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金田起义的原因和爆发;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天京的沦陷;太平天国的意义;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作用。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过程与方法
结合材料,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的主张不能实行的原因。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指导思想的积极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金田起义、《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主题歌《浩浩乾坤》,韩磊主唱。
19世纪中叶,中国农民阶级的先进分子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抛头颅,洒热血,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怪神的悲壮史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寻、体味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吧!
讲授新课:
一、金田起义
1.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它们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大量农民和家庭加工业破产,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逐渐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财政危机。鸦片战争后,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和鸦片贸易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人民负担加重,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3)吏治腐败。鸦片战争产生的战费和巨额赔款被分摊到相关各省,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清朝各级官吏层层加税,借机搜刮,导致吏治极端腐败,清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4)自然灾害。鸦片战争后中国水、旱、蝗灾不断,加剧了人民的困苦,贫苦百姓到了无法生活下去的程度,激化了原已非常尖锐的阶级矛盾,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广西地区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再加上广西地处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加上有天地会多年的斗争传统,清政府统治比较薄弱,因此广西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发源地。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不久后,与冯云山到广西传教,得到人民广泛响应,广西地区的拜上帝会组织迅速壮大。
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他的宗教理论同西方基督教有所不同,西方基督教主张忍受苦难,放弃斗争;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号召人们进行反封建斗争,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清朝统治者。西方基督教主张幸福的生活在来世,信教者死后进入天国;“拜上帝会”主张建立人间理想天国,在现世。洪秀全创立的宗教理论,对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反清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1850年7月由于广西又遇饥荒,参加拜上帝会的民众日益增多,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通知各地会众到金田村集中编练队伍,并采用军事编制。12月,清政府派兵前往镇压。1851年1月拜上帝会会众击败来犯之敌,解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
二、天国兴衰
1.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时期。
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冲破地主武装和清军的围堵,1851年3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东乡称王)。
1851年8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立封王,初步建立了政权(永安建制)。
关于永安封王建制,可用歌诀进行记忆:“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东西南北翼,西王以下人,皆受东王制。”
永安封王后,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的全州,湖南的道州、岳州,在岳州组建水营,不久攻克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从武汉出发,浩浩荡荡,水陆并进,顺长江东进,先后占领九江、安庆、芜湖等重要城市,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定都天京)
2.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军事全盛。①北伐:(结合教材插图掌握)a.当时形势: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南北对峙,要推翻清朝统治,必须北伐。b.过程:1853年5月到1855年5月,北伐军从扬州出发,横扫六省,紧逼天津。被迫南撤,最终失败。c.北伐意义:北伐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中心,引起清王朝的动荡,同时也牵制了清军,有利于南方太平军的发展。d.失败的原因: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战争环境不利,清军倾全力反扑。
②西征。a.当时形势:清政府为扑灭太平天国而加强了对天京的围困,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扩大长江中下游控制地区,必须西征。b.西征区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部分地区。 c.结果:取得辉煌胜利。
③同时,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解除了对天京的威胁。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政权建设。
经过几年征战,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在军事发展的同时,太平天国还进行了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它不仅涉及土地制度,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制度为核心,所以称之为《天朝田亩制度》,但这一制度并未全面实施,1854年太平天国即实施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
目的与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内容:a.土地分配方法: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b.提高妇女地位:如可分得土地、参加考试、参军任职等。
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设计的是怎样的社会?有实施的可能吗?
