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9 20:19:54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人生四大喜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先在各郡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但因中正者一般都是上品,二品又有干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选官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的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这种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背景: 1、官员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效力。
2、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朝
1、原因:
2、过程:
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隋文帝:
隋炀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3、作用:
(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
1、考试内容:
常设考试科目很多,最为重要的科目是进
士、明经。
2、关键人物:
唐太宗:
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
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
考试内容
动脑筋: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 为什么?
怎么考?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均须帖经。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类似今天填空
类似今天简答
类似今天论述
类似今天作文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生员,俗称秀才)
童试
(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
(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
(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殿试
在唐朝要想成为国家官员,要经过哪些步骤?
读书
科举考试
释褐制
任官
广州科举考试的贡院
  贡院,即贡士院,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科举制度产生之初,并没有专用考场,省试一般在吏部南院举行。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转由礼部掌管,开始建立贡院。宋哲宗以后,礼部、各州皆建贡院。明代贡院形制已经规范化、制度化。清代沿用不变,府州县设试舍(考栅),京师及各省城则设贡院。
  初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后经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巳形成一座占地30余万平方米、考生号舍达20644间的中国最大科举考场。仅清代经过江南乡试后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
江南贡院牌坊(南京市)
←江南贡院至公堂
  在江南贡院中了举人,就需跨过栏杆,谓之“鲤鱼跳龙门”。
江南贡院号舍→
曲江国宴
登 科 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科举制的影响
陈子昂
王昌龄
岑参
韩 愈
王维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柳公权
材料一:鼓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国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旧唐书·儒学传》
材料二:“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三、科举制的影响
政治:
教育:
文学:
对外国
的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 唐诗的繁荣。
新罗、日本曾通过考试选官。
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科举制度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而且推动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削弱其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创立
完善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设进士科(创科举制)
扩大了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武举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也不能称职。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2、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
A、宋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末年
D
D
3、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B
科举制度给下列几种人带来了什么变化?
1、地方官和高门权贵
2、高门权贵子弟
3、出身低微的读书人
4、朝廷
返回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返回
考什么?
(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明算科:以数学为主。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等
分科考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