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曾经国力强盛的明朝,末代帝王崇祯为何会沦落到自缢的地步?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史料实证:通过解读史料,感悟并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时空观念】: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经过。
唯物史观:通过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等史实,认识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家国情怀:认识政治腐败与社会动乱的密切关系,体会当前中国反腐倡廉的现实必要性,培养关注时政的家国情怀。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1.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有哪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明朝中后期,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原因是什么?
3.李自成起义的原因有哪些?提出了什么口号?建立了什么政权?结果怎样?(重点)
4.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难点)
5.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6.清朝的建立者是谁?在何时、由什么民族建立?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日益腐败:
(1)时间:明代中后期。
(2)表现: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3)后果: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土地兼并严重: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庄稼颗粒无收,官府催征如故。
2.过程: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兴起: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2)建国: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3)发展: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
(1)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后,引清军入关。
(2)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导致李自成最终失败。
合作探究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暗流涌动】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土地集中情况
明神宗时 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帝时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影响。
提示:信息: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影响: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时空观念——狼烟四起】
材料二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2)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明朝末期的社会状况如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提示:状况:明朝末期,陕西北部一带大旱,造成大范围饥荒。
原因: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自然灾害。
结果: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以李自成为首的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口号。起义军在哪里建立了政权,明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口号:“均田免赋”。西安。标志:崇祯自缢。
【唯物史观——江山易主】
(4)图中人物在满洲兴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提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5)清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必然吗?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是偶然。吴三桂为了自身利益而降清,清兵才得以入关。
或是必然。李自成进北京后,贪图安逸,迅速腐化;满洲贵族政权正处在上升状态,锐意进取,充满生机,不断发展。
【家国情怀——以史为鉴】
(6)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主要原因: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等。
启示: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历史解释】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图示点拨】
明亡清兴
【易错易混】
1.政治腐败是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陕北大旱是李自成起义的直接原因。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推翻明王朝的是李自成起义军;建立清朝的是皇太极。
4.北宋时期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于1115年建立金;明朝时期,努尔哈赤于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清朝是皇太极建立的,而非努尔哈赤。
【思维构建】
课堂诊断基础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右图人物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其中却有20多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这反映明朝中后期 (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政权分立 C.政治腐败 D.经济高速发展
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主要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 )
A.官吏贪赃枉法 B.土地兼并严重 C.民众不堪重负 D.农民流离失所
3.历史学家郭沫若这样评价李自成:“他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他的主要事迹不包括 ( )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建立了“大顺”政权 C.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D.为了抗击清军而起义
4.根据右面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5.山海关有“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明朝灭亡后,驻守该地并引清军
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 )
A.李自成 B.吴三桂 C.李时珍 D.董其昌
6.(2020·河南师大附中质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把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黄雀应当是 ( )
A.西晋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12分)
7.17世纪时的中国,出现了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局面。
【史实分析】
材料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中国的政坛上进行着残酷的权力争夺。
(1)北京城里“自杀”的皇帝和“逃跑”的皇帝分别指的是谁?(2分)
(2)关外的“皇帝”属于哪一政权?(1分)这一政权由谁建立?(1分)“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是指哪一事件?(2分)
【图片对比】
(3)对比上面两幅图片,试分析这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以及带给你的感悟。(6分)
中考真题练】
(2019·东营中考)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阅读打卡】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解读】
①材料反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严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②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以李自成为首的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课堂诊断基础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右图人物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其中却有20多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这反映明朝中后期 ( C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政权分立 C.政治腐败 D.经济高速发展
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主要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 B )
A.官吏贪赃枉法 B.土地兼并严重 C.民众不堪重负 D.农民流离失所
3.历史学家郭沫若这样评价李自成:“他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他的主要事迹不包括 ( D )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建立了“大顺”政权 C.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D.为了抗击清军而起义
4.根据右面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B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5.山海关有“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明朝灭亡后,驻守该地并引清军
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 B )
A.李自成 B.吴三桂 C.李时珍 D.董其昌
6.(2020·河南师大附中质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把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黄雀应当是 ( D )
A.西晋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12分)
7.17世纪时的中国,出现了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局面。
【史实分析】
材料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中国的政坛上进行着残酷的权力争夺。
(1)北京城里“自杀”的皇帝和“逃跑”的皇帝分别指的是谁?(2分)
答:崇祯帝;李自成。
(2)关外的“皇帝”属于哪一政权?(1分)这一政权由谁建立?(1分)“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是指哪一事件?(2分)
答:清。皇太极。清军入关。
【图片对比】
(3)对比上面两幅图片,试分析这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以及带给你的感悟。(6分)
答:原因:“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而崇祯皇帝统治的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人民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爆发,明王朝被推翻。感悟:身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减轻赋税,这样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真题练】
(2019·东营中考)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C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