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12高一历史教案+课件: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2012高一历史教案+课件: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9 20:43:26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爱琴海
爱琴海
一、爱琴文明(BC21—BC12世纪)
1. 克里特文明
2. 迈锡尼文明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
① 时间:前2000年—前1400年
② 特点:出现君主制国家,
王宫建筑群,
象形文字(后演化为线形文字A)
克里特的米诺斯宫遗址
米诺斯王宫复原图
御座
克里特的线形文字A
克里特人制作的双面斧
克里特文明
考古学家在克里特遗址中发现一些青铜器和金银器,表明当时克里特人在冶金和制作的技术上有辉煌成就。
迈锡尼文明的文化遗址——狮子门
迈锡尼王室陵墓
陵墓内刻有浮雕的石碑比比皆是,并排成圆圈。
军事题材的石雕
迈锡尼文明时期的泥版文书——线形文字B
2.迈锡尼文明
① 时间:前16世纪—前12世纪
② 特点:新的君主国兴起,
出现王宫、卫城、王陵,
泥版文书(即线性文字B)
迈锡尼的石雕
米诺斯王宫的壁画
对比两幅图,想想迈锡尼文明与克里特文明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迈锡尼文明尚武好战
克里特的壁画
海伦
二、黑暗时代
公元前12世纪,希腊北部山区的多利亚人侵入希腊半岛,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暂时的、局部的曲折,西方学者称之为“黑暗时代”。这一时期因留下一部重要文献《荷马史诗》,故又名“荷马时代”。
盲诗人—荷马
(约前12世纪—前9世纪)
三、城邦时代
1. 形成时间:前8—6世纪
2. 含义: 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城
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3. 主要特征
材料1、据不完全统计,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大约是北京市的一半,人口约40万。另一大城邦雅典领土约2500平方公里,大约是北京市的七分之一,人口20~30万。其他更多的是蕞尔小邦,人口不过一两万,大小也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
材料2、在如此狭小的国土上,每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都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根据材料1和材料2,并结合课本,可以得出城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材料】 希腊半岛上多山,许多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贯穿半岛,……由于山势陡峭,很难翻越,因此形成了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为形成多城邦的政治格局有重要的影响。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依据材料,说说城邦的形成及特征主要是由于什么?
多山;即与地理环境有关。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影响
三面环海 
耕地缺乏,土地贫瘠
→粮食不能自给
→海外贸易
人口与土地矛盾 
→海外殖民
平等、自由的观念
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而且促进商品生产与海外贸易,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山多地少
4.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① 地理环境:
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多港多岛
② 影响:
a.政治方面:导致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形成。
b.经济方面:促成海外殖民扩张,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
而且促进商品生产与海外贸易。
c.文化方面:有利于平等、自由观念的形成;
吸收东方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
文明奠定了基础。
5.政体类型
① 概念
a. 政体: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
形式。
b. 公民: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
会的男性成员。
◆ 祖籍本邦
◆ 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
◆ 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政体类型 权利分配
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寡头制
僭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保留形式上的公民大会
贵族掌握政权,公民权力有所上升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力极少
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
划分依据:
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注意:以上政体都受到公民大会不同程度的约束。因此,以上政体都体现了公民政治这一特点。
BC2000~BC1700
BC1400
BC16世纪上半
BC12世纪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
黑暗时代
城邦形成
BC8世纪
BC6世纪
希腊复兴
小结:本课时间线索
课堂练习
1、下列对爱琴文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B.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C.由于战乱而土崩瓦解
D.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民主制度
D
2、古希腊人进行殖民活动的原因不包括
A.希腊半岛地少人多,粮食不能自给
B.海港众多、交通便利
C.为了称霸欧洲
D.航海业和海军发达
C
3、划分古希腊城邦政体形式的主要依据是
A.公民在城邦人口中所占比例
B.贵族在城邦人口中所占比例
C.统治者取得政权的方式
D.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D
4、下列关于希腊城邦公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祖籍本邦
B。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
C。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D。范围包括全体成年国民
D
5、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国家形态
