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A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清市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A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5 21:0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清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 文 试 卷(A卷)
(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手抓黄土我不放,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式微》)
(3)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4)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6)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小石潭记》中表现小石潭周围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5月30日,来自各地的游客超过万余人齐聚秭归,缅怀屈原。
B.我校师生认真聆听和讨论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
C.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7分)
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对宇宙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王勃的“天高地迥 ① (A.qióng B.jiǒng),觉宇宙之无穷”,这些浪漫想象背后,yùn ② (A.酝 B.蕴)酿着的是一种求索的渴望,一种梦想的力量。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 甲 (A.揭晓 B.揭穿)——“天问”。专家表示,“天问”出自《楚辞》。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 , , ,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深空的决心和毅力。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 乙 (A.守旧如常 B.薪火相传),持续奋斗。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易于吸引广大群众
②便于接受和传播
③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D.此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绪,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5.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其中所蕴涵的哲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屋舍俨然 (    ) (2)阡陌交通 (    )
(3)使子路问之(    ) (4)昔者吾舅死于虎(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B.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C.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D.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2分)

9.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5分)
桃花源人、泰山妇人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桃花源人不愿离开的原因是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概括)(4分);泰山妇人不愿离开是因为此地________________(原文)(1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春到上王家
王培国
①春天,也许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②几年前我在上王家村住过一阵子。记得初次踏进这个村子时,一场铺天盖地的茫茫春雪在前夜悄然降临。翌日雪霁,银装素裹的山野、村庄,在明媚的晨曦中缓缓苏醒,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缕缕青蓝的炊烟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袅袅浮动,仿佛整座村庄也在晨曦中上升。群山如波浪起伏,白茫茫的雪地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炫得人睁不开眼睛——心里不由得惊叹:好一座白雪山庄。
③日日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走村穿巷,与这里的村民日渐熟络,被东家拉着手,叫去喝茶;西家拽着衣袖,请去吃一顿家常饭。有一日傍晚,我无意间走进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位老人守着简陋破败的老屋独居。老人年纪将近七十,儿子出门一去不返,失去了联系。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听到我的脚步声,他抬眼望了半天忽认出了我,赶忙从一只小木墩上起身,喊一声:王干事。双手有些抖抖索索,显然我的突然出现令他感到意外,不知所措。村人对老人的议论我耳闻不少,说老人性格古怪,与村里许多人合不来。老人请我进屋,我环顾左右,他的泥坯房子昏暗逼仄,一扇木格窗户,糊着窗纸,烟熏火燎,犹如涂了沥青,已难透进半缕光线了。屋内只有一张木桌,一盘土炕,一支长条凳上堆码着几只麻袋,四壁漆黑,俨然是一个黑不溜秋的窑洞。回头再环视屋外的院子,去冬的残枝败叶还在院墙根下凌乱地堆积,破败的屋檐下一张簸箕大的蛛网在风中颤抖。我忽觉心里难过,后背发凉,仿佛这个小小的院落成了上王家的一处“孤岛”,这里仿佛堆积着整个春天都无法消融的寒冷。
