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9 12: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课型: 新授 主备: 李为侠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举制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教学难点】
科举制的发展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 隋文帝开始用______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我国的________正式诞生。
2、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科目以______ 、______两科最重要,_______ 、_______、_______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唐太宗重视_______的培养和选拔,他大大扩充了______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她亲自出题面试应举的人,这是__________
的开始;她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称为 ______。唐玄宗时,_______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是什么?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根据问题阅读教材:1、唐朝科举制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3、完成教材右上角的“读一读”, 学生讨论交流
(1)、一位唐朝官员的话:“国家取士,选法前代,进士之利,得人为盛”
(2)、唐代为什么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学生自主学习,议一议:科举制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当堂巩固】
1.正式设置进士科以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明经科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的( )。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作文题
3.在下列人物中,首创武举的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水国寒消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一首《及第谣》抒写了新科进士们春风得意的情怀。它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项制度相关到 ( )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等级制
5、科举制度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关于“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创立和发展过程,表述错误的是 (

A隋文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B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考试中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C武则天时期,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D唐玄宗时期,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