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比和比的应用的起始课,是“比和比例”这一部分知识的核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 :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会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六、课前准备
Ppt课件 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
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向人们展示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时的情景。
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提问:长和宽有什么关系?用算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点拨:我们除了可以用除法表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 我们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师板书:15:10 )
提问: 宽和长的几分之几,你能用比表示吗? (师板书:10:15 )?
师精讲强调:比是有顺序的。
2、请用比表示其它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说出每个比的意义。
3、小结板书:(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国旗这个素材引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比的意义??
①出示课件: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怎样用算式表示?能用比表示吗?
②学生2人组交流.
③ 生汇报,师板书:42252÷90 也可以记作42252:90或
2、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分数表达式。
4、4人组讨论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归纳整理填好表格。
5、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师精讲补救。
6、出示学习卡信息,请学生判断是否能用比表示每组中的两个信息,如果能则写在学习卡上。
(1)小梁每分钟大42个字,打了10分钟。
(2)妈妈买了4千克苹果,花了27.2元。
(3)操场上有15个女同学和25个男同学。
学生独立完成,并4人组顺时针批改。
(设计意图:这里把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区分教学,不但教学过程更清晰,而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比的认识。比的意义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主要采用学生接受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比”的巩固与应用
1、分析比赛中的“比”。
1.1出示比赛场景图片和比分2:0,让学生判断,它是比吗?
1.2同桌交流说说理由。
1.3师精讲:各类比赛中记录的比分,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是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数关系,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的意义不同,它只是借用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的写法。
2、判断对错我能行。(手势表示)
(1)小明身高1米,爸爸身高1.7米,小明与爸爸身高的比是1︰1.7(? ?? ?) (2)? ? 既可以读作十五分之七,又可以读作七比十五。? ?? ?? ???(? ?? ?)
(3)把1克盐溶于2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1︰20。? ?? ???( ? ? )
(4)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可以为0。? ?? ?? ?? ?? ?? ?? ?? ?? ?? ? (? ?? ?)
3、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
4、在生活中找一找,在哪里存在比?表示什么含义??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3人汇报
2、课后作业:了解生活中的黄金“比”。
(设示意图:在最后的总结中,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有序地梳理。使每个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同类量的比: 不同类量的比:
长与宽的比15:10 路程与时间的比42252÷90
宽与长的比10:15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
: 10 = 15 ÷ 10 =
前项 比号 后项 前项 除以 后项 比值
教学反思:本课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神州5号发射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设计形象而又蕴含一定的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加深了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体验了知识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学是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中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并掌握新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是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