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4 15: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
  郑和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有什么壮举?当时“来自海上”的“危险”是什么?最终怎样解决的? 【时空观念】: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范围、交往国家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历史解释】:通过对戚继光抗倭原因的学习,认识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史料实证:搜集相关史料,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
家国情怀: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1.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第一次下西洋是在什么时间?
2.郑和远航的范围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重点)
3.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意义?(重点)
4.明朝抗倭的将领是谁?抗倭部队的名称是什么?在哪里取得了抗倭斗争的大捷?(重点)
5.怎样评价戚继光及他领导的抗倭战争?(难点)
6.葡萄牙如何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7.明朝的对外关系前后有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
(1)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出使西洋。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7次
货物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范围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活动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4.意义:
(1)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日本武士和奸商。
2.背景: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3.经过:
(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
(2)1561年,南下浙江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3)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背景: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2.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合作探究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海之荣”】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观察上图,你从中提取到了哪些信息?
提示:郑和下西洋到达范围广,交往国家多;郑和下西洋的航程远(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等。
材料二
(2)材料二这些文物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提示:当时中国和亚非各国存在频繁的经济与贸易往来。
【历史解释——“海之怒”】
材料三 ……海防松懈,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提示: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家国情怀——“海之思”】
(5)明朝的对外关系前后有什么变化?从明朝对外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提示:变化:由友好交往演变成对外冲突和战争。
启示:①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应当积极增强国家实力。
②要重视国防建设,加强海防,建设海军。
(6)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郑和和戚继光的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提示:郑和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等。
【图像史料】
  该漫画取材于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了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而且是古代中国一次影响深远的友好之旅,极大地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解释】
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1)戚继光抗倭是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4)戚继光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易错易混】
1.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时期的主要对外活动,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未到达欧洲。
2.戚继光抗倭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中国边疆开始遭到外敌侵扰,出现了危机,封建制度和国家综合实力开始走向衰弱。
【思维构建】
课堂诊断基础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右图所示的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2.“郑和七下西洋,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这表明当时我国与各国交往是为了 (   )
A.促进友好往来 B.进行殖民掠夺 C.倾销农副产品 D.传播思想文化
3.从郑和下西洋促进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到戚继光抗倭的民族冲突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
A.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B.明朝国力由强变弱 C.皇帝不理朝政 D.政府黑暗
4.如图对联赞颂的是 (   )
A.玄奘 B.郑和 C.鉴真 D.戚继光
5.下图是戚继光纪念馆,该馆是为了纪念戚继光在此地抗击倭寇。“此地”指的是 (   )
A.杭州市 B.开封市 C.台州市 D.南京市
6.2020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回顾历史,在1553年攫取了澳门居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 (   )
A.英国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荷兰
二、非选择题(12分)
7.明朝,我国对外关系有和平交往也有战争冲突。让我们走进明朝,去探究这一段历史。
【和平的使者】
材料一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 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到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1分)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3分)
(2)郑和下西洋对我们今天的对外交往有何启示?(2分)
【战争的英雄】
材料二
材料三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材料二中英勇抗击倭寇的明朝将领是谁?(1分)他取得了怎样的胜利?(3分)
(4)材料三是他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中考真题练】
1.(2020·福建中考)“(他)把明朝的铁锚拋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
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
2.(2020·大兴安岭中考)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西北地区遭受侵略 D.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3.(2020·舟山中考)舟山有种古老的拳术——舟山船拳。它是六百年前舟山渔民在抗击倭寇时所创,并在抗倭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被称为“神拳”。可见,该拳术创立的朝代是 (  )
A.宋 B.元 C.明 D.清
4.(2020·青岛中考)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
A.抗辽 B.抗金 C.抗倭 D.抗清
【阅读打卡】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戚继光
  【解读】
①以上诗句选自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反映了戚继光保国为民的理想,立志荡平倭寇的决心,表达了戚继光为抗倭保卫家园,维护祖国领土主权而不为个人名利地位的伟大抱负和高尚品格。
②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诊断基础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右图所示的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D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2.“郑和七下西洋,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这表明当时我国与各国交往是为了 ( A )
A.促进友好往来 B.进行殖民掠夺 C.倾销农副产品 D.传播思想文化
3.从郑和下西洋促进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到戚继光抗倭的民族冲突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B )
A.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B.明朝国力由强变弱 C.皇帝不理朝政 D.政府黑暗
4.如图对联赞颂的是 ( D )
A.玄奘 B.郑和 C.鉴真 D.戚继光
5.下图是戚继光纪念馆,该馆是为了纪念戚继光在此地抗击倭寇。“此地”指的是 ( C )
A.杭州市 B.开封市 C.台州市 D.南京市
6.2020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回顾历史,在1553年攫取了澳门居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 ( C )
A.英国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荷兰
二、非选择题(12分)
7.明朝,我国对外关系有和平交往也有战争冲突。让我们走进明朝,去探究这一段历史。
【和平的使者】
材料一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 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到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1分)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3分)
答: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理由: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郑和下西洋对我们今天的对外交往有何启示?(2分)
答: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平等基础上的互利互惠;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等。
【战争的英雄】
材料二
材料三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材料二中英勇抗击倭寇的明朝将领是谁?(1分)他取得了怎样的胜利?(3分)
答: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与福建、广东的军民配合,剿灭了那里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材料三是他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达了他不为个人谋私利,只希望国家海防安定的爱国情怀。(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真题练】
1.(2020·福建中考)“(他)把明朝的铁锚拋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D )
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
2.(2020·大兴安岭中考)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西北地区遭受侵略 D.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3.(2020·舟山中考)舟山有种古老的拳术——舟山船拳。它是六百年前舟山渔民在抗击倭寇时所创,并在抗倭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被称为“神拳”。可见,该拳术创立的朝代是 ( C )
A.宋 B.元 C.明 D.清
4.(2020·青岛中考)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C )
A.抗辽 B.抗金 C.抗倭 D.抗清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