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整体感知】
时间范围:5--14世纪
中古时期的亚洲 空间范围
第一部分 政教合一的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的贡献
1
【初识概况】
【跨科理解】
阅读教材,观看图片,
结合地理知识,
归纳伊斯兰教创建的背景是什么?
【跨科理解】
第一大半岛,土地贫瘠、干旱少雨;
游牧生活;
长期分裂,混战不休;
多神崇拜;
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温故知新】
耶稣
巴黎圣母院
穆罕默德
麦加
《古兰经》
前6世纪
释迦牟尼
【史料实证】阿拉伯统一、扩张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材料一: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
材料二:穆罕默德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
穆斯林一生当中一定要朝拜一次麦加的克尔伯古庙,这对于团结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起到了重要作用。
真主安拉号召穆斯林对异教徒展开圣战,圣战的口号曾经有助于阿拉伯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后来演变为扩张的武器。
——武汉大学潘迎春《简明世界史》
材料四:
材料三: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作为君主的哈里发,集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也是伊斯兰的最高精神领袖,直接管理麦加与麦地那这两处圣地,具有裁决纷争的权威……在哈里发之下,设有宰相、枢密院、财政部等,宰相负责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文告之起草和颁布,财政部负责税收和支出。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五: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它的经典、信条和教规是立法的依据,它本身也具有法律效力,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用宗教来规范,社会习俗也不例外。
————刘月琴在(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下)》
【史料实证】阿拉伯统一、扩张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1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理解政教合一的概念。
【史料实证】阿拉伯统一、扩张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2
3
评课研讨
4
第一部分 政教合一的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
第一部分 政教合一的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2
【初识概况】
【跨科理解】
【温故知新】
【史料实证】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第一部分 政教合一的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2
【初识概况】
三、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
第一部分 政教合一的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一、二、三,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原因。
史料二: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三:阿拉伯人对于欧洲传播的不仅仅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因为在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文化繁荣的拜占庭,保留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的遗产,而一些希腊著述就被阿拉伯人引进翻译成阿拉伯语,后来又一回拉丁语传回西方,才为中世纪的欧洲学习研究欧洲古代文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他还把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以及印度的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度和零的符号都传到了欧洲。这些文化的交流为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启蒙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武汉大学潘迎春《简明世界史》
材料一:
拥有地跨三洲的疆域;
巴格达处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西方交流的要道上;
阿拉伯商人的脚步跨越三洲,文明随之传播;
阿拉伯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经济交流创造条件。
1
2
3
4
下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一、二、三,
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原因。
【学生设问】根据材料四、五。发现问题、设计问题
并尝试解答问题。
材料五:奥斯曼帝国的工商业曾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中央政权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有计划地统一开辟边境自由贸易区,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经由这里输往西欧,而西欧的毛织品等也借道转输中亚等地,帝国则从转口贸易中获利非浅。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在城市里国家严格控制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盐、肥皂、蜡的贸易由国家垄断,利润一般严格控制在10%- 20%之间。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四:
第二部分 多种宗教的南亚: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
南亚印度
笈多帝国建立及概况
德里苏丹建立及概况
3
第二部分 多种宗教的南亚: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
【地理位置】
【对比通关】
【对比通关】
4世纪
13世纪
印度人
突厥人
恒河中游
恒河上中游
印度河上游
印度教
伊斯兰教
国教
消失
【知识拓展】
印度教
的古代
形式
第三部分 中央集权的东亚:日本和朝鲜
日本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4
【来笼去脉】
大和民族
天照大神
倭
【史料实证】用思维导图绘制大化改新的内容,
并指出它们分别效仿了中国的哪些制度?
材料:646 年(大化二年)元旦,天皇颁布诏书,开始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改革诏书是新政权改革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1)废除皇室和贵族的一切私有土地和部民,全国的土地和人民都直接归属天皇,成为公地和公民。(2)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班给农民口分田,六年一班,死后归还。另分给园地和宅地。可以世袭占有。另外,对贵族官僚授予封食,对功臣贵族另赐功田。(3)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法。(4)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郡、里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史料实证】用思维导图绘制大化改新的内容,
并指出它们分别效仿了中国的哪些制度?
均田制、租庸调制
君主专制制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求证推理】“中央集权形成”与“幕府统治形成”两大内容的对比,
分析天皇统治和将军幕府的经济基础分别是什么?归纳出两者的不同。
第三部分 中央集权的东亚:日本和朝鲜
朝鲜
朝鲜半岛的统一
朝鲜统治的建立
5
【归纳发散】学生可以自行绘制有关朝鲜的思维导图
【归纳发散】学生可以自行绘制有关朝鲜的思维导图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图一 平假名
图二 片假名
日本高僧
空海手迹
【画龙点晴】概括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画龙点晴】概括中国对朝鲜、越南的影响。
史料二: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
越南古称交 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唐朝末年,该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968年建立了第一个越南人的国家。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
【布置作业】绘制符合自己需求的思维导图
1、伊斯兰教的传播
2、佛教的传播
3、基督教、佛教在本土消失的原因
4、古代中国对亚洲的影响
1
2
3
4
中古时期的亚洲 空间范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