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
3揣摩文中有关语句,说出其深刻含义。
重点:文中人物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难点:难句的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录音,以此导入课文。
二 让学生交流查阅到作者何为和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三 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槛 邃 喃 颅 磐 踌 躇
2朗读课文
四 整体把握:这篇文章记叙了客人访问贝多芬的经历,表现了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及其不向厄运低头顽强的精神。
五 问题研讨
一(1---5)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
二 (6---26)客人本人拜访贝多芬的情况,再现贝多芬的形象。
第1层(6---24)贝多芬下楼和客人交谈
第2层(25)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第3层(26)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第4层(27)用贝多芬的语言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四件事:1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2贝多芬与客人交谈
3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
4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小结: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来写。
2从课文中找出贝多芬的语句,从外貌描写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说出其作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1) 外貌描写
7小节:表现出生活的贫困窘迫
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的愁苦及苦难的压力
6、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对不幸遭遇不低头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小结: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行描写,次序井然,以行传神,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2) 20小节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决心。
21小节:贝多芬以他整个生命和激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传达出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表现出贝多芬的伟大,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表现自我信念和意志。
(3) 动作描写
8小节:表现贝多芬对音乐的执着。
人物形象:
贝多芬: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
第二课时
一 朗读课文
二问题研讨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在班上提出来,同学们互相解答。
1“你们竟敢到狮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答案略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答案略
3怎样理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答案略
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引申开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案略
5分析理解并且讨论20小节和27小节
答案见前
三 要求学生选择班上同学进行肖像描写,然后全班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共36张PPT)
何 为
第一课时
1 了解贝多芬
2 字词积累
3 理清结构,
4 感悟贝多芬形象
走近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平民家庭,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创作了大量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交响曲《英雄》、《命运》;
一生坎坷,26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但粗暴愚蠢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也造成了他成年后粗俗的言谈举止。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
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
我要紧紧的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贝多芬的朋友和赞助人,或分散,或故去,现实的经济困难顷刻来临,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听众,没有稿约......没有起码的经济保障。他曾写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还得装着日常生活并不艰难的神气。” 与此同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这样他連所热爱的钢琴演奏和指挥工作也不得不放弃。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举世闻名的九大交响曲中的后七部,都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病态中完成的。最为著名的交响乐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 维也纳首次上演,这是贝多芬全部生涯中最辉煌的作品,仍然由他亲自担任指挥。演奏结束时,观众的掌声、欢呼声久久回荡在剧场上空。
检查预习
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门槛 厌恶 捏弄 围裙 流氓 清晰
重荷 纽扣 蹲伏 蓬勃 深邃 踌躇
头颅 磐石 喧嚣
杂乱无章 零乱不堪 小心翼翼
诚然 徒劳 含蓄
kān wù niē lòng qún máng xī
hè nǐu dūn péng suì chóuchú
lú pán xiāo
整体感知
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访问过程
女佣开门
介绍近况
参观工作室
下楼交谈
共进晚餐
回忆往事
写三件事
“客人”参观工作室
贝多芬与“客人”会面交谈
贝多芬会议最后一次指挥
感受形象
贝多芬的形象: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
音乐是永恒的,贝多芬也是永恒的。
贝多芬的永恒,不仅在于其音乐的成就,
更在于其面对磨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今天我们走近并走进了大师,
今后,我们还要走向自己,
希望大师坚韧、顽强的奋斗精神,
能永远伴随我们去克服今后更多的困难。
小结
第二课时
1 再次感悟贝多芬形象
2 赏析外貌描写并运用
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炼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英雄心的表现。其实象贝多芬一样,遭遇人生不幸,于不幸中坚强生活,值得我们学习的人还有很多……
你还知道哪些人身处逆境,却不沉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张海迪:半身瘫痪,可在轮椅上自学成才,写了《生 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
海伦凯勒:集聋哑瞎于一身,却最终成为著名作家
司马迁:受宫刑,忍辱负重,写出了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命运多舛的苏轼;终生坎坷的巴尔扎克;身残志坚的霍金…
生活中的你遇到过怎样的困难与挫折?
你又是怎样克服的?
