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四课 柳永词两首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四第四课 柳永词两首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21: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词两首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页第4课
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语文导读
1.走近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2.作品背景

望海潮
这首词是写来送给当时钱塘的长官孙何的。何门槛很高,一般人不易谒见。柳永想见,而无从入手,于是作了此词,让歌伎唱给孙何听,因打动了孙何,终于得以谒见。

雨霖铃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预习检测
1.注音
qiàn

shē
qiāng
yǎn
zhòu

2.写对字形


字形小贴士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手”是个象形字。金文的形体,像五指朝上的一只手。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似。演变成楷书后,已看不出手的样子了。“手”的本义为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能持物的部分。在古籍中,由“手”字组成的词往往有“亲手”“亲自”义。如“手札”“手记”“手书”等。
“手”是个部首字,作偏旁时写作“扌”。在汉字中,凡由“手”或“扌”组成的字大都与手及手的动作有关,如“拿”“拳”“摹”“掂”“挣”等。
3.解释词义
形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形势优越。
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秀丽。
3.解释词义
高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木兰木做的船。
因悲伤而说不出话。
年复一年。
4.近义词辨析
(1)凄然·凄婉
辨析:凄然:①寒凉;②凄凉悲伤。凄婉:形容声音凄切婉转。
①这个萧瑟______的晚秋勾起了我绵绵的思绪。
②远处高楼上传来______的笛声。
(2)风致·风姿
凄然
凄婉
4.近义词辨析
辨析:风致:美好的容貌和举止;风味,风趣。风姿:风度姿态。
①几年不见,她愈发______绰约了。
②这片山林别有______。
(3)冷落·冷清
辨析:冷落: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有动词性。冷清:冷静而凄凉,形容词。
①我们不能______了他。
②公园里游人很少,很______。
风姿
风致
冷落
冷清

探究与点拨
1.精读探究
(1)《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2)《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1.精读探究
(3)《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1.精读探究
(4)《雨霖铃》中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阕和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的“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等离别景象和“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的痛苦心情。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
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3.结构图解
3.结构图解
3.写法领悟
(1)善于铺叙。
《望海潮》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2)善于点染。
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3.写法领悟
(3)情景交融。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小试身手
《雨霖铃》与《望海潮》一样,在写景上都采用了铺叙的手法。学习这种写景方法,写一段自然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清早,阳光还未晒到峡谷里时,山上弥漫着一片轻纱似的白雾,神秘莫测。白雾越来越大,把山腰和山脚也淹没了。天和地连在一起,只听到江水哗哗流淌的声音。不久,太阳从碧罗雪山背后生起,白雾渐渐消失,掩藏在白雾中的山头显露出来。见此情此景你会想起“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台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之类的佳句。


聆听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页第4课
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