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计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
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加法思维过程,并能正确
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的思考,培养有条理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作业纸。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位数
45+31=
76(人)
十
个
4
5
+
3
1
7
6
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小黄人动画片吗?小黄人听说我们班同学特别聪明,因此,想要和你们比拼比拼,有信心吗?
⑴
7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⑵(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31。
⑶
5个一和1个一合起来是(
)个一。
⑷
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
)个十。
谈话:你们赢了,他输了。小黄人可不服气呢!数学离不开口算,让我们再来一轮口算大比拼吧!
口算。
58-3=
75-50=
60-30=
23+30=
86+3=
60+20=
引入新课
提问:通过刚刚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位数
。
新授:
师:
谈话:看,你们猜猜看这是哪儿?是的,这就是我们淮安著名的周恩来纪念馆,这一位就是伟大的周恩来爷爷。你们想去参观一下吗?让我们出发吧!
观察图片,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蓝色大巴车坐了45人,红色大巴车坐了31人,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
生2:蓝色大巴车坐了45人,红色大巴车坐了31人,蓝色大巴车比红色大巴车多坐了了多少人?
生3......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各种问题,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那么,求“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的问题怎样列式。(齐读已知条件和问题。)求“蓝色大巴车比红色大巴车多坐了了多少人?”怎样列式?(板书)
说说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
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我们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和计数器拿出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请生到上面来摆一摆、拨一拨。(齐说,出示课件)
那么,除了摆小棒能够帮助我们计算出45+31的得数,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计数器)今天,老师把计数器带进了我们的课堂,请同学上来拨一拨,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齐说,出示课件)
提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两种方法计算45+31的得数时,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都是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谈话:那么,像这样的算式,除了刚刚的计算方法,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那么,竖式计算到底怎样来写呢?下面我们请出小黄人老师教我们写一写。
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首先,写出加数45(注意:数字之间空一个格的距离。)写出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前面。)
再写出另一个加数31(注意:个位要和个位对齐,十位要和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算得数时注意先从个位算起。最后横式的得数不要漏掉。(回顾一次)
生学会后再请生说一说,(老师板书。)
谈话:你学会写竖式计算了吗?那请你试着用竖式计算写写45-31的竖式计算。请同学们把作业纸拿出来,写一写,请一位同学板书。(拿生的作业在投影上展示。说说竖式计算里面出现的问题。)
谈话: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写竖式计算了!竖式计算的用途可多啦,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图片)齐读题,请生列式并计算(要求写出竖式计算,在作业纸上写一写。)(对照答案,查看写对的人数)
谈话:小黄人也做了一本竖式计算的作业,请同学们当一回小老师,帮他检查一下。(投影播放。)请生说一说并订正!(说一说错的原因。)(数位没有对齐,十位上的0不用写。)小黄人可真是粗心啊,我们班同学可不能像图图那么粗心!
总结:请同学们想一想,写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
齐读两次。
老师准备了几道竖式计算,一起来看一看。哇,被小蝴蝶挡住了,你知道小蝴蝶挡住的是哪些数?同学们太棒了!!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竖式计算......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