B.小国寡民是其主要特征
C.君主制与民主制是最流行的政体
D.公民政治得到充分发展
C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通过问题层层展开,学生合作参与课堂讨论,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影响;利用表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比较五种政体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教学重点:
古希腊文明的组成,地理环境与城邦形成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希腊城邦不同政体的差异及对公民政治的分析。
导入新课:
在古时候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有位美艳的公主,芳名叫欧罗芭。有一天,她外出和一群少女在海边摘取水仙花、紫罗兰。突然,天神宙斯从奥林匹斯山俯瞰大地,发现了欧罗芭。宙斯不由自主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摇身一变,成为一头靓丽的公牛,来到了她身前。欧罗芭上前抚抱它,并骑上了牛背。公牛踏着爱琴海的浪花把欧罗芭带到了克里特岛,并与欧罗芭结了婚,于是把克里特岛命名为“欧罗芭”。根据这个神话,欧洲人认为“欧洲”(Europe)最早是指爱琴海(Aegean Sea)南端的克里特岛。然而这则神话传奇在虚虚实实的情节中却反映出这一段历史的真相:爱琴文明(前2000年-前12世纪)是长达800年的青铜文化,是地中海东端的希腊文明的开端。它包括克里特、迈锡尼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文明,而希腊文明则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讲授新课: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它早已经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那么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爱琴文明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它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被发现,要说爱琴文明的发现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物,那就是阿尔图·伊文思和亨利·谢里曼。
伊文思(1851-1941)英国人,牛津大学教授,发掘了克里特岛,取得了惊人的收获,使迈锡尼文化的的前驱克里特文明大白于世。经过数十年发掘研究,伊文思对米诺斯文明的分期和发展情况作了充分论述。
那么,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答)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
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在米诺斯王宫里,驯养着一头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斯牛,雅典每年要向米诺斯王进贡7对童男童女给这头怪物吃。后来,雅典英雄王子提修斯决定渡海到克里特去杀死这头给雅典带来痛苦的怪物米诺斯牛,他相信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并答应他的父亲雅典国王埃勾斯要是能平安归来,就在船上用白帆来代替服丧的黑帆船回雅典。到达克里特岛后,提修斯在米诺斯公主阿莉阿德妮的帮助下进入了迷宫杀死了米诺斯牛,并顺利逃出了克里特,但是对美丽的公主的怀念使王子竟忘记了把船上的黑帆换上表示凯旋的白帆。这时年老的雅典国王已经好多天遥望着海洋,等待独子的归来。可是船挂着黑帆在航行,埃勾斯国王也悲伤投海自尽。为了纪念埃勾斯,给这个海取名为埃勾海(通译为爱琴海)。
爱琴海(Aegean Sea)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在今希腊和土耳其之间,面积约21.4万平方千米,平均深约570米,沿海港口和岛屿星罗棋布。
亨利·谢里曼(1822-1890),美籍德国人,解开希腊神话之谜,谢里曼幼年时就迷恋《荷马史诗》,尤其对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深感兴趣,并且坚信《荷马史诗》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成年后的他虽然从事着商业和投机买卖,但从未忘却童年的理想。经商致富使他有可能自费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1870年,谢里曼开始发掘特洛伊土丘,并于当年找到了战火焚烧的痕迹和与史诗所述相符的大量金银饰物,收获颇丰。1876年他又发掘了希腊半岛的迈锡尼,在城邦内的王族墓葬中获得丰富的金银制品,证实了《荷马史诗》有关“迈锡尼富于黄金”之说,并使人们注意到,在希腊古典文明之前还有灿烂的青铜文明,促使考古学界和史学界对希腊各地进行调查发掘并对希腊古史有了全新的认识。谢里曼对特洛伊古城的发现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发现。他将欧洲历史的序幕提早了1000年或更早。
那么,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答)一系列新的君主国兴起,伴之出现的是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以及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
通过上述分析和归纳,我们大体了解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发现个各自的特点,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两种文明的有关内容,一起完成下列表格,注意两种文明的时间。
爱琴文明 时间 标志(特点)
克里特文明 公元前2000年-前1400年 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
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400年-前12世纪 一系列君主国兴起,具有尚武气息的王宫、卫城、王室陵墓
在公元前13世纪后期(约公元前1250年或1230年),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各邦,对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进行历时10的侵略战争。迈锡尼等希腊各邦虽然获胜,但它们的力量也被严重削弱。不久,希腊语人的一支——多利亚人从半岛北部侵入,灭了迈锡尼诸城邦,但多利亚人并未建立自己的国家,希腊的文明传统断绝了300年,从公元前1100年到前800年间,希腊各地又退回到原始社会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落后的“黑暗时代”,反映它的历史情况的主要文献是《荷马史诗》,所以又称为“荷马时代”。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卓越的长篇叙事诗,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著作。《伊利亚特》主要叙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第十年年初51天的故事,希腊联军第一勇将阿基里斯,因联军统帅阿伽米农夺取了他的女战俘悲愤而退出战场,此后希腊联军屡战屡败。阿基里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借阿基里斯的盔甲和盾牌出战,结果被特洛伊城第一勇将赫克托耳杀死。阿基里斯因战友之死非常悲伤懊悔,于是抛弃私愤,重返战场。阿基里斯在同特洛伊人的大战中,最终杀死赫克托耳。整个故事以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赎回其子赫克托耳的尸体,并举行隆重的葬礼而结束。
