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要点考点梳理
【时空坐标】
【素养达成】
思维导图建体系
主题集结速通关
主题一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措 施 影响
政 治 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清朝:设立军机处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思想 文化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
主题二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主题三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地区 措 施
西南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乾隆时期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西北 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东南 1684年设置台湾府;1885年设立台湾省
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主题四 明清科技文化?
【主题探究】
主题一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自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时空观念——伟大壮举】
(1)请填出郑和下西洋曾最远到达的地区。
A.红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
【史料实证——盛世危机】
(2)以上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都发生在什么时期?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16—17世纪)。国势开始衰落,面临外来侵略。
【历史解释——紧闭国门】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材料二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3)材料一、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答:闭关锁国政策。
(4)马克思为什么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这种“保存”真的有效吗?导致了什么后果?
答:闭关锁国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侵略的一面。没有。它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家国情怀——感悟历史】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感受到了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答:启示:应吸取历史教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努力增强综合国力,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主题二 清朝由盛转衰
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某班同学围绕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收集整理了相关材料,设计了下列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时空观念——领略辽阔版图】
(1)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察下面清朝前期疆域方位示意图,填写序号代表的地名。
答:①西伯利亚;②葱岭;③太平洋;④南海诸岛。
【史料实证——感受盛世经济】
(2)下面是班级分成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组,请你任选一组对清朝前期经济进行合作探究,概述其发展的主要表现。
第一组 农业组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第二组 手工业组
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第三组 商业组
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晋商、江南徽州府徽商。
【历史解释——阐释统治危机】
(3)根据下面的图片,分别阐述清朝出现的社会危机。
答:图一: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图二:社会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图三: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唯物史观——分析衰败原因】
(4)清朝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请你回顾封建社会历史,总结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答:政治腐败;战乱不休;封建割据;暴政昏政;农民起义;思想专制;民族纷争;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等。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