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勇敢的鄂伦春》。
【教材分析】
《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鄂伦春族的民歌,歌曲为五宫调式,有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小节,结构规整。歌曲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与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的八分音符节奏,令人仿佛听到了奔跑的马蹄声。歌曲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简练、通俗易懂,充满了无比自豪的情感,表现了鄂伦春人民不惧严寒,守护山林的形象。
第一乐句以属音“5”开始,三度小跳的音程表现出轻快、活波的情绪,“一片大森林”的“一片”音节为纯四度,“1”为全曲最高音,表现了大兴安岭的辽阔和人们对森林的赞美之情。第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个乐句的上行转为下行,但音程关系稳定,表现了对勇敢的鄂伦春的赞美。第三乐句与第一乐句在节奏和旋律走向上同第一乐句保持一致。由于旋律是在中音区进行,显得柔和、亲切。第四乐句在节奏上与前三个乐句相比更为紧密,连续的八分音符进行,使人联想到鄂伦春人骑着骏马在山林间驰聘的形象。歌曲栩栩如生的塑造了骑马挎枪呼山林的鄂伦春人形象。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活波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学生一节课的有听课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老师要牢牢把握住有效的听课时间,合理的进行教学重难点的教授。在整节课中要时时注意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班学生大体掌握了基本音阶并能相对准确的演唱,但是对于节奏的掌握还是有所欠缺的,特别容易搞混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演唱的过程中会出现节奏不稳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有效的听课时间进行节奏的练习,并与歌词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意境,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2.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旋律特点,并能用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用简单的律动动作和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用轻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1 2 3 4 | 5 — || 同学们好;
生:i 5 i 5 | 5 4 3 2 | 1— || 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礼仪,训练学生的听觉及节奏韵律感,培养合作意识及做人的礼节。
导入:
(一、导入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是否记得这些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记得的同学请举手。
师:同学们真棒!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都认识而且都非常喜欢的朋友,你们看它是谁?(播放阿狸问好的图片)对了,就是可爱又聪明的阿狸。今天呀,它要邀请大家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旅行,大家愿意去吗?(生答)让我们出发吧,在路途中会遇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闯关导入
1.播放PPT,阿狸图:同学们,你们要勇闯三关才可以去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哟!
师:呀,原来这个古灵精怪的阿狸给我们出难题了,那就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闯关吧。
2.出示PPT,闯三关。
(1)关卡1:阿狸图:请根据图片选出正确的答案。
出示 :兴安岭图 A大森林 B小树林
鄂伦春服饰图 A皮帽 皮手套 皮靴B草帽 毛线手套 草靴
师:大家真是太棒了,我们抓紧时间去闯第二关吧!
(2)关卡2:阿狸图:请模仿马儿从远处跑过来的声音。
师:我想问大家,马儿从远处跑过来你们认为是越来越大声还是越来越小声呢?举手回答。(生答:越来越大声)
师:对了,在我们音乐里叫渐强。那现在我们知道要怎么模仿了。请大家伸出双手跟老师的双响筒一起来。
师:大家真棒,请给自己掌声吧!
师:阿狸还让我们模仿马儿从身旁跑向远处的声音,这个是不是跟刚才的正好相反呀?(生答:是)
师:所以声音是越来越小,从强到弱。这次老师不示范,我找一个同学来模仿。(学生模仿)
师:掌声鼓励,大家一起来一次。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关了,大家加油。
(3)关卡3:阿狸图:请用啦音模唱曲子,由师生共同完成。(出示啦音模唱的谱子。)
师:大家先听老师唱一遍,熟悉一下旋律。然后我唱一句,大家跟着唱一句。注意唱的时候把嘴巴张大一点,带上点微笑,虽然只有一个“啦”字也要带上感情来演唱,不然阿狸不给我们过关哟。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导入,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过渡语:同学们真棒,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顺利到达了目的地——鄂伦春族聚居地。阿狸特别准备了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让我们来了解居住在大山中的鄂伦春。)
三、新授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一)聆听歌曲:
1.第一遍聆听歌曲:
师:相信同学们都发现了,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不是刚才闯关时模唱的那首曲子呀!
