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5 07: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
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特点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较难理解: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主要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要不断的探究发现,才能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相对较难。
教学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致力于核心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谜语导入
红 果 子,
麻 点 子,
咬 一 口,
甜 丝 丝。
打一水果:草莓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来分一分草莓,通过“分草莓”来探究新知识。
(一)平均分没有剩余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3、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4、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二)平均分有剩余。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①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
②规范写法:7÷2=3(盘)……1(个)。
③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余数)
4.比一比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5.填写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6.小结: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4.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5.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发现规律
①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②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③学生举例验证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2.猜猜余数会有哪些?
(巩固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及余数书除数的关系,知道了在平均分的时候,有的时候正好分完,有的时候有剩余,有剩余的时候就用到有余数的除法。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