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压 强
LK版 八年级下
第四节 大气压强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D
大气压
A
A
A
大;不变
B
C
11
12
13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14
15
D
16
D
大气压;低
1.【中考?郴州】将少量热水倒入一空矿泉水瓶中(矿泉水瓶未变形),轻轻摇晃后将热水倒出,立即拧紧瓶盖,然后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在所浇冷水的压力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B.矿泉水瓶热胀冷缩的结果
C.矿泉水瓶内热气将它吸进去了
D.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D
2.【中考?长春】如图所示,小明用吸管喝水,水在_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口中。
大气压
大气压强的存在
3.将一个塑料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松手后,纸片不掉且水不外流(如图甲所
示),这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杯子由图甲位置转到图中乙、丙所示的位
置,纸片________(填“掉
下”或“不掉下”),这说
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掉下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中考?青岛】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焦耳
A
5.【中考?滨州】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
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点拨】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的,A说法错误;玻璃管中的水银柱不会落下,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玻璃管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故B、C说法正确;玻璃管的倾斜程度、粗细等因素不会影响实验测量结果,只有是否漏进空气和外界大气压的变化才会影响实验结果,D说法正确。
【答案】A
6.【中考?乐山】如图所示,将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所示。当拿着它从山下的报国寺到金
顶山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
【点拨】由图可知,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因此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将它从山下拿到山上,大气压强减小,管内液面会升高。
【答案】A
7.【中考?鞍山】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实验装置,他给广口瓶装满带颜色的水,用插了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盖紧,并使玻璃管中有一定
高度的水柱。
用力捏瓶子,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________变化;带着瓶子从山脚走到山顶上,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________发生变化;把瓶子放到热水里,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_______发生变化。(均填“会”或“不会”)
【点拨】用力捏瓶子,瓶子发生形变,容积变小,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会发生变化;带着瓶子从山脚走到山顶,外界大气压变小,但瓶内液体的压强不变,因而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把瓶子放到热水里,瓶内的水受热膨胀,体积变大,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会发生变化。
【答案】会;不会;会
8.【中考?临夏州】李辉同学全家到西藏旅游,到达拉萨后发现带去的密封很好的袋装方便面内部气体膨胀了很多,这是因为李辉家所在地的大气压比拉萨的大气压_____,与膨胀前相比,这包方便面的质量_______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大
不变
9.【中考?成都】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
A.“吸盘”挂钩贴在竖直墙面上
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
C.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
D.用硬纸片“托住”杯中的水
B
10.【中考?锦州】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玻璃管倾斜,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D.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点拨】大气压强p大气不变,则p水银不变,由公式
p水银=ρ水银gh知,水银柱的压强跟水银柱的粗细(玻璃管内径)、水银柱是否倾斜(玻璃管是否倾斜)、水银的多少没有关系。若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进入一些空气,由于这部分空气也会产生压强,则p大气>
p水银,故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会变小。
【答案】C
11.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 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 cm汞柱
D.往水银槽中添加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方法规律】本题应用分析法。玻璃管的上端是封闭的,此装置不是连通器,A错误;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B错误;大气压是变化的,因此测量值不一定为76 cm汞柱,C错误。
【答案】D
12.【中考?青岛】如图为盆景的一个自动供水装置。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高度。使水不会
全部流出而能保留在瓶中的原因
是( )
A.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水的压强
C.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
D.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与水的压强之和
【答案】D
13.【中考?威海】如图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示意图,长柄上端与球形底部各开一小孔a、b。当汲酒器内充满酒水,向上提升长柄取酒时,应使开口a________(填“闭合”或“打开”),酒水不流
出是由于____________的作用。
闭合
大气压强
14.【中考?齐齐哈尔】小华同学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______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高原地区需用高压锅才能将食物煮熟,是因为高原地区大气压低,水的沸点________(填“低”或“高”)。
大气压
低
15.【中考?泰州】小明用2 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 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________。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 N。
【点拨】由于注射器活塞颈部用绳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这样相当于水平向右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运动时,此时拉力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故记下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5.2 N;
【答案】刚被拉动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________长度为4.00 cm
【点拨】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4.00 cm,
有刻度部分的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__Pa。
1.04×105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
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注射器中有残余气体,产生的力会和外部大气压力抵消一部分,使得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减小,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先让注射器吸入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可排尽注射器小孔中残余气体,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
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 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________(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 N。
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大气压的值。
【点拨】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使测量值偏大。小华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是为了测量活塞所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摩擦力
16.【中考?黔南州】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情况时,查阅到如下资料:
海拔高度/km
0
1
2
3
4
5
大气压/kPa
101
90
80
70
62
54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
【点拨】由表格数据可知,海拔越高大气压值越小,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减小
(2)海拔3 km处的大气压值与________m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7
(3)在海拔1 km处,10 m2水面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__ N。
【点拨】海拔1 km处的大气压为p′=90 000 Pa,则大气压力F=p′S=90 000 Pa×10 m2=9×105 N。
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