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17: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新课导入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古人这样定义无尽的宇宙。可我们追溯“宇宙”二字的本源就会发现,“宇”字的本义是屋檐,而“宙”字的本义则是房屋中的栋梁。也许在造字的古人看来,宇宙就是一间巨大的建筑,天空是绵延的屋檐,而大地是坚实的台基,天地之间,则是撑起一切的擎天巨木。那么,怀着这样朴素价值观的古人,又是怎样在建筑中体现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他们营造的建筑、他们发明的建造范式又有怎样的形态和特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课,试着在文字中走近中国建筑,用心感受古老建筑中流淌的历史与情思。
一·背景简介
二·结构思路
三·重点剖析
四·探究拓展
学习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简介
学习环节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知人论世
1、青年时代——留学国外,奋然立志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梁思成先后获得了学士及硕士学位,其后进入哈佛大学深造。此间,梁思成曾到欧洲漫游,他发现国外许多建筑都受到妥善的保护,并有学者专门研究,而当时的中国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当时国内学者根本无力从事研究,中国人想了解祖先的文化遗产,甚至要求援于国外的书刊及资料。梁思成深感这是民族的耻辱,奋然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
人生大事记
2、壮年时期——“克服万难,致力学术”
1928年,梁思成回国,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并勇挑重担,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梁思成于1931年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在1932年,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从1937年起,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
文稿画稿
3、中年时期——蜚声中外,初心不改
1944至1945年,梁思成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当时很多朋友劝他留在美国,但梁思成夫妇还是回去了。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地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解放后,他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一职,负责中南海改建,并组织和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他被尊为建筑学界的泰斗。
4、晚年时期——壮志难酬,遗憾离世
1953年5月,北京市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亦呈“星火燎原”之势。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为此痛心疾首,发出锥心泣血的呼吁:“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但个人声音终究难挡时代浪潮,北京许多古建筑被拆除,在之后的十年动荡中,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游街,最后被赶出清华,下放到江西农场。1972年1月9日,一代建筑学宗师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讨论:本文是一片科普文,科普是什么?你认为怎样的好的科普文有哪些特征?
科普:全称文科学普及,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科普文主要特征:
①科学性
行文的科学逻辑、传播科学知识、传递科学态度;
②文学性
增强文章趣味,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③通俗性
第二部分
结构思路
学习环节
读准字音
抱厦(shà)帷幕(wéi)屋脊(jǐ)接榫(sǔn)砖石墁(màn)地
枋(fāng) 檩(lǐn)框(kuànɡ)架 柁墩(tuódūn) 蚂蚱(mà zha)
轮廓(kuò) 戗(qiànɡ)兽 穹(qiónɡ)宇
行文思路
思路严密
第三部分
重点剖析
学习环节
内容重点一: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阅读与交流:细读3—13段,采用批注勾画法,试准确概述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1、个别的建筑物一般由台基、房屋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2、一“所”房子由若干建筑物围绕湖外活动场所建成,在平面上呈轴对称,主要房间向南;
3、主要采用木质框架结构;
4、“斗拱”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也有装饰作用;
5、举架使屋顶成为缓和的坡面;
6、屋顶有壮丽的装饰性;
7、大胆采用朱红作为主要颜色;
8、加工外露部件使之具有装饰性;
9、充分挖掘建筑材料的装饰性。
特征3:木架结构。
错误原因:要点不全。
“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第7段)
特征4:“斗拱”。
错误原因:表达不明确,“斗拱”只是中国建筑的一个部件,这个回答并没有明确描述出具体的特征内容。
小结:既要全面筛选信息,也要按要求准确表述。
小结:中国建筑的特征不只是实用的,还是艺术的、文化的、审美的。
斗拱示意图
紫禁城角楼剖面图
图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镇江金山寺屋檐图
福建泉州开元寺俯瞰图
思考:九大特征的排序能不能随意变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
点拨:九大特征按照从总体到结构到外部的说明顺序一一展开,
①②是整体建筑特征,③④⑤⑥⑦⑧⑨是局部特征
局部特征中:
③④⑤是结构特征,⑥⑦⑧⑨是装饰特征
顺序严谨
合作探究:从以上三个建筑中任选其一,结合文本中关于建筑特征的相关内容,从某一点或某几点来欣赏该建筑。(该建筑体现了什么建筑特征、有何文化魅力、体现了怎样的设计观念等)
特征:木质框架结构、朱红色等。
文化含义:无门窗可以最大限度地贴近自然,表现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相处。
(言之成理即可)
建筑名:杜甫草堂碑亭
建筑赏析
特征:“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天井;木制框架结构;朱红色的使用,窗户兼具实用和装饰作用;
文化含义:“圆”与“方”的结合(天圆地方),“无”与“有”,小中见大,闹中取静
(言之成理即可)
建筑名:东莞可园“壶中天”
建筑赏析
特征:建筑群的对称原则;屋顶壮丽的装饰性,有色琉璃瓦。
文化含义:建筑空间整齐划一,表现了儒家对秩序的尊崇;整体呈现庄严肃穆的氛围表示敬仰之意。
(言之成理即可)
建筑名:曲阜孔庙建筑群
建筑赏析
内容重点二:中国建筑的“文法”
思考:“文法”的本义是什么?
点拨:“文法”即文章的书写法规,一般用来指以文字、词语、短句、句子的编排而组成的完整语句和文章的合理性组织。
为什么写建筑可以用到“文法”这个词?
明确:比喻的手法,既能使文章更形象,也便于读者理解。
比喻的基础:文章和建筑有共通之处。
不同国家的文章有各自的基本文字和语法规则,依照基本规则,可以创作出千差万别的文章,不同国家的文字和语法虽然不同,但其中表达的感情却是相同的。
不同国家的建筑都有基本部件和惯例组合法式,都有惯例范式,可以建造出千差万别的建筑。不同国家的建筑部件和法式虽然不同,但建筑的基本功能却是相同的。
思考: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语言文学
建筑学
文法
惯例,法式
词汇
部件
文章
建筑
大文章
宫殿、庙宇等
小品文
山亭、水榭等
同一个意思,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同一种功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建筑表现形式
语言形象
“可译性”
全文总结
文法
词汇
文章
大文章
小品文
同一个意思,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中国建筑的特征
结构严密
顺序严谨
语言形象
科学之精神
写作目的
古为今用
人文之情怀
写作特色
文学之素养
第四部分
探究拓展
学习环节
建筑
欣赏
中国最丑建筑
探究:人类栖居在各式建筑中,新建、拆除、保护、使用......你觉得“建筑”是什么?请结合所学和所知,谈一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
1、建筑是一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担当;
2、建筑是一种“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眷恋;
3、建筑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
4、建筑是一种“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的美丽与和谐;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建筑是人们立在大地上的、看得见摸得到的历史;
.......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素材积累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
——梁思成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梁思成
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
——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
——墨西哥著名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
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
——土耳其著名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
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
——美国建筑师沙里宁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
——果戈里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