翻开书本,观察图片。(板书课题)
师: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40页,你们有没有看到书的上方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人呢?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们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生答:寒冷)
师:原来呀,阿狸刚才让我们闯关时候的图片就是让我们来了解鄂伦春的。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那他们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看着歌词再来听一次范唱,我们从歌里面找答案。(听后找学生回答)
师: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二)师生朗读歌词。
1.跟老师一起拍手朗读歌词。
师:现在请大家想象自己就是鄂伦春族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读歌词的时候也要把嘴巴张大一点,带上笑容,一个字一个字清晰的读出来。我看谁的表情是最好的。
2.学习渐弱记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大家看刚刚张老师在念第三句歌词的时候声音是不是变小了,有同学知道是为什么吗?(生答)
师:对了,回答非常正确,变弱了。第三句歌词旁边标记了一个P,就表示要弱下来。所以待会儿我们唱的时候,这一句也要弱下来唱,记住了哦!
师生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生答:马蹄声)
(二)教师领唱新学歌曲,学生跟唱。
1.聆听歌曲后,教师领唱,学生跟唱。
师: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好听的鄂伦春族民歌。我唱一句,大家跟唱一句。唱第三句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唱弱,一个字一个字唱清楚。
再念两遍第三句的歌词,单独教唱两次。
唱好后全班跟着音乐伴奏完整演唱一次。)
(过渡语:如果你就是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歌唱表现他们在大森林里面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和防护山林的呢?)
(三)分析歌词感情并背唱歌曲。
1.第一句: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自豪。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歌唱这么高大雄伟的兴安岭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们学会用自豪的语气来歌唱。
第二句: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坚定。
师:鄂伦春人地性格特点就是非常地勇敢,所以这一句我们要用非常坚定的语气来进行演唱。
第三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弱唱。
师:这一句做了一个弱的处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当你拿着猎枪瞄准猎物的时候要轻轻地,不能惊动了对方。
第四句: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森林——小心和警惕。
师:这一句要唱出巡逻时的仔细小心和警惕。鄂伦春人不怕辛苦,日夜巡逻就是为了保护森林、防止珍稀动物被偷猎、防止有人乱砍伐树木。所以我们也要学习鄂伦春人这种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好品德。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歌曲感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强弱的对比变化,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每一句带上不同情绪来演唱以后,我似乎看到你们就是骑着猎马、背着猎枪巡视山林的勇敢小鄂伦春。你们这么快就能把歌唱下来,如果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让大家能很快背下来歌词,就是用阿狸让我们闯第一关的图片来看图背歌词。)
5.根据提示,背唱歌曲。(按顺序在PPT页面上出示兴安岭、鄂伦春人、猎马、猎枪、护山林的图片。)
四、活动创编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现在大家学会了鄂伦春的歌,也学会了骑马,但是还缺少了马蹄声,为了让大家感觉更真实,我们把马蹄声也加进来。首先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双手跟着老师的双响筒一起打出马蹄声的节奏。(出示马蹄声固定节奏)让我们用马蹄声一起为这首歌曲来进行伴奏吧。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小乐器,我想找几个同学出来演唱,另外再请几个同学出来伴奏。谁愿意啊?(表演完后请同学评价)
师: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把鄂伦春的小朋友们都吸引过来了,那就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伴奏,表演给他们看看吧。现在请全班起立,我来给大家分一下任务。请没有拿到乐器的同学在原地站起来,待会随着音乐一起唱歌,拿着乐器的同学请站到讲台上一边唱一边伴奏。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好,就让我们尽情唱起来,跳起来。大家表演的非常非常棒,阿狸让我转告大家,鄂伦春的朋友们非常欢迎我们的到来,希望我们能够玩的开心。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找到乐趣,让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应做一个勇敢的人,并用知识的力量保护家乡。
六、下课
师:1 2 3 4 |5 —|| 同学们再见;
生:i 5 i 5 |5 4 3 2 | 1—|| 再见再见,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勇敢的鄂伦春
X 八分音符
X 四分音符
X- 二分音符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了解鄂伦春这个民族,并明白他们保护山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