④今年的春天,冰雪经不住几日暖阳,转眼便融化为一股股春水,冰冻的每一寸泥土变得松软、湿润。地气渐热,冬眠的草根醒了,种子们发芽,张开了翅膀,上王家的每一处山野转眼就绿了。
⑤老人找到我在乡政府的办公室,我起身给他沏了一杯热茶。他问我这里有没有过期的报纸,村里要给他粉刷墙壁,他自己得准备点什么。“有啊,多着哩!”我从椅子上弹跳起来,兴冲冲地将办公桌抽屉的报纸,一股脑儿搜罗出来。我想起自己明日正好要到村上办事儿,便让老人回家等我明天把报纸送上门。老人一听,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⑥次日上午,我如约而至,几个小伙子已经在老人的小院里忙活着。阳光满满地铺在廊檐下的脚地,小院之前的狼藉景象不见了。我也加入了他们,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随意地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太阳已移出窗子,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⑦不知何时老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屋内渐渐暖了起来。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多时,便散发出浓浓的焦香味儿,弥漫了小屋。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这顿洋芋美餐时,红红的火光摇曳着,老人脸上绽开了笑纹说:“这火真好。”他与我聊了许多,说精准扶贫后,比上过去,现在的生活好得多哩……
⑧老人忽然记起了什么,起身走出屋门,不一会儿,只听啁啁啾啾一片,小鸡儿满院子撒欢儿疯跑。老人站在小院中央,手里抛撒着谷粒……小院里欢腾起来。老人沐浴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像一棵枯树忽然抽出了满身的绿色枝丫,我觉得属于老人的春天终于来了……
⑨走出老人的家门,一株杏树在不远处哗然绽放,千万朵杏花嫣然笑语,清芬随风流荡……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串连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B.第②段描写村庄的环境,营造了美的意境,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文中老人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性格古怪,境况凄惨,精神颓废。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11.第③段作者写老屋内外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从加点词语的角度)(3分)

(2)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分)

13.第⑦段中老人为什么说“这火真好”?请简要分析。(3分)


1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春到上王家”的深层含意。(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
  ①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为什么睡眠这么重要?这个问题已经困扰科学家几个世纪了,但最后的答案依然没人能确定。有人说睡眠可以给我们一个休息的机会,白天所消耗的体力在晚上能够恢复,但事实是经过足足8小时的睡眠所省下的能量仅有209卡路里,居然只和一片吐司(面包)差不多!
②我们之所以需要睡眠,是因为它能够维持我们正常的认知能力,比如演说、记忆力、创造力及灵活的思维等。换句话说,睡眠对于我们的脑部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③当你缺乏睡眠时,语言、记忆、整合能力及时间观念都会被严重影响,甚至是停摆。事实上,当你持续清醒17个小时以上后,你的表现能力将会下降到等同血液酒精浓度达到0.05%时的表现能力,相当于喝下两杯红酒。
④睡眠遭到剥夺也会影响到身体机能以及情绪健康。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会造成白天非常想睡。也有研究报告表示,失眠会导致肥胖,这是因为体内掌控食欲和体重的化学元素与激素,一般是在睡眠期间释放出的。
⑤当我们因睡觉闭上眼睛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的睡眠时间每90分钟至110分钟为一循环,而睡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非快速动眼期又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浅睡眠。在第一阶段,我们呈现半睡半醒的状态,肌肉会开始放松,有时可能会有轻微的抽筋现象,在这个阶段很容易被唤醒。阶段二,真实睡眠。在开始浅睡眠的10分钟内,我们就会进入第二阶段——20分钟左右的真实睡眠。你的呼吸及心跳的速率会慢慢下降,这个阶段是人类睡眠最大的部分。在睡眠的第三阶段,大脑会开始产生所谓“delta电波”。这是一种庞大(振幅很高)又缓慢(频率很低)的电波,呼吸和心跳在这里已经处于最慢的状态。而第四阶段,我们的呼吸开始变得规律,伴随着有限的肌肉运动,若在这个阶段突然被叫醒,我们会无法及时调适,醒来之后的几分钟会觉得神情恍惚而且无力。
⑥快速动眼期通常发生在我们睡着后70分钟至90分钟,而在一个晚上会有四轮至五轮的快速动眼期。
⑦其实大脑在晚上的活动非常剧烈,甚至比我们醒着的时候更加活跃,大多数的梦也是在快速动眼期产生的。我们的眼睛不停地转动,呼吸速率和血压开始上升,然而我们的身体实际上是“瘫痪”的——这或许是大自然用来防止我们将自己的梦境表现出来的方式。
⑧那么多少睡眠才足够呢?其实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规定,通常是因人而异。根据英国BBC网站的统计,我们的睡眠时间介于5小时至11小时之间,平均是7.75小时。来自英国罗浮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吉姆说:“我们需要的睡眠时间,就是让我们白天不觉得困就好。”
(作者:纪舟。有删改)
15.根据选文,完成下面思维导图。(4分)
浅睡眠,易被唤醒
非快速动眼期 ? ①

睡眠 ③


①          ?
