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9 11:4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4张PPT)
温故而知新
七嘴八舌话唐太宗
说说唐太宗的那些事。。。。
吸取隋亡教训
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轻徭薄赋”, 重视发展生产
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发展科举,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
七嘴八舌话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
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轻徭薄赋”, 重视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注意“戒奢从简”
发展科举,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
七嘴八舌话唐太宗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民族关系上
对外关系上
旧金山唐人街
欧洲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对外友好往来
第6课
同学们,从课文的这个标题,我们能看出唐朝与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如何?
友好往来


唐朝
其他国家
唐朝
其他国家
对外关系的两个层面
唐朝与哪些国家友好往来的呢?
动手时间:
打开课本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
伊朗
阿拉伯半岛
(东罗马帝国)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试 一试
长安
拂菻
请找出课文中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主要有哪几个?
一、唐朝与日本
1、从唐朝什么时候开始,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
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日本对唐朝:
  从630~895年的260多年中,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来中国,其中三次因故中止,一次仅到朝鲜,两次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一次为特派使团迎接遣唐使回国。日本名副其实的“遣唐使”为十二次。
日本遣唐使
一、唐朝与日本
2、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吸收唐朝文化
3、遣唐使回到日本后,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政治改革
文 字
社会生活
政治改革
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
(上行为平假名 下行为片假名)
※ ※ k g s z t d h b p m y r w


a あ
ア か
カ が
ガ さ
サ ざ
ザ た
タ だ
ダ は
ハ ば
バ ぱ
パ ま
マ や
ヤ ら
ラ わ



i い
イ き
キ ぎ
ギ し
シ じ
ジ ち
チ ぢ
ヂ ひ
ヒ び
ビ ぴ
ピ み
ミ い
イ り
リ い



u う
ウ く
ク ぐ
グ す
ス ず
ズ つ
ツ づ
ヅ ふ
フ ぶ
ブ ぷ
プ む
ム ゆ
ユ る
ル う



E え
エ け
ケ げ
ゲ せ
セ ぜ
セ て
デ で
デ へ
ヘ べ
ベ ぺ
ペ め
メ え
エ れ
レ え



o お
オ こ
コ ご
ゴ そ
ソ ぞ
ゾ と
ド ど
ド ほ
ホ ぼ
ボ ぽ
ポ も
モ よ
ヨ ろ
ロ を

空海借鉴汉字草书
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
即“平假名”
文 字
空海
774~835
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
俗姓佐伯 幼名真鱼
空海石像
桓武天皇延历廿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作为学问僧与最澄等随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求法,几经曲折,于次年到达长安。
空海的书法
※ ※ k g s z t d h b p m y r w


