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一章 科 学 试 题 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当你闭上眼,嗅柠檬同时吃苹果,会产生( )
A.苹果味 B.柠檬味 C.无味 D.苹果与柠檬混合的味道
2.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小孩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
A.触觉感受器 B.痛觉感受器 C.热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3.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
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
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4.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5.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C.鼓面振动产生了次声波 D.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6、能调节进入眼睛光线强弱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7.以下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白雪 B.月亮 C.金星 D.夏夜飞舞的萤火虫
8.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的性质,人们制成了( )
A.验钞机 B.遥控器 C.微波炉 D.超声波诊断仪
9.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0.下面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铅笔好像断了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小红照镜子
11.简易潜望镜、汽车观后镜、放大镜中主要的光学元件依次是( )
A.凸面镜、凹面镜、凹透镜 B.平面镜、凹面镜、凹透镜
C.平面镜、凸面镜、凸透镜 D.凹面镜、凹面镜、凸透镜
12.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入射到镜面,若使入射角减少10°,则( )
A.反射角是1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
C.反射角是3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60°
1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游泳池中的水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
14.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在距岸边2m的水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的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柳树”和“水草”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
D.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15.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一定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6、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7.人眼睛的“眼白”和“眼黑”实际上是(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巩膜和虹膜 D.角膜和虹膜
1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钱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9.白纸上写蓝字,在红色灯光下看到( )
A.纸是白色的,字是蓝色的 B.纸是白色的,字是红色的
C.纸是红色的,字是黑色的 D.纸是红色的,字也是红色的
20、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果用的凸透镜破损了一部分,此时( )
A、无法成像 B、只能成部分的像
C、只能成虚像 D、还能成像,但成像亮度暗些
二、填空、(共36分)
2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而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 的 判别的。
22.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图中A的结构名称是 ;(2)听觉感受器位于 中,听觉的形成在 。
(3)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 张开,使鼓膜内外的 。
23.如上右图,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
24.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
此刻钟的实际读数是 。
25.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只有成像___________在上才会看清物体。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些(选填“强”或“弱”)。
2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秒,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
27,身高1.6m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的身高是______m,运动员和他的像的距离是 m。若运动员向镜前走0.5米,像的身高 (填“变矮”或“不变”或“变高”)。
28、暗房里通常只开一盏红色灯,那么看到的白色墙壁呈 色,绿色衣服呈
29.下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得较大(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30.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
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
应把点光源放在 点。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 。
31.如图所示为光由空气向玻璃传播的情况,由
图可知,界面是 (填“PQ”或“MN”),它的 侧是玻璃(填“左”、“右”、“上”或“下”); 折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度。
32
(1)将图甲中的入射光线补画完整(2)请在图乙中补画合适的透镜。
(3)电视遥控器对着墙壁也能遥控电视机,滑墙壁MN发射后射入电视机的接收窗口如图丙所示。图中从A点发出的光线经光B,试画出其光路图。
图甲 图乙 图丙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33、2006年3月7时40分,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惊奇地发现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云中竖直排列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
(1)天空出现的彩虹,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人们能够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 后所形成的虚像。
(3)太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
光的颜色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光吸收的百分率 55 10 2 1 85 40
问题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
问题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对植物的生长最好
34.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 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35.某科学兴趣小组实验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时,折射角与什么因素有关”,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激光发生器、玻璃、水、量角器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表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实验序号 1 2 3 实验序号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22° 32° 41° 折射角 19° 28° 35°
(1)从表1、表2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角。(2)从表2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 。(3)由此可以推测,光从某种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6.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是她们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 的实像;
(2)在这个实验中如果不及时调整,随着蜡烛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3)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