②          ?
③          ?
④          ?
16.第③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王华每天熬夜复习功课,睡眠严重不足。请结合本文内容,劝他早点休息。(4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
2019年3月23日,武夷山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会在武夷山中华茶博园举行。当日,游园会吸引了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前来参加。人们身着汉服,游园踏春。
“汉服热”近些年越来越火,国内不少地方都成立了“汉服社”,高校接二连三出现“汉服女神”,小学流行“开笔礼”,大学则流行“成人礼”,许多年轻人甚至选择集体汉式婚礼,在终身大事上玩一把“穿越”。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中国,还涌到了海外。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在异域吹起“中国风”,甚至连有些老外也成了“汉服粉”。
【材料二】
随机采访500位中国市民的调查问卷报告
你认为以下哪种服饰 最具中国特色? 你对汉服的印象是什么? 有机会你会穿汉服吗?
汉服 30% 很好看 64% 一定会 14%
唐装 25% 穿起来麻烦 20% 会 38%
旗袍马褂 23% 恶心难看 0% 可以考虑 36%
中山装 22% 没有印象 16% 不会 12%
【材料三】
全国人大代表钱建民:“我去欧洲访问,但凡接见我的官员都说我穿的汉服好看,如果我们都带头穿汉服,民族自豪感就出来了。汉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钱建民还表示,文化自信不妨从身着汉服做起。老百姓喜欢穿汉服了,文化自信就体现出来了。
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这几年陆续有人来订做汉服。喜欢灵便的就选丝绸、全棉的料子,喜欢挺括的就选麻料。当前,我们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中国梦。汉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传。”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大二王同学:“汉服宽大飘逸、流畅脱俗,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是一定要保护的。汉服中蕴含着的服饰美学对当代服装设计依然有借鉴意义。”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3月23日,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在武夷山茶博园参加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活动。
B.“汉服热”不仅在中国流行,世界各地人民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
C.汉服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可灵便,可挺括。
D.汉服以其宽大飘逸、流畅脱俗的特征,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
19.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写出两点即可)(4分)

20.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提倡汉服的意义。(3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填空题(3分)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书中屡次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 (人名),他是以著名的音乐家 (人名)为创作原型的。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简要分析“朋友”的含义,并说说“我”感到“幸福”的原因。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历史呼唤我们铭记,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情怀,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聆听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鲜明;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福清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 文 试 卷(A卷)答案
1.(每空1分,10分)
(1)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2)胡为乎中露
(3)白露未已 (4)青青子衿
(5)寤寐思服 (6)涵虚混太清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3分)B
【解析】A.语义重复,删去“超过”或“余”。C.语序不当,“任意”应放在“欺侮”的前面。D.“能否”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3.(1)B A (2)A B (3)D
【解析】(1)第①空:“天高地迥”形容极其高远。“迥”有“远”的意思,注意“迥”读音为“jiǒng”,故选B。
第②空:“酝酿”指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酝”指“酿酒,亦指酒”,故选A。
(2)甲空:“揭晓”指公布考试录取名单,泛指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来;“揭穿”指揭露行为不端,应予揭穿,或戳穿揭穿一个谣言。本句意思是指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故选A。
