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试卷讲评导学案
班 组 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会灵活求解。
2、能以错悟理,加深对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解题能力。
【课前预习案】(时间:15分钟)等级 _______
1、试卷反思诊断表:
失分原因 知识遗忘 审题失误 粗心大意 解题不规范 计算失误 速度慢时间不够 难题放弃 其他
失分情况 题号
分数
2、百分答卷 (要求:将试卷中的错题改正。)
【课内探究案】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你能行!)
环节1、总结考试情况:
环节2、独立反思纠正
要求:将试卷中的错题剖析、矫正,确定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题目。)
归纳总结(归纳易错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规律等)
合作交流(是金子,就让自己发光!)
(实施:将独立反思纠正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题目在组内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把题号写到黑板上,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要求:通过交流讨论,让每一个学生解决疑难,明确考察的知识点,总结规律、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注重拓展延伸。)
我的新感悟(总结通过交流获得的解题方法、规律等):
三、精讲点拨(重点知识,重点巩固)
(要求:通过本环节,进一步释疑,总结并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
【二次过关】等级 _______
要求:(独立完成,先由小组长收齐并进行批阅,然后由老师再次批阅,并划出A,B,C三档,作为评价小组和个人的依据。)
1、如图,矩形EFGH内接于△ABC,AD⊥BC于点D,交EH于点M,BC=10㎝,AM=8㎝,S△ABC=100㎝2。求矩形EFGH的面积。
如图,已知.求证:.
A
B
C
D
E
F
M
H
G第八章《图形的全等及相似》检测题
班 组 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② 两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一边对应相等的两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一边重合的两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A、 ① B、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关于相似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直角三角形相似 B、所有等腰三角形相似
C、有一角是80°的等腰三角形相似 D、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
3、如图,DE∥BC,且AD∶DB=1∶2,则=( )
A、1∶2 B、 1∶4 C、 1∶8 D、 1∶9
4.如图(1),△ABC≌△AEF,AB和AE,AC和AF是对应边,那么∠EAC等于
A.∠ACB B.∠BAF C.∠F D.∠CAF
图1 图2 图3 图4
5. 如图2所示,DE⊥AB,DF⊥AC,AE=AF,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A. BD=CD B. DE=DF C. ∠B=∠C D. AB=AC
6. 如图3所示,已知∠A=∠D,∠1=∠2,那么要得到△ABC≌△DEF,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
A. ∠E=∠B B. ED=BC C. AB=EF D. AF=CD
7、如图4,点M在BC上,点N在AM上,CM=C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M∽ACB B.ANC∽AMB C.ANC∽ACM D. CMN∽BCA
8、如图5,∠1=∠2,∠C=∠D,AC、BD交于E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
A.∠DAE=∠CBE B.CE=DE
C.△DEA不全等于△CBE D.△EAB是等腰三角形
图6 图7
9. 如图6,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 过网,而且落点恰好在离网6米的位置上
则球拍击球的高度为 ( )
A B 1 C D
10.如图7所示,在中,是的中点,过点的直线交于点,若以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的长为 ( )A 3 B 3或 C 3或 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
11、如图8,∠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
②BE=CF ③△ACN≌△ABM ④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12、如图9,C为线段AB上的一点,△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若AC=3,
BC=2,则△MCD与△BND的面积比为 。
13、如图10,,要使,则需要补充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只需填写一个)
图8 图11
14. 如图11,在中,为直角,于点,,,写出其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是 和 ;并写出它的面积比 .
三、解答题
15. 如图,已知AB=AC,AD=AE,BE与CD相交于O,ΔABE与ΔACD全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16、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
求证:(1)△ABC≌△ADC;
(2)BO=DO.
17、如右图,已知BE⊥AC于E,CF⊥AB于F,BE、CF相交于点D,若BD=CD.
求证:AD平分∠BAC. (8分)
18、已知:如图,△PAD中,∠APD=120°,B、C为AD 上的点,△PBC为等边三角形
说明:△PAB ∽△DPC (10分)
19、如图,已知在△ABC中,BE平分交AC于E,点D在BE延长线上,且.
(1)求证:△ABD∽△EBC;
(2)求证:.
B
图5
A
图10
C
A
B
C
D
M
N
图 9
D
C
B
A
O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