提示:《天朝田亩制度》设计的是农民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思想的结晶,但其试图在小农经济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经济主张是一个空想。加之当时正处于战争状态,缺少必要的条件,根本无法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颁布后,第二年太平天国即实施“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就证明了这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落后性:把封建自然经济作为理想化的追求目标,排斥商品经济,与工业化、近代化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空想性:平分土地无法实施,绝对平分产品更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施的原因:
从客观上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上说,平均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3.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
(1)太平天国的强大外敌的出现。
随着太平天国的日益强大,满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不足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清朝统治者迫不得已放松了对汉族武装的控制。1853年咸丰皇帝命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地主势力的壮大,表明满洲贵族和八旗军队的腐化堕落已经无法对抗太平天国运动,清王朝正在走向衰亡。
(2)天京变乱。
1856年8月,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会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敬救驾。韦昌辉立即率3000精兵赶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纲的配合下,包围了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2万多人。天京城内一片恐慌。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想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坠城逃出天京,石达开的全家都被韦昌辉杀害。韦昌辉的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11月2日,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翼王石达开在天京变乱后,因不满洪秀全的猜忌,自率10万大军离开天京,虽然多次击溃清军,但终在大渡河畔被清军全歼,这实际上是天京变乱的一个继续,从此,太平天国局势更加危险。
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建都天京后,太平军的上层领导集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生活奢侈,等级森严,诸王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导致太平军发生内讧。翼王石达开在天京内讧后回朝主政,因不满洪秀全的猜忌,率10万太平军离开天京。
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带来了严重后果,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破坏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团结,动摇了太平军将士的宗教信仰和对太平天国理想的坚定信念,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丧失了乘胜歼灭清军的有利时机。太平天国运动中发生的仇杀、分裂,是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必然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革命不可能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从天京事变这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贪污腐败;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3)重建领导核心。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原有领导集团的成员或死或走。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威胁天京。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在军事方面,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组成了新的军事领导核心,扭转了战局。太平军连挫清军,占领江南大部分地区,士气重新高涨。内政方面,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针《资政新篇》。
阅读小体字,总结:①目的:重振天国声威,挽救天国危局。②主要内容:效法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兴办医院和学校,进行文化交流等。③评价和认识:它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它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有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并未真正实行。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就一直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的严峻局面。1863年,在英法军队的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英法军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主要是1862年英法联军从天津调往上海,此后多次在苏泸杭地区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直至太平天国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课文从社会影响、农民的传统理想和思想进步三方面分析了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刻超过了过去的农民战争,达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顶峰。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太平天国所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平均主义的愿望和获得土地的理想。《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资政新篇》提出了效法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措施,在许多方面体现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即将出现的先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掀起了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新的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以新的特点,太平天国后期,其领袖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板书设计:
一、金田起义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概况
二、天国兴衰
1.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时期。
2.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军事全盛。
(2)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
(1)太平天国的强大外敌的出现。 (2)天京变乱。 (3)重建领导核心。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资政新篇》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共26张PPT)
第14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近代两场“革命”:
1851年,金田起义,一场建立“天国”的太平天国拉开序幕。
1911年,武昌起义,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终获成功。
斩 邪 留 正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玺剑光荣承帝赐,诗章凭据诵爷前。
太平一统光世界,威风快乐万千年。
●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
仇视孔子,毁弃孔学
“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
皆不准买卖藏读。”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玺剑光荣承帝赐,诗章凭据诵爷前。
太平一统光世界,威风快乐万千年。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世界万国之人,在世人所论,虽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在天上神父之前,以万国男女之人,就如其子女一般。”
“故在世界之上,则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一般,并无各国之别”,“以全世界之人,皆一家也。”
——《劝世良言》
●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
“不得拜一切偶像” ; 只拜“独一真神上帝”
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
创立“拜上帝教”,建立人间天国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
“拜上帝教”
混杂着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宗教组织。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
“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
平等、平均主义的社会模式
秦末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宋代农民起义:“等贵贱,均贫富”;
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
同盟会的纲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背离了“平等”原则的“革命”
●背离了“平等”原则的“革命”
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张德坚《贼情汇纂》
天王府面积极为广大,四周有高大的黄墙,望楼高矗,房顶覆盖着颜色鲜艳的或绿或金或红的琉璃瓦。
东王府:尽毁附近民居,开拓基地。所藏的珍宝,确是洋洋大观,因为据我们采集到的报告,足以证明其中不仅堆积着中国有价值的珍奇装饰和艺术精品,而且还有许多外洋的财宝。
──英·伶俐《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天王的宝座
天王府的西花园
—煦园景色
天王府花园
●背离了“平等”原则的“革命”
等级森严的天国秩序
生活腐化的领导集团
你死我活的天京变乱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同,
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
●背离了“平等”原则的“革命”
曷不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以顶天父天
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回顾和思考
太平天国运动大事记
1851年金田起义;
1953年定都天京;
1853~1856年,北伐、东征、西征;
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而衰;
陈玉成、李秀成保卫天国的战斗;
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 慕其为人。
——孙中山
太平天国之战争,为19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蒋介石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泽东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回顾和思考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只以驱除鞑虏自任,此外无所转移。
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回顾和思考
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1853年)
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恩格斯(1853年)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1862年)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回顾和思考
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死亡人数一亿六千万。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千万以上。
——《大国无兵》
●中国“革命”的代价
“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
“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
“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
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中国“革命”的代价
较之异族的入侵,本民族制造的战争灾难
似乎更加惨绝人寰! ——《大国无兵》
当一个国家不能满足其黎民百姓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时,太平是梦,天国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