乙空:“守旧如常”像往常一样,拘泥于旧的看法或做法而不愿改变;“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本句意思是指深空探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传下去,持续奋斗,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根据前文,本句中“天问”出自《楚辞》,中国行星探测任务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取词,应先选③;再根据因为“天问”这个名称易于吸引广大群众,所以更能使人们接受和传播它,应先有①的原因,再有②的结果。综上所述,排序应为“③①②”,故选D。
4.(3分)【答案】C
【解析】C.“‘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错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可知“儿女”指的是青年男女。故选C。
5.(3分)【答案】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解析】考查对诗歌名句的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安慰朋友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蕴含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6.(4分)(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派,让 (4)以前
7.(3分)B
8.(4分)(1)(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你要好好记住,苛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9.(5分)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4分,写出两点即可,一点两分) 无苛政(1分)
【乙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像有很深重的忧伤。”(妇女)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暴的政令。”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10.(3分)【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C.根据第③段对老人的家庭情况介绍可知,老人人是因为儿子离开自己,生活无人照顾,孤独寂寞,而变得性格古怪。故选C。
11.(3分)【答案】①写出了老屋的简陋破败(1分),表现老人生活的艰难(1分);②与下文写老屋经过整修后的亮堂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欲扬先抑)(1分)。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第③段描写了老人屋子内部昏暗闭塞,烟熏火燎,简陋的陈设,以及屋外院子的凌乱,屋檐的破败,蜘蛛网等,侧面表现了老人生活的艰难。联系下文第⑥段,经过大伙的整修后,老人屋子变的亮堂的景象,可知这两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分)【答案】(1)呆呆的意思(1分),形象地写出老人呆滞的神情(落寞)(1分),表现老人对生活的失望无助(1分)。 (意思答对即可)(3分)
(2)运用比喻(1分),形象地表现老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快乐的心情(形象地表现老人因老屋整修后的愉悦心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2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言。
(1)“木木”是神态描写,联系下文对老人的家庭情况介绍可知,因为儿子离开,老人生活困难,无人照顾,从而变得性格封闭。木木的表现了老人内心的孤苦失望。
(2)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把老人的神情比做明媚的阳光,形象描写出了老人因为有人关心,有人照顾,从而心情由原来的孤独苦闷变得愉快开朗的样子。
13.(3分)【答案】①火可以烹煮食物;②火给人带来温暖光明;③表现老人期盼红火(热闹、团圆)的生活;④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感激。(一点一分,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联系第⑦段老人续旺火炉后,屋内暖和起来,老人又用炉火烤熟洋芋,我们享受洋芋美餐这些内容可知,“这火真好”指火可以烤熟食物,可以使人感到温暖;联系下文老人对精准扶贫的评价可知,这里还表达了老人对精准扶贫的感激,对团圆的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渴望。
14.(6分)【答案】①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给贫困户带来温暖;③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充满希望。(一点两分)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的理解。题目中的“春”指美好的事物。联系文中老人在实施精准扶贫后生活的变化可知,精准扶贫政策让生活变得更好;联系文中因儿子离开生活困难,无人照顾,而变得木木的老人,在大伙的关心和帮助下,变得心情开朗愉悦可知,“春到上王家”还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帮助给贫困老人带来温暖。这样的日子使老人充满了希望,使人们对美好幸福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据此理解作答。
