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12高一历史教案+课件: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2012高一历史教案+课件: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9 20:43:26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材料一:军阀扩充军队数目:1914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85万多人。
材料二: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材料四: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日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德国占领青岛后,在信号山麓岩壁刻上飞鹰国徽;
日本占领青岛后,刻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于其上。
一、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
1国内形势: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对内掠夺人民。
2国际有利条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中国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
3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民作了思想动员
4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5导火索: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重温五四——五四运动的经过
1、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 陆宗舆”
2、运动的主力及中心的变化:
学生→工人;北京→ 上海
3、结果:
1、意义:
(1)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3)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出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4)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出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2、五四精神:爱国精神、牺牲精神、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文化启蒙精神。
三、畅谈五四——
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
名称 性质 任务 领导阶级 结果 前途 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山东 青岛 1919 沈泊尘 作
1、画面上有“太阳”标记的骷髅脑袋象征哪个国家?
2、它口中衔着“山东”、“青岛”代表什么意思?
3、画面上中国的“国民”正用绳索套着“山东”、“青岛”奋力往外拉,不让日寇吞下肚去,这指什么事件?
爆发的导火线
德国将按照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德国应将关于胶州领土内之民政、军政、财政、司法或其他各项档案、登记册、地图、地契及各种文件,无论存放何处,自本条约实行起三月内移交日本。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摘录)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请说出其原因?
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日、美)对中国加紧侵略
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对内掠夺人民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民作了思想动员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
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爱国运动
时间:
地点:
人物:
1919、5、4 开始
北京
北大等校学生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会于北京天安门前,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会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 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 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天安门集会
东郊民巷请愿
火烧赵家楼
五四运动路线图
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游行示威的女学生队伍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杀千刀的曹汝霖还我青岛来”
“爱国何罪”?
学生们在前门大街激昂讲演
北京学生爱国
游行示威队伍
2、五四运动的发展
5月4日
6月3日
北京(中心)
学生(主力)
上海(中心)
工人(主力)
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口号
罢市救国
不办卖国贼不开行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于被免职。图右为《晨报》的消息报道。左图从上至下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通告(右图)其他各国代表的签字(左图)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A.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历次革命运动口号之比较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太平天国运动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反封
反帝
反封
反帝反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
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
年节。学习了这一课,你们认为什么是五四精
神呢?
小结: 五四爱国运动
导火线:
五四爱国运动 爆发:
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 北京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爆发的必然性;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一首诗导入新客,为学生互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感悟五四”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通过五四运动的学习,使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其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导入新课:
“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于是,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那么,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为什么中国人对它有期许?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它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然没有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战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那一位同学能回答一下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时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2)袁世凯急于称帝,需要日本的支持。
那么,“二十一条”的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答)略。
这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和显示出来的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如其中第五款的一系列要求,旨在通过设立日国顾问体系来控制中国政府及警务,垄断中国的军火贸易,参与中国军备建设,这种类似对待战败国的条件,使本来就倾向于英美的袁世凯不敢贸然接受,袁世凯便将这些令人发指的条款透露给外国报社,以求得英美对日施压,迫使日本政府同意将第五款“容日后协商”。但称帝心切的袁世凯又想取得日本对他的复辟帝制的支持,最后仍然屈服于日本的压力,接受了大部分条件。但是,这些未被袁世凯接受、“容日后协商”的条件,在段祺瑞政府时期却被日本以提供巨额贷款为诱饵而取得,并有所扩大,如日本军队开入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由日本派军官训练中国军队等,这使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迅速膨胀,开始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同时也使中日民族矛盾更加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七项条件,而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因此,帝国主义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了日本。同学们试想,中国作为战胜国,不但没有从巴黎和会上收回任何权利,反而被帝国主义当猴给耍了,中国人能不愤怒么?(答)巴黎和会上关于中国问题的处理决定,赤裸裸地方反映了会议的分赃性质。使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所抱有“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破灭,反映了弱国无外交,这也必然引起中国人火山一样的反抗高潮。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以后,人民外恨列强,内恨卖国的军阀政权,长久埋藏在人们心中的愤怒像活山一样爆发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五四运动开始了,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从天安门出发,先到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前示威,又来到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当时,曹正与陆征祥在一起,他们听到学生过来的消息后,慌忙各自躲了起来。学生寻曹汝霖不到,一气之下火烧赵家楼,这一把火救了曹汝霖一命。起火的时候,陆征祥慌忙从屋中逃了出来,被学生发现。学生正好有气没处发,于是将他抓住,痛打一顿。这时大批军警赶来逮捕了32位同学。
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学生答)外争国权(争山东的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到卖国贼曹汝霖、章总祥、陆宗舆。
一石激起千层浪,5月4日北京大学 的行动如黑暗的夜空中发出的一声震耳欲聋的春雷,立即震动了全国。第二天,北京学生纷纷罢课,进行爱国宣传,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声援。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也积极营救被捕学生。在强大的声势之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当他们回到北大时,蔡元培校长亲自率学生迎接他们,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同学们将他们高高举起,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被捕学生的爱国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学生们为了救国,纷纷到全国各地进行宣传。在6月3—4日,北洋政府又到北京大学大肆逮捕学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也就是从6月份起,运动发生了变化,请同学看书,填以下表格:
类别 时间 口号 运动中心 运动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1919.5.4-6.3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到卖国贼曹汝霖、章总祥、陆宗舆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
第二阶段 1919.6.3-6.28   上海 工人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那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和商人。特点:一是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二是工人阶级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每当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爱国主义象一个严厉的法官,把一切卖国贼都揪出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那些为民族的利益冲锋陷阵的人,就成为千古不朽的英雄。即使那些在别的时候或在别的问题上犯有错误甚至是罪恶的人,只要他为民族作过一丁点好事,人民也不会忘记他。
随着五四运动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由北京到全国,由学界到各界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吓坏了北京政府。五四运动因此也取得了初步成果,请问是那些?
直接成果: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b.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第一,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收回被德国强占的一切权益是合理的正义的要求;第二,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第三,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第四,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王正廷等人有强烈的爱国心。
三、五四精神
你觉得五四精神是怎样的精神?
爱国、民主与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爱国是五四运动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讨论: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1)首先,就其起因而言,它是在中国政府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不仅未取得战胜国应有的权益,竟连自身合法权益都保不住的情况下爆发的。列强的偏袒和压迫是事件的直接起因。(2)其次,就其宗旨而言,是为了反抗外国强权,维护民族利益。(3)再次,就其行动而言,从破指血书,以抵制日货,举行“三罢”,行动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和卖国贼,其宗旨吻合。(4)从过程看,始终坚持的目标只有一个:维护主权,反抗强权。因此,它本身所体现的是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1840年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开始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在列强侵华战争中屡战屡败,充分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寻求富国强民的道路。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讨论: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具体是指:一是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学说思想;而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这些进步与真理的思想,促进陈独秀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投身与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去。
讨论: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彻底性表现:
(1)反帝的根据: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2)反封建的根据:①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卖国贼职务,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②从斗争口号看:“内除国贼”。
(3)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迫使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课堂作业: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板书设计: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1.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2.巴黎和会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发展 3.五四运动的结果
三、五四精神
爱国;民主与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