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喜怒与哀乐,遭际和家国——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诗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重点把握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一、命题角度
常见设问方式 1.本诗第×联(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这首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简要分析。
5.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审题要点定向 题干中有“情感”“思想感情”“人生追求”等字样
二、解题技法
类型一 体会思想情感
(一)知识卡片
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
古代诗人的理想大多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会是以下三种际遇: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
古代诗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
(1)喜乐。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因素大致有三方面:①自然。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②国家。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③人生。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2)悲愤。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作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①国家,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②百姓,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③亲人,相思不得相见。④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⑤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⑥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古诗情感常见类型
类型 表 现 举 例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高》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思乡 怀人 羁旅愁思,旅途劳顿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思归故乡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军旅生活,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儿女情长,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别离 赠酬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贬谪 失意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遭贬后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人生 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二)技法归纳
1.把握古诗思想情感的四个方面
(1)抓诗题和注释等——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2)抓字词——找诗眼,析意象
①诗眼。即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是最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或运用了修辞手法,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②意象。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
(3)抓诗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
①写景句——抓住景物特点,揣摩含蓄之情。
②状物句——抓住双层感情: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
③特点句——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句子,要还原其本义;运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4)抓结构——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如“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江风引雨”是个短语,若联系所在的句子,情感则很明显;“入舟凉”,一个“凉”字,点出了“江风引雨”带给人的心情。
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答题步骤和模板
答题步骤图解
答题模板样式 ××描写了××内容(情调),运用××技巧,抒发某人××的感情
(三)解题示范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④正声:雅正的诗篇。⑤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解题指津】
第一步:从诗句入手把握诗歌的大意。这是一首抒怀诗,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第二步:从诗歌标题入手,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第三步:通过分析,最后概括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表现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之情。颔联戏谑友人,尾联自傲自夸,这是通过诙谐的态度表达自得之意。②表现出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是牢骚之语,本诗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了不平、辛酸和自嘲。
类型二 评价人生态度
(一)技法归纳
1.分析观点态度要注意四点
(1)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析要细致。首先,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不能脱离原诗泛泛而谈。其次,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剖析。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能厘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失去分寸,避免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从而有失公允。
2.分析观点态度题的两步答题规范
步骤一:准确概括诗人的人生态度。
步骤二: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是如何体现的。
(二)解题示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被酒①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
四黎②之舍三首(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③。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②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③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确观点态度。逍遥自在、随遇而安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步:结合苏轼的人生遭遇及诗歌的后两句中的“莫作”“舞雩风”来分析。
答案:作者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皙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思维提升
(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原诗见P221第2讲典例3《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内容的评价。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答案:①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绮丽”“壮观”写出了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②生不逢时的苦闷。“孔父”的典故借孔子叹凤、泣麟表达自己的“伤时”之痛。③飘零他乡的哀痛。“我生苦飘零”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痛。④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去国同王粲”一句,用王粲的典故,表现诗人自己的忧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