说说有关“厄运”的名言俗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困难如弹簧,你强他就弱
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
一读一读找一找(6----9)
找外貌描写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外貌?
外貌描写是写人的一种方法。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从外貌描写中, 可以表现出人物的生活际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外貌描写
整体
特写:
--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
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
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
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坚强
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
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刚毅
局部 --衣服: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 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甚至是不整洁的。由前到后: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
--脸: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刚毅、坚强、沉郁、执着
不拘小节
外貌描写
整体:
局部
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
衣服
脸部
手特写:
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手
由内到外
由前到后
身上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的衣服是;
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
整体印象
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头部/脸的特写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色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由上到下
远
近
1、用精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评 述你眼中的贝多芬。
一个平凡的人:与常人一样喜怒哀乐:
有人访问,感动流泪;无端打扰,不耐烦;
面对耳聋,不免叹息。
一个伟大的人:
意志坚强,不向厄运低头;面对打击, 决不消沉;独立处理日常杂务,用“心”观察思考人生;用音乐表达多变的情感、信念、意志和对自然的感悟;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2 扩展练习:
目的:
如何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以形传神。
题目:
用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试作一次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要求:
1、人物必须是本班同学。不能出现姓名。
2、要有描写对象的外貌的特征。(以全班同学可判断出是谁为标准)
3、杜绝面面具到,人物脸谱化。
我们不希望遇到“不幸”,但当“不幸”真的不幸地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一定要抬起头,勇敢地面对“不幸”,像贝多芬那样,用肩膀扛起“不幸”,尽管我们的肩膀没有贝多芬那么宽阔。
二 读一读找一找
贝多芬的语言描写,深化其形象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可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
问题研究
赏析文中语言,感悟贝多芬形象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这是一个比喻。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允许就让客人进来,他对这种做法感到吃惊。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比喻,“倒落了的火山”比喻耳聋,“熔岩”比喻他的创作激情,
“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表现他与不幸命运斗争的决心。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音乐艺术。
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永远陪伴他,不会离去。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可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
《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遇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出来的,性格与经历都十分相似。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心里的音乐”——他与命运的抗争。
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传达 他“心里的音乐”,即他与命运的抗争。
小结全文
从凡人到伟人,其实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贝多芬告诉我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是我屈服”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形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Ⅳ.课后巩固练习题(60分钟,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20分)
1.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门槛(kǎn) 下颏( kē) 杂乱无章(zhāng)
B.重荷(hé) 踌躇(chú) 惹人注目(rě)
C.含蓄(xù) 磐石(pán)小心翼翼( yì )
D.深邃(suì) 喧嚣(xiāo)无可比拟(nǐ )
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荷:荷:背或抗 惹人注目:惹:招引
B.深邃:邃:这里指深 杂乱无章:章:条理
C.踌躇:犹豫 凌乱不堪:堪:能忍受
D.含蓄:本文指包含 小心翼翼:翼翼:恭敬的样子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 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
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 孤独, 有“永恒”为伴。
A. 既然 却 虽然 但是 B. 虽然 可 固然 然而
C. 虽然 却 诚然 可是 D. 尽管 但 诚然 然而
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2分)
A.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B.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
C.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什么?又怎么了?”大声说。接下去倒像自言自语。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4分)
(1)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
(2)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 )
(3)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
(4)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号,错的打“╳”号
(1)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 )
(2)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因其在音乐史上作用巨大,获得了“乐圣”的称号。( )
(3)“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
(4)“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一句运用了比喻。 ( )
7.文学常识填空。(4分)
(1)音乐巨人贝多芬, 国作曲家。1798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代表作有《 》《 》。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 为原型的。
二.整体感悟。(10分)
1.就本文的标题来看,似乎应该写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然而作者却从另外独特的视角来展示,请你谈谈文章的独到之处。(5分)
2.阅读全文,说说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5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23分)
①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②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③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④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⑤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为什么?(4分)
2.第②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段末加点的“永恒”指的是什么?(6分)
3.“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分)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5.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那场音乐会的听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出来。(5分)
四.拓展阅读题(25分)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乙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 的大海。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B.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幽静 清幽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根据文义,它在文中的位置应是( )(3分)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A.甲 处 B.乙 处 C.丙 处 D.丁处
3.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的小路上、茅屋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 。(6分)
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不超过15个字)(5分)
5.贝多芬为什么弹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5分)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3分)
A.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
C.反映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D.说明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五.中考题(7分)
1.(2006,重庆市,4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1)想让他认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旅行结束后,父亲问:(2)“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样过日子了吧?”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3)我们的花园仅有几盏灯,可他们才有漫天的星星;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儿子接着说:(4)“感谢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穷!”
