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运动和力
HY版 八年级下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2课时 惯 性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变小
D
A
C
惯性;重
B
AC
惯性;力
11
12
13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14
15
16
17
惯性
D
18
19
20
C
C
B
A
BC
C
B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21
22
C
D
23
1.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2.惯性是物体的基本_______________,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大小有关,而与物体运动快慢、是否省力等因素_______。
属性(性质)
惯性
质量
无关
3.【中考?赤峰】如图所示,用塑料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到它原来的位置,是由于它们具有________。棋子飞出的瞬间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塑料尺施加的__________的作用。
惯性
力
4.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丢掉副油箱,使自身的质量减小,惯性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歼击机的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点拨】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答案】变小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点拨】惯性是物体的基本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答案】D
6.【中考?成都】如图所示,把卡片放在杯口上面,再把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了出去,则扣子( )
A.落入杯中
B.和卡片一起飞出去
C.飞出去,落在卡片前面
D.向后飞出去
【点拨】卡片被弹出后,扣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在水平方向位置不变),但由于重力作用,会竖直下落。
【答案】A
7.【中考?菏泽】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从座位上向前冲的原因是( )
A.乘客没坐稳
B.乘客没抓好扶手
C.乘客具有惯性
D.乘客的座位太光滑
【点拨】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由于受到车的摩擦力由运动变为静止,而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向前冲,C正确。
【答案】C
8.【中考?益阳】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________在空中继续前进以提高成绩。运动员最终落回地面,是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
【点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即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可以在空中继续前进以取得好成绩;在地面附近,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运动员最终会落回地面。
【答案】惯性;重
9.【中考?广西北部湾】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
C.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
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
【点拨】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惯性的危害,A不合题意;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是利用惯性,B符合题意;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是防止惯性的危害,C不合题意;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是防止惯性的危害,D不合题意。
【答案】B
10.【中考?潍坊,多选】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柄比锤头先停止运动
B.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头比锤柄先停止运动
C.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锤头质量越大越容易套紧
D.这利用了锤柄的惯性,锤柄质量越小越容易套紧
【点拨】开始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柄先停止运动,由于惯性,锤头仍要向下继续运动,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
【答案】AC
11.为了驾驶员与乘客的安全,交警部门要求驾驶员与乘客都系好安全带。因为快速行驶的汽车,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的身体由于______会继续向前运动,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惯性
12.【中考?嘉兴】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D
13.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少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劳动时,斧头松了,把手柄的下端撞击树墩,使斧头被套牢
C.行驶中的车辆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
D.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使灰尘落下
【点拨】行驶中的车辆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如果两车距离过近,当前车急刹车时,后车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不能及时停住,容易造成追尾事故。
【答案】C
14.2018年8月24日,在雅加达亚运会射击女子10 m气手枪决赛中,中国选手王倩以240.3环的成绩夺得冠军。当她在射击时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子弹( )
A.受到推力 B.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具有惯性 D.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
【方法规律】利用排除法解答。惯性不是力,因此“物体受到惯性作用”“受到惯性力”“产生了惯性”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C
15.【中考?邵阳】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
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点拨】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具有惯性不会立即停下来。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A错误;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了惯性,但不能增大惯性,故D错误。
【答案】B
16.雨天用完的雨伞,用手轻轻抖动几下,伞上的雨水就少多了。 小强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雨水与雨伞分离落向地面,伞上的雨水就少多了
②先用手拿着沾有雨水的雨伞,轻轻向下抖
③雨伞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伞由静止变为运动
④雨水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方法规律】利用模式法解答。解释惯性现象可以套用“先/后/由于惯性”的模式。先用手拿着沾有雨水的雨伞轻轻抖,雨伞受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雨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就会与雨伞分离,在重力作用下落向地面。
【答案】A
17.(多选)在运动场上常看到以下场景,其中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跳高运动员越过横杆落到垫子上
B.投掷出的铅球离开手后向前运动
C.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
D.起跑时运动员用脚向后使劲蹬地
BC
18.【中考?广州】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点拨】比较甲、乙两图中广州塔的位置,可确定车向西运动,故B和D均错误;观察图乙中杯内水的流动情况,杯内的水向西洒出,是因为车减速后,杯内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向西运动,所以出现向西洒出的现象,可确定车减速,故A错误,C正确。
【答案】C
19.【中考?苏州】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点拨】司机突然刹车时,车的速度减慢,而杯中水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故水可能会向前溢出。
【答案】B
20.如图甲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乙所示。由此判断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两种可能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木块向右倾倒,出现这种现象共有两种情况,一是小车向右运动,速度减小,造成木块“下半身”速度减小,而木块“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右运动,这样“上半身”的速度大于“下半身”的速度,所以向右倾倒;二是小车向左运动,速度增大,造成木块“下半身”速度增大,而木块“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左运动,这样“上半身”的速度小于“下半身”的速度,所以向右倾倒。
【答案】向右减速运动;向左加速运动
21.【中考?玉林】为防止因惯性可能造成的伤害,许多汽车上都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有配置。主要原因是( )
A.人在火车上惯性消失了
B.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C.火车极少急刹和突然加速
D.人在火车上所受重力比在汽车上所受重力大
C
22.【中考?宜昌】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D
23.【中考?宁波】实验的成功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为“观察惯性现象”的活动,在抽出纸条的过程中,为了使文具盒仍保持原来的
静止状态,请你从实验的器材选择和
操作两方面,至少提出三条合理化
建议。
【点拨】(1)从器材选择的角度分析,即文具盒、纸条、桌面都作为考虑范围。如文具盒的质量,与桌面接触部分的粗糙程度;纸条,从纸条的韧性、纸条两面的光滑程度,厚薄、宽窄等;桌面,表面的粗糙程度等。
解:(1)从器材选择的角度分析:
①文具盒:质量适当大些,与桌面接触部分尽量粗糙;
②纸条:韧性要好(实验过程中不会断裂),表面要光滑、较薄、较窄;
③桌面:表面尽量粗糙。
【点拨】(2)从操作的角度分析,即文具盒的重心高低,纸条留在桌面上的长度,抽纸条的速度等。
(2)从操作的角度分析:
①尽可能减小纸与文具盒的接触面积;
②抽出纸条的速度尽可能快;
③文具盒平放(重心要尽量低些);
④纸条留在桌面的长度适当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