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4 22:5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四)
选择题
1.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2016年以来第4个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的“友邦”,以上史实说明了(
)
A.台湾地区经济逐年下滑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C.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D.一个中国的原则深入世界各国人民的心
2.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近年,大陆将画的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
“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
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
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
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
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下四省区中属于民族自治区的省区是(

A.滇
B.桂
C.贵
D.川
4.
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5.西气东送,西电东送,西煤东运,这些项目与下列哪一措施有关(  )
A.小康社会目标
B.西部大开发
C.经济特区的设置
D.发展和谐社会
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
)
A.祖国统一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富裕
7.
下图是我国进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你可知道,图中这两位领导人最有可能在谈论哪一问题(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钓鱼岛问题
8、“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9.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B.“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形成
C.“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此提出
D.“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功运用
11.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西藏实行的管理举措是(
)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实行宗教管理
C.
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经济特区
12.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4.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15.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连战“和平之旅”②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③九二共识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③①④②
非选择题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邓小平在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三
台湾地区和大陆往来的图片。(见下图)
材料四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哪一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材料二中主权问题的成功解决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能够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的现状如何?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根据材料可知,影响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你怎样看待台湾问题?
17.材料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歌词中的“MACAU(妈港)”指什么地方?是谁掳去了“MACAU(妈港)”?“MACAU(妈港)”是在何时回到“母亲”的怀抱?
(2)“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另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来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通过什么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回归祖国后,又因何与大陆分离?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4)结合历史和时事,请你分析一下有利于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和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各有哪些?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呼吁海峡两岸尽早实现通航通商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材料二
国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就两岸交流20年发展情况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年来,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从无到有、由暗到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达4583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56万人次;常住大陆的台胞近40万人,定居大陆的台胞1.8万余人,两岸通婚约27万对。预计到2007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历年累计人次将达到台湾总人口数2300万的两倍以上,即超过460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将达到160万人次。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一应填写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体现在材料二中的哪些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利因素?
答案
1-5DABBB
6-10BBDBA
11-16ACBDA
16、(1)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西藏的和平解放。
(2)构想:“一国两制”。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3)现状: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联系、交流日益密切。基本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看法: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17、(1)澳门;葡萄牙;1999年12月20日。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
(3)《马关条约》;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有利因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一国两制”已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两岸交流不断加强。不利因素:两岸政治制度不同;两岸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台湾岛内“台独”分子的阻挠。(言之有理即可)
18、(1)和平方式;通邮
(2)海峡两岸的交流规模在扩大、领域在拓宽,且逐渐频繁。
用台湾赴大陆和大陆赴台湾的人数的变化可以表明以上趋势的发展。
(3)有利因素:港澳回归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实践。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