a あ
ア か
カ が
ガ さ
サ ざ
ザ た
タ だ
ダ は
ハ ば
バ ぱ
パ ま
マ や
ヤ ら
ラ わ



i い
イ き
キ ぎ
ギ し
シ じ
ジ ち
チ ぢ
ヂ ひ
ヒ び
ビ ぴ
ピ み
ミ い
イ り
リ い



u う
ウ く
ク ぐ
グ す
ス ず
ズ つ
ツ づ
ヅ ふ
フ ぶ
ブ ぷ
プ む
ム ゆ
ユ る
ル う



E え
エ け
ケ げ
ゲ せ
セ ぜ
セ て
デ で
デ へ
ヘ べ
ベ ぺ
ペ め
メ え
エ れ
レ え



o お
オ こ
コ ご
ゴ そ
ソ ぞ
ゾ と
ド ど
ド ほ
ホ ぼ
ボ ぽ
ポ も
モ よ
ヨ ろ
ロ を

吉备真备借鉴汉字楷书
创制了日文的楷书字母
即“片假名”
文 字
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
(上行为平假名 下行为片假名)
吉备真备693~775
奈良时代政治家 学者
曾任两次遣唐使
吉备真备与唐人对弈图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文字有些是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
日本文字
ぁ ぃ ぅ ぇ ぉ か
ァ ィ ェ ク コ シ
安 以 宇 衣 於 加
阿 伊 江 久 己 之
中国文字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中国的茶文化
社会生活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唐 代 服 饰
日本女子
社会生活
服饰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到了14世纪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
唐朝妇女
唐代绘画
日本浮世绘
社会生活
绘画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社会生活
建筑
日本平城京
唐朝长安城
考考你
你知道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是什么建筑吗?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
这两种钱币有何相同之处
比一比
找一找
想一想:
社会生活
货币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外形、图案、汉字
唐对日本:
鉴真
一、唐朝与日本
唐朝文化的传播者
鉴真坐像
鉴真——律宗大师
688~763 唐代律宗僧人
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受日本僧人普照邀请,鉴真去日本传播佛法。
关键词二:
鉴真
一、唐朝与日本
1、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鉴真坐像
唐玄宗
2、鉴真东渡几次才成功到达日本?
第六次
3、为什么说鉴真是唐朝文化的传播者?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日本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位于奈良市,是一组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已被确定为日本国宝,于770年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寺中主殿金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wǔ]殿顶,八根廊柱并列在台基上。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日本孝谦太上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御题唐招提寺匾额
日本各界欢迎鉴真
传播了佛学
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的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直到江户时代(1603—1867),日本的药袋上仍然印着鉴真的肖像。
传播了中医学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鉴真干漆夹纻[zhù]坐像
传播了雕塑
鉴真及其弟子等人带到日本的绣像、雕像、画像、金铜像,都为日本的雕塑和佛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鉴真坐像回国“省亲”
1980年4月,鉴真大师坐像在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森本孝顺的护送下,先后在扬州、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鉴真受到日本人民的深深崇敬和怀念,被尊称为”过海大师”、“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律宗大祖”、“日本医术之祖”、“圣僧”等等。
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习要点
唐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派谴唐使:日本先后十多次派出谴唐使
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唐对日本
文化的影响
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2、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
3、社会生活、风俗、饮食、
服饰等方面保唐朝人的
某些风尚
鉴真东渡
时间:唐玄宗时期
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影响:坚贞坚持不懈的在
日本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
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招提寺)
二、唐朝与新罗
1、新罗是指现在的是什么地方?
朝鲜半岛
2、 唐朝与新罗交往的情况如何?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
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文化交往: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化、历算成就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
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崔致远(857——?)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
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
灯前万里心。
崔致远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
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文化交往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化、历算成就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
三、唐朝与印度
关键词:
玄奘
1、天竺是指现在的是什么地方?
印度
2、 玄奘西行天竺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唐太宗
3、玄奘西行天竺的出发地在什么地方?
长安
玄奘为什么要去天竺?
当时佛教宗派较多,玄奘在潜心研究佛法时发现各家对佛理问题看法不一,内容存在分歧,深感无所适从,决定亲自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取经。
这体现了玄奘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玄奘西行路线图
玄奘取经图
敦煌103窟玄奘取经图
玄奘求学处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讲经处
  13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曲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有国王、僧人、普通百姓,约六七千人。
  担任这次辩论会主讲的是来自我国唐朝的佛学大师玄奘。他对佛学的精辟论述,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折服。
  辩论会结束那天,古印度国王按当地的风俗,请玄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众人歌唱欢呼,场面十分热烈。
佛学辩论会后的玄奘骑象图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玄奘取经回长安
大雁塔
  慈恩寺的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相传是为了保存玄奘由天竺带回的佛经而扩建,最上层即为玄奘藏经之所,故又称“经塔”。
  玄奘回长安后,先住在长安弘福寺译经,后移居慈恩寺,专务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玄奘精通梵文,经过20余年的努力,共译经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对佛教的传播作出杰出贡献。
唐代包裹佛经的袱布
原藏于敦煌石室
玄奘译经图
(明代木刻)
  《大唐西域记》共12卷,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地理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大唐西域记》
活动与探究
《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玄奘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西天取经
西天指天竺 经指佛经
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
玄奘西游
时间:
唐太宗时期
经过: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
天竺求学。
2、贞观后期,玄奘携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写成《大唐西域记》
唐 朝
遣唐使
鉴真东渡
日本
政治: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经济:与唐经济贸易
文化:文字、服饰、饮食、佛教、建筑、雕塑、医学等)
使节、留学生、商人
新罗
政治:仿唐制(如科举)
经济: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文化:医学、天文、历算、音乐
玄奘西游
天竺
传播唐朝文化
学习佛教精髓
《大唐西域记》
吸取隋亡教训
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轻徭薄赋”, 重视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发展科举,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
七嘴八舌话唐太宗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民族关系上
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对外关系上
这是位于武后陵墓旁的六十一尊王宾像 ,唐高宗驾崩后,世界上有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B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A
图中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
A、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D
唐朝对外贸易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C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④
A
中日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唐朝时期中日友好的使者是 ( )
A、玄奘 B、鉴真
C、僧一行 D、戒日王
B
动脑筯:
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 秦王破阵乐 歌舞之曲,未知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请回答:
你知道“秦王”是誰吗?
唐太宗李世民
他在继位之前被唐高祖封为秦王。
1、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
最有影响的是________。
2、鉴真东渡日本,第____
次才取得成功。
鉴 真

知识抢答
3、鉴真设计的_________,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唐招提寺
4、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
时称为_______。
天 竺
6、《大唐西域记》的作者
是_______。
玄 奘
5、传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
发生在______在位时。
唐太宗
7、玄奘去印度学习______
文化。
佛 教
8、世界各国人开始把中国
人称为“唐人”是在____。
唐朝
9、新罗仿效唐朝的_______
_____来选拔官吏。
科举
制度
10、进口物产居唐朝首位
的是________。
新 罗
11、唐朝外贸活动比较频繁
的城市有____、____、
____、____。
广州
洛阳
扬州
长安
12、日本派出大量的的遣唐
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
吸取唐朝文化
13、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
(3) “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传道艺”的影响?
唐朝(唐玄宗)
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前后六次东渡日本
日本
唐风洋溢奈良城
1、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开放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唐朝对外交往如此密切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