《奥德赛》重要叙述的是希腊英雄、伊大卡岛国王爱德修斯,在特洛伊战后回国途中海上历险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其间,伊大卡岛的许多贵族青年集聚在他的家中,挥霍他的财产,并争着向他的妻子珀涅罗珀求婚;在海上漂流第十年的奥德修斯,来到斯刻里亚岛,在岛上的王宫里讲述了十年海上漂流历险的故事;奥德修斯从斯刻里亚岛回到伊大卡岛,打杀求婚者,全家团聚。
过渡:希腊历史从爱琴文明开端,那它又将走向何方呢?与古代东方文明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的特色相比,古希腊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上演了怎样的一段文明呢?在经历了荷马时代的黑暗后希腊走上了城邦复兴之路。
那么,什么是城邦呢?
(学生答)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城邦一词可追溯至古希腊文“波利斯”,原有城堡、国家、公民集体、城市之意,中文意译名“城邦”。
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其中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为什么在希腊会形成数以百计的城邦林立局面,而不是一个统一的集权王朝呢?这还要从希腊的地理环境说起。结合地图和文字归纳希腊的地理环境特点。
(学生答)地小山多,土地贫瘠,海岸曲折,岛屿密布为其地理环境的特色。
根据所分析的希腊的地形特征,你认为哪种生存方式才最有利于古希腊人?
(学生答)发展海外贸易、航海业、同时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殖民运动最初起因是本邦的条件无法满足生存需要而被迫移民,后来则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奴隶。殖民扩张促进了古希腊城邦的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希腊世界。
这种海外殖民扩张给希腊的历史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答)扩大了地域,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文明奠定了基础。
过渡:不一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一样的文明,那么古希腊除了留给我们那么多的文化遗产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古希腊城邦政体。
(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以目前中国为例,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国则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国家形态——城邦,那么古希腊的城邦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答)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
什么是城邦公民呢?
(学生答)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针对城邦的特点,古希腊采取了怎样的相对应的政体形式?各个政体形式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政体类型 权力分配
民主制 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贵族制 权力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贵族权力受公民大会制约
僭主制 权力掌握在一人手中,但是其权力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的
寡头制 权力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公民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处于次要地位
君主制 权力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一般是世袭,公民大会仅保留一种形式
在古希腊城邦多元化的政体中,公民的权力和地位处处可见,这就是公民政治。那么,这样的公民政治对当时的城邦公民有什么意义?对后世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答)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希腊的公民政治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虽然对公民身份的限制使希腊的公民政治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古希腊出现了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政体形式,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影响深远。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本时期的希腊历史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城邦政治。爱琴文明主要包含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两大文明阶段。我们要学会通过分析古希腊的地理环境,认识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的特点,其中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历史发展中最为典型、影响深远。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的“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1.克里特文明:
时间:公元前2000年-前1400年
标志: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
2. 迈锡尼文明
时间:公元前1400年-前12世纪
特点:一系列君主国兴起,具有尚武气息的王宫、卫城、王室陵墓
二、古希腊城邦
时间:前8世纪-前6世纪
2.含义: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3.自然地理环境:地小山多,三面环水,港湾众多。
4.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三、古希腊城邦政体
1.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政体类型:民主制、贵族制、僭主制、寡头制、君主制
3.影响: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