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1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7 11:2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魏征
15.1谏太宗十思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怎样管理你的上级?
故事导入
一位大臣给皇帝提意见,结果不仅没挨批评,反而被大加赞赏,弄得皇帝都不敢偷懒,天天加班(披览亡倦,每达宵分),这位大臣到底用了哪些方法来打动他的老板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背景
·
观人知世
细品
·
解读文本
深研
·
突破重点
学习目录
观人知世
学习环节
预习后回答
你认为魏征写这篇奏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仅供你参考
劝太宗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使国家长治久安。

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2
扫清以下文字障碍:
塞源( ) 载舟( ) 夫在殷忧( ) 懈怠( )( ) 浚其泉源( ) 黜恶( ) 谗邪( ) 戒奢以俭( )
谬赏( ) 壅蔽( ) 弘兹九德( )
答案: sè zài yīn xiè dài jùn chù chán shē miù yōng zī
知识储备
【魏征】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唐太宗为他亲写碑文,并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背景】贞观十一年(637),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唐朝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于是“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的第二疏。
【评价】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簿并传。
解读文本
学习环节
文段1要点
1.求木之长(zhǎng)者 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2.固其根本: 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3.浚(jùn)其泉源 疏通水道。
4.下愚:愚昧无知的人 这里用作谦辞。
5.明哲: 聪明睿智的人。指唐太宗。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
7.居域中之大: 指天地之间。
8.永保无疆之休: 喜庆,福禄。
9.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指示代词,这。
请你回答
第一段作者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供你参考
排比、比喻、正反对比,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

文段1要点
文段2要点
1.凡百元首 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2.承天景命 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3.殷忧 深忧。
4.善始者实繁 的确。
5.克终者盖寡 克,能。盖,表推测语气。
6.傲物:傲视别人。 物,这里指人。
7.骨肉为行路: 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8.虽董之以严刑 虽,即使督察。
9.振之以威怒 通“震”,威吓。
10. 所宜深慎 应当。慎:谨慎
{9D7B26C5-4107-4FEC-AEDC-1716B250A1EF}
请你回答
魏征认为皇帝的隐忧主要有哪些?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建议?

供你参考
殷忧时,竭诚待人;得志时纵情傲物。所以即使是皇帝,也要“所宜深慎”,不与人结怨。

文段2要点
文段3要点
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指兴建某建筑物;止:适可而止 ;安:使动,使百姓安宁
2.念高危: 念:想到 危:高。
3. 思谦冲而自牧 冲:谦虚 牧:修养、修炼
4.惧满溢:水满而溢出, 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5.江海下而百川: 江海处于百川之下比喻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居……之下。
6.乐盘游: 打猎取乐。乐,意动,以…为乐
7.三驱: 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9D7B26C5-4107-4FEC-AEDC-1716B250A1EF}

文段3要点
8.则思慎始而敬终 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9.虑壅蔽 堵塞。
10.惧谗邪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11.则思正身以黜恶 排斥,罢免。
12.弘兹九德: 弘扬光大。
13.简能而任之 选拔。
14.信者效其忠 信者:诚信的人。献出。
15. 仁者播其惠 仁爱,宽厚。
16.松乔: 赤松子和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
文段3要点
17.鸣琴垂拱 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18.役聪明之耳目 役使。
19.亏无为之大道哉? 减损。
“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十思”要点
①在生活上,应该知足
知止,游乐有度
十思核心
③在用人上,应该虚心
纳下,正身黜恶
②在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
慎始敬终;
④在执法上,应该赏罚
分明,不徇私情。
“十思”好处
国君倘能做到“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就会出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政治局面,即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思”,不用自己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
突破难点
学习环节
魏征是怎样说服太宗的?
思辨
2
1
3
辨功能
忧患则国盛
享乐则国衰
辨系列
背景比较
因果假设
辨正误
大是大非要分清
好日子来了不忘本
来自本课的成语
1.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指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2.载舟覆舟: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3.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4.善始善终: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
5.垂拱而治:古时多指统治者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6.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学以致用
习总书记
比较异同
魏征
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习近平
领导者都要对国家和人民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都要有敬畏心,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勤勉工作。
魏征是为统治集团服务,希望皇帝能够“竭诚待下”,缓和阶级矛盾;总书记则牢记“人民的重托”,服务于全体人民,“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古为今用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课堂回顾
辨正误
正本清源
积德安国
戒奢以俭
辨功能
殷忧而道著
功成而德衰
辨系列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