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5 14: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训练题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出示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1)上述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的《红星照耀中国》,作品原名_______________。
(2)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3)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坚定信仰让你在人世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真正感受到活着的价值。请从下列人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中任选一位,结合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
2.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_______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_______的真实情况。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长林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的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
(2)该语段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体现了该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因此,他给我的印象是,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
miè
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坝,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淀淀的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
jué
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miè(?
?
?
?
)?
?

jué(?
?
?
?
)?
?
田埂(?
?
?
?
)?
??穗(?
?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3)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
(4)本书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______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__,作者还在作品中描述了红军举世无双的壮举——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谅的炮铜岗,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
tuó
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单薄(?
?
?
?
)?
?
泥淖(?
?
?
?
)?
?
tuó?畜(?
?
?
?

(2)选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4)选取这部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说出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①?
?
?
?
?
?
?
?
?
?
??,A是②?
?
?
?
?
?
?
?
?
?
??。
(2)请简述在斯诺的眼中A是“狂热分子”的原因。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人名)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__(书名),选文中红军战士要占领的桥是_______________(桥名)。
(2)对于这部作品,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这本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书名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朱德。
D.本书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3)对于长征,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联系本书内容,说说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理由。
?
8.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________》,是__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地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行动听指挥,_______________,打土豪要归公。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
》(作品名称)。
(2)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A)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
一直到一九三一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苏区。他在那里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我见到他时他仍担任这一职务。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对付作为敌人后援的大城市的全部财力,这一英勇的努力是为了要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它没有海港,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的铁的意志来代替;后来他又身罹重病,九死一生,终于长征到了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B)在我看来,_______________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1)语段(B)所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选自作品《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国记者_______________。
(2)“一直到一九三一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苏区”,请写出周恩来到苏区前的革命活动。
(3)结合全文,概括周恩来的形象特点,并结合作品分析其中一个特点。
?
11.
名著阅读。
(1)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据说在长征中,也曾经携带许多伤兵。在未入红军以前,他的生活就和兵士一样简单。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欢喜马。有一次,他得到一匹非常心爱非常美丽的马。那匹马给敌人掳去。他追击敌人,终于把那匹马夺回!
上面语段出自_______________(填国家)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__。语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2)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这场军事政变”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_______________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老家,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1)文中的“我”是谁?在文段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
?
?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
?
13.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语段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语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人名)。
(2)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它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1)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写出两人,并选择一人说出作者对他的印象。
(2)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3)请你谈谈怎样有效地阅读纪实作品。
参考答案
1.
【答案】
(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2)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体现了少年先锋队队员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3)示例一: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一直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即使在第五次“反围剩”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的时候,毛泽东也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纠正了错误的革命路线,保存了红军的主要力量。
示例二:周恩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恩来遭到通缉。他几经辗转,先后到达武汉、南昌,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军南下广东失败后,他患了重病,转移到香港,后又回到上海参与中共中央的工作1931年底又到中央苏区1934年10月领导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过草地时,患伤寒,几近死亡,但凭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坚持北上,最终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
示例三:彭德怀。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彭德怀对采取游击战有自己的清晰认识彭德怀在接受斯诺采访时,坚定地认为,中国游击战只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首级被国民党重金赏,彭德怀依旧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相信共产党的力量,相信人民的力量。
2.
【答案】
《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纪实性,西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和红军
3.
【答案】
(1)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人物:贺龙。
精神品质:不怕困难、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与群众同生死、与敌人斗争到底。
4.
【答案】
(1)蔑,角,gěng,suì
(2)沉淀淀,沉甸甸
(3)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
(4)西北革命根据地,周恩来,长征
5.
【答案】
(1)bó,nào,驮
(2)埃德加·斯诺
(3)荒谅
(4)示例:毛泽东。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好学进取。他质朴纯真,生活简朴,身体素质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断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挚、爱军爱民的共产党人领袖。
周恩来。本有文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而投身到社会革命中,这体现了他“书生造反者”的特点;后来,他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起义等,这些经历体现了他的革命追求和信仰;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看得出他平易近人、学识广博;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看得出他细心热情、考虑周到。
6.
【答案】
(1)①埃德加·斯诺,②周恩来
(2)①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
②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③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
④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3)B
7.
【答案】
(1)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泸定桥
(2)C
(3)①长征是宣言书:长征胜利宣告蒋介石及其反动派对红军围剿的失败。
②宣传队:红军长征两万八千里,经历十二个省份。每到一个地方扩大的红军的影响,把革命真理传播到沿途广大地区。
③播种机:每经历一个地方,不仅宣传革命真理,还播下革命的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8.
【答案】
(1)《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
(2)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9.
【答案】
(1)红星照耀中国
(2)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
10.
【答案】
(1)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
(2)①在一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中,周恩来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
②他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
③周恩来二十六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
④周恩来奉命去上海准备起义,在上海举行总罢工。
⑤周恩来到南昌,参加组织著名的八一起义。
⑥汕头,那里的红色工人已经占领了华南这个大海港,在周恩来领导下守了十日,抵御外国炮舰和地方军阀部队的进攻。
⑦他在广州,组织著名的广州公社。
(3)周恩来头脑冷静,温和,吃苦耐劳,敢于反抗;他具有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具有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如汕头那里的红色工人已经占领了华南这个大海港,在周恩来领导下守了十日,抵御外国炮舰和地方军阀部队的进攻,表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11.
【答案】
(1)美国,《西行漫记》,贺龙
(2)事件:西安事变。
历史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
【答案】
(1)毛泽东。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
(2)B
13.
【答案】
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毛泽东,周恩来
14.
【答案】
(1)毛泽东
(2)①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②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③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④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
⑤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5.
【答案】
(1)毛泽东,贺龙。作者对贺龙的印象是: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同情穷人,英勇无畏,爱马如命,仇视地主,生活简朴。
(2)C
(3)①首先利用序言、目录迅速获得整体印象。
②精读文中精彩片段,体会这些片段描写的妙处。
③读完后要思考作者如此写的道理。
④写出读后感。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