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
【目标要求】: 1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3.体验到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4.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5.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本节重点】: 1从日常现象区分什么是物理变化和什么是化学变化2.区分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怎样探究物质的性质,突出实验的功用3.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备注
[引言] 我们知道了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每种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性质。那么,化学与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呢?
1.1生活与化学 要充分利用教材介绍的生活中形形色色与化学有关的制品和现象,以及本地的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和越来越紧张的能源问题的讨论来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化学课学习的四个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
1.3物质性质的探究 铜片加热变黑的原因有第 3种假设猜想:一部分是碳,一部分是铜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由于刚入门,不要过于强调探究过程的原因,切忌变成黑板探究,或书面探究,只要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 ----能对生活或实验中不懂的现象,根据已有的知识对现象作出各种合理的猜想、假设,然后利用各种和知识方法去验证猜想假设的合理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情感。
[练习] 1.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甜菜的生长 B.汽油中加入乙醇 C.乙醇的燃烧 D.蔗糖的发酵2、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 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C.铜棒投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 B.高粱酿酒 C.蜡烛受热熔化 D.用“84”消毒液消毒5、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A.干冰升华 B.电灯发光 C.矿石粉碎 D.粮食酿酒6、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①甲烷用作燃料 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③氧气用于气焊 ④干冰用作制冷剂 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8、5月17日,奥运火炬在温州传递。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彩旗飘扬 B.气球升空 C.火炬燃烧 D.声音远扬9、(08重庆)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A.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B.不断闪烁的霓虹灯C.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 D.满屋飘香的茅台酒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 B.火药爆炸 C.湿衣服晾干 D.铁锅生锈11、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A.台风 B.雪灾 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1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13、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1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烟花燃放 B.百炼成钢 C.米酿成醋 D.美酒飘香15、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16.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1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生铁制铁锅 B. 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 D. 用16%的食盐水来选种18、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熔化成蜡油 D.玉米酿制成酒精19.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