为“登月之旅”。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中美隔绝对立的时代
中美和解的时代
1972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这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正式建交:1979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内容: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关系变化:中美由敌视走向正常化。
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973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1973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访华时游览北京天坛。
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主要措施:
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三、全方位外交
1、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洲开发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根据多边国际条约,即创设性文件建立的组织。它规定自己的宗旨、原则及活动章程,有一套常设的组织机构。其宗旨、原则和活动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
中国举办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中国上海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中国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成立于1989年。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该组织现有21个成员,分别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泰国、美国、越南。其中中国共承办了2次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
宗旨是为推动以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按照以往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20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该集团的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因此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金砖五国”
金砖国家(BRICS),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每年举行一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的建立,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政治指引和强大动力。多年来,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
亚信峰会
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
亚信会议现有成员国26个、观察员国和组织11个,横跨亚洲各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亚信的宗旨是通过制定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现已制定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领域信任措施。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2、概况
3、意义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2、中日建交
三、全方位外交
1、背景
2、表现
3、新时期外交的特点与成果
4、意义
课堂小结
D
课堂练习
C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