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盛世景象,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 ——《盛世启示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料实证:通过学习清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认识到经济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历史解释】: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清朝人口增长的影响,正确评价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利与弊。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1.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重点)
2.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哪些?(重点)
3.清朝前期,哪些方面的手工业发展尤为突出?
4.清朝前期,哪些城市的工商业非常繁荣?当时,出现了哪两大有名的商帮?(重点)
5.清朝的商业发展有何进步?
6.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概况怎样?(重点)
7.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难点)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表现:
耕地面积 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兴修水利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 种植 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传统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有些颇具规模。
2.商业的发展: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
(3)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影响:
(1)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2)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探究社会经济发展】
材料一 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1)从材料一中得出什么信息?
提示:雍正帝重农抑商,重视农业生产。
材料二
年 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2)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提示: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三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亢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提示: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
【历史解释——解读人口增长原因】
材料四
(4)识读材料四示意图,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提示:清朝前期,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材料五 根据《清会典》,嘉庆十七年(1812年),全国总产粮为3 013亿斤,约为1.5亿吨。清朝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
提示: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如高产作物的引入、改良和推广,使经济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唯物史观——认识人口增长利弊】
材料六 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6)材料六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提示:问题: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耕地、粮食供给不足,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影响: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图像史料】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历史解释】
1.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鼓励。
(2)表现。
①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
②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③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2.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易错易混】
1.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
2.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过快,又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思维构建】
课堂诊断基础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右图文物是清朝时的开荒执照。作为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的 ( )
A.农业政策 B.商业繁荣 C.抑商措施 D.城市发展
2.清初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国之大计”,这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这一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有 ( )
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促进了大商帮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清朝流行的歌谣:“苏杭丝、松江棉;景德瓷、扬州盐;武昌木材、成都茶。”反映了 (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繁荣 D.商业都市的兴起
4.下列对清朝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兴盛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B.湖北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C.江苏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D.北京——经济发达,开始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
5.(2020·佛山顺德质检)下图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①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②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③社会秩序安定 ④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突破了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了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这种所谓的“人口爆炸” ( )
A.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B.对农业社会形成较大压力
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12分)
7.清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人口大增,呈现了一派兴盛的景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谣话农业】
材料一 耕地面积得增加,水利兴修建堤坝。粮食产量得提高,经济作物发展大。
(1)粮食产量得到提高的原因有哪些?(2分)试举两例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经济作物。(2分)
【遗址话商帮】
材料二
(2)分析这些商帮出现的原因及影响。(4分)
【图示话人口】
材料三
(3)结合图三概括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2分)
【据史谈认识】
(4)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中考真题练】
1.(2020·衡阳中考)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 )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2.(2019·南京中考)下图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阅读打卡】
“乾隆十年奏准,江宁现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七百八十名。苏州现设机六百六十三张,机匠一千九百三十二名。杭州现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八百名。外江宁现留摇纺、染匠所管高手等匠七百七十七名,苏州挑花、拣绣所管高手等匠二百四十三名,杭州摇纺、染匠、挑花及所管高手等匠五百三十名。”
——《大清会典事例》
【解读】
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手工业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这种生产方式的出现,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是历史的进步。
课堂诊断基础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右图文物是清朝时的开荒执照。作为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的 ( A )
A.农业政策 B.商业繁荣 C.抑商措施 D.城市发展
2.清初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国之大计”,这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这一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有 ( A )
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促进了大商帮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清朝流行的歌谣:“苏杭丝、松江棉;景德瓷、扬州盐;武昌木材、成都茶。”反映了 ( B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繁荣 D.商业都市的兴起
4.下列对清朝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兴盛的描述错误的是 ( D )
A.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B.湖北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C.江苏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D.北京——经济发达,开始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
5.(2020·佛山顺德质检)下图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B )
①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②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③社会秩序安定 ④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突破了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了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这种所谓的“人口爆炸” ( B )
A.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B.对农业社会形成较大压力
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12分)
7.清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人口大增,呈现了一派兴盛的景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谣话农业】
材料一 耕地面积得增加,水利兴修建堤坝。粮食产量得提高,经济作物发展大。
(1)粮食产量得到提高的原因有哪些?(2分)试举两例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经济作物。(2分)
提示:原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任选两个即可)
【遗址话商帮】
材料二
(2)分析这些商帮出现的原因及影响。(4分)
提示:原因:商业的发展。影响: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图示话人口】
材料三
(3)结合图三概括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2分)
提示:问题: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据史谈认识】
(4)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提示:国家政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发展是促进商业繁荣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中考真题练】
1.(2020·衡阳中考)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 C )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2.(2019·南京中考)下图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D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