15.(4分)【答案示例】 ①真实睡眠,呼吸、心率变慢 ②大脑产生delta电波,呼吸、心跳最慢 ③呼吸规律,进行有限的肌肉运动 ④快速动眼期(每空1分,共4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通读全文,根据题干的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即文章第⑤段。然后抓住关键句,提取要点填空即可。
16.(4分)【答案示例】 列数字、作比较。(2分)列举准确的数据“17”“0.05%”,并将持续清醒17个小时以上的表现能力与喝下两杯红酒的表现能力进行对比,(1分)准确地说明了睡眠不足导致人表现能力下降的具体表现。(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时,通读指定段落,抓住语言标志进行作答。如由“17个小时”“0.05%”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等同”“相当于”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据此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
17.(4分)【答案示例】 王华,复习功课很重要,但睡眠严重不足会影响复习的效率。(1分)睡眠能维持我们正常的认知能力,(1分)如果睡眠不足,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整合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身体机能和情绪健康。(1分)所以,我们在复习功课的同时,也要保障睡眠时间和质量,你说是吗?(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首先从原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即为什么需要睡眠以及睡眠不足有哪些危害。然后注意劝说时的语言表达,既要准确表述,又要表达得体。
18.(3分)B(说明:B项: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
19.(4分)①人们对于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存在较大争议。
②大多数人认为汉服好看,没有人觉得恶心难看。
③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有机会,会尝试穿汉服。
④大多数人认同汉服,有机会会穿汉服。
(每点2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20.(3分)①增强(体现)文化自信。(或: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弘扬传统文化。(或:宣传民族文化)
③对当代服装设计有借鉴意义。(每点1分,意对即可)
21.(3分,每点1分)傅雷家书 约翰·克利斯朵夫 贝多芬
22. (3分) “朋友”是能够在感情上、精神上互相理解和慰藉的人。(1分)原因:傅雷感到“幸福”因儿子能够敞开心扉地向他倾诉,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1分)从相互的书信中也能感受到儿子对他的依赖与信任。(1分)(意对即可得分)
23.(60分)参阅中考评分细则
【立意指津】
1. 准确审题,深刻立意。 这个题目的提示语已经向我们把选材的范围和内容交代的很清楚了。我们只要选取其中一点,构思行文即可。比如我们可以以“呼唤绿色”为题,可以从正面立意,写人类正为拯救绿色而不断的努力着;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过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在只因人类肆意砍伐森林,自然才用沙漠、洪水惩罚人们。看到人类内心的空虚,社会的暄嚣麻木,我呼唤人类心灵的绿色。如此立意,就写出了更深的含义。
2.选好角度,化大为小。好的文章往往有好的角度,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设法选择好的的角度。可以缩小题目的外延,增加内涵,抓住一点,写深写透,既要写出现象,又要揭示其本质。本次作文,选择的角度很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添加修饰成分,如时代的呼唤、远山的呼唤、故乡的呼唤、老屋的呼唤、爸妈、爷爷、姥姥的呼唤等,二、补充宾语,如呼唤文明、呼唤自由、呼唤宽容、呼唤诚信、呼唤磨练、呼唤失去的亲人、呼唤失落的爱、呼唤惠民政策真正给人带来实惠……三、还原主谓宾,如我呼唤周庄的淡雅风景,爷爷呼唤奶奶等。
【范文】
呼唤
那片真正属于周庄的淡雅风景,在我心底的呼唤声里,荡漾。
第一次体验到心上的喧闹消失弥散,就是看见你图片的那一瞬。周庄,你是那样毫不迟疑地走进我的心里,洒下一路的淡雅、宁静。所以当我第一次背着背包踏入你的风景里的,心底早已沉淀下厚厚的思念。细雨霏霏,瓦黛参差,我想象中的你,如一个素颜的女子,婉约,飘然。我心底,一直在呼唤着你。
踏上参差错落的青石板,我便真正走入脑海中徘徊已久的那片风景里。一切都很美。只是我没有想到,图片里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你,竟可以这么喧闹。那些粉黛青砖间,不合时宜地夹杂着许许多多的广告牌,小摊铺。看着眼前花花绿绿的风景,我感到一丝黯然。
原来商品经济的触手,早已伸向这片美丽的江南水乡,那个淡雅脱俗的素颜女子,为何也开始化起了妆。现代化的城市气息,早已一步一步紧逼这个小镇。我不明白,那些市侩经济的叫卖声里,周庄,你如何忍耐得下去?这些场景,让你不再是我心心念念呼唤的那片风景。
期盼已久的周庄之旅,就在一丝一丝漫上心头的失落里渐趋尾声。我曾用手,细细抚摸了脚下青色不减的石板路,它透出的淡雅和宁静仍旧紧紧抓住我的心扉。我想每一个来到周庄赏景的人,求的都是心底的那份宁静。只是有些人,把周庄变成了“摇钱树”,摇出了金钱,要出了名声,也要出了失望,摇去了周庄最本真淳朴的浅笑。
那个素颜浅笑的周庄在哪里?我在呼唤着你……
“等到风景都看透,我要你陪我看细水长流……”我心里,周庄就是看细水长流的地方,是每日枯燥无味的生活中渐趋麻木的心灵可以休息的地方,这,也是周庄的魅力所在。
所以,让周庄做回以前那个素颜的女子,让一弯流水洗净周庄喧闹的空气。我想找到我心底日夜呼唤的那片风景,请不要让世俗与市侩沾染她宁静的心灵。徒具繁华的妆容,会让周庄消亡。关注自然,关注个性与特色,不要用繁华把周庄的风景淹没。
此时,我心底的呼唤再次响起,我呼唤的,是一片真正属于周庄的淡雅风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