2.(2006,遂宁,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您精通法律,讲的话也很有道理,您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
B.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C.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110米栏金牌,与他歇斯底里地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
D.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六.探究性学习(5分)
(2006,安徽,5分)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现象也有增多的趋势。为增强节约意识,近日,校学生会在全校发起了一场“节约伴我行”活动。请你担任活动的宣传员,帮助完成以下工作。
1.为活动拟写一条倡导节约的宣传用语。(不超过20字)(2分)
2.在活动中,男女生开展了节约竞赛。近期,学生会对住校男生和女生的节约情况作了调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基本情况。(3分)
3月 4月 5月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寝室用电量 650度 280度 631度 252度 613度 220度
寝室用水量 181吨 90吨 170吨 71吨 158吨 56吨
注: 男生:124人 女生:62人
七.综合性学习(10分)
结合课文和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贝多芬在1808年写给朋友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1.从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生命力量?(4分)
2.给你怎样的启迪?(6分)
第十三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Ⅳ.一.1.B 点拨:B项中的“荷”应读hè,“惹”应读rě
2.A 点拨:“荷”在这个语言环境里应该理解为“负担”
3.C.点拨:要注意理清分句之间的关系。
4.D.点拨:要明确比喻句的特点。比喻句需有本体、喻体,明喻、暗喻还须有比喻词。
5.(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4)神态描写
6.(1)√ (2)√ (3)√ (4) √
7.(1)德 田园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2) 贝多芬
二.1.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苦难和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2. 示例:贝多芬是一个常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他是一个超人,他有坚强的意志,不向厄运低头;他是一个伟人,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是心的英雄。点拨: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1.听众看到贝多芬指挥不正常而表现出惊讶。
2. 比喻;使事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永恒”指做指挥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点拨:详见“重难点句子导析”。
3.《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际遇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
点拨:建议读一读这部小说,以增进自己的文化文学知识。
4.贝多芬以他的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扣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点拨:见“重难点句子导析”。
5.开放性题目,答案不惟一。点拨:可以把自己设想成贝多芬的崇拜者,想象合理即可。
四.1.D.点拨:同义词的选用,要揣摩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2.D.点拨:理解了这句话在结构上的过渡作用,尤其是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语“陶醉”的含义,给它找位置也就容易了。
3.有一年秋天的夜晚 莱因河边一个小镇 贝多芬
4.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景象。 点拨:训练语言概括能力。
5.因为他要尽快地把自己为盲姑娘即兴而弹奏的曲子记录下来。 点拨:注意文章情节的前后联系。
6.A.点拨:感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1.(1)词语误用。将“认识”改为“见识、了解”。(2)语序不当。“这回”应放在句子前面。(3)关联词搭配不当。“才”改为“却”。(4)成分残缺。在“感谢”后加上“父亲”,或者加上“他”、“他们”、“生活”均可。
点拨:只要修改正确,符合文意就行。
2.A. 点拨:B项中的“滔滔不绝”是指说话连续不断;C项中的“歇斯底里”指情绪激动,举止失常,是贬义词;D项中的“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六.1.示例:①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②节约就是环保。③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④节约用电,节省能源。
2.自3月以来,我校住校生寝室用电量、用水量逐月减少,其中女生的节约更突出。
点拨:扣住图表分析,意思对即可。
七.1.例:感受到了他不向厄运低头对于不幸遭遇,不屈不挠地抗争意志。
点拨:感悟贝多芬对不幸命运地顽强抗争。
2.示例:坚强地战胜命运,顽强地生活下去,乐观地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