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多数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毛泽东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文革发生原因:
文革期间,《毛主席语录》共发行
10亿册,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出版物。
(1)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失误;
(2)“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
为纲;
(3)林彪、江青等推波助澜;
(4)狂热的个人崇拜破坏了党内的
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文革”发动原因
吴 晗 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熊十力 国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文革中批斗彭德怀,
1974年被折磨致死。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傅雷,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
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
(1)人民的生命财产权遭到践踏
以上海一月“全面夺权”为开端,经过20个月,到1968年9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中央成立了集政军司法诸权于一身的中央文革小组,由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康生等出任组长。
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带来了什么?
(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前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
第一届 1954——1958
第二届 1959——1963
第三届 1964——1965
第四届 1975年?
第五届 1978——1982
第六届 1983——1987
前六届政协召开时间
第一届 1949——1954
第二届 1954——1959
第三届 1959——1965
第四届 1965年?
第五届 1978——1983
第六届 1983——1987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但还是戴上“叛徒、内奸,工贼”的帽子,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被折磨而死。
(4)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
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
(5)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2、“文革”对民主政治的危害
(1)人民的生命财产权遭到践踏
(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4)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
(5)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文革”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 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伟大的转折
“新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思想?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立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平反冤假错案
胡耀邦提出的“两个凡是”:
“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和批准的,都要改正过来。”
2.措施
材料1.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材料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恢复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新时期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情况
时 间 制定\修订的法律
第五届 1978-1982 18部
第六届 1983-1987 7部
第七届 1988-1992 13部
第八届 1993-1997 10部
第九届 1998-2002 73部
第十届 2003-2008 115部
从1979年到2008年,中国总共通过了400多件全国性的法律及关于法律的决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8000件地方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法》 、
……
通过以上信息,你可提得出怎样的结论?
(3)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1999),
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
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
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是
中国民主政治最大的火花。”
基层民主选举(含义依据)
地位: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
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基础
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保障群众民主权利,
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精神。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基层民主选举
祝
您第2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识记“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史实;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实施情况;结合事实分析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通过阅读、分析各种历史材料,训练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及教师的讲述,理解“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归纳“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史实。
通过各种历史资料的举例、分析,了解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我国目前基层民主选举的有关情况(成就和不足之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文革”发动及“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通过新时期党、政府有关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有关事实认识到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认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
教学重点: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文革”使我国的各方面建设都遭到严重的伤害,尤其是民主法制建设,它的教训我们必须认真汲取。而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则给了我们信心和希望。
教学难点:
“文革”发生的原因;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要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平稳并迅速的发展,就必须有健全的民主法制;“依法治国”可以使我们少犯或不犯类似“文革”的错误。
导入新课:
材料: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
第九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合法权利做了怎样的规定?
生: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
但在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却没有得到法律保护。“文革”期间处处可见违法行为,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讲授新课: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
拓展:修正主义:国际共产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思潮。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系统进行修正,故名修正主义。它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及其影响在工人运动中的反映,它的社会基础是当时欧洲一些国家工人运动中普遍存在的工人贵族阶层和因破产而流入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
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践踏人权: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许多老干部、知名学者、普通知识分子被抄家、批斗,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李达, 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傅雷,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熊十力,国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李广田,山东邹平县码头镇人,云南大学校长,著名作家,1968 跳河身亡。)
(2)冲击社会秩序:随着造反派“全面夺权”的展开,全国各地纷纷成立集党、政、军、司法诸权于一身的一元化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林彪、江青一伙煽动“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社会秩序极端混乱。(1966年11月间北师大的红卫兵,南下山东曲阜砸孔庙,孔子墓被挖平,毁坏文物6000多件,砸烂历代石碑1000多块,烧毁古书1700多册,字画900多幅)
(3)破坏民主法制:“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瘫痪。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1966—197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仅召开一次。1966年8月,政协停止办公,同月,各民主党派停止办公;1968年,第四届政协常委159名委员中74人被定为“叛徒、特务、反革命、里通外国”)
(4)破坏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也在“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风暴中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材料:18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的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材料中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
学生答:(1)建国初期,我国的民主法律制度尚不健全;(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思考题:你怎样认识“文革”的危害?
第一,国家政权遭到削弱,社会秩序非常混乱。第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长达十年的社会动乱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第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受的破坏尤其严重。这场文化领域发端的“文化大革命”,对科教文化事业的破坏影响深远。第四,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损害。第五,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新时期开始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指导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3.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1)平反冤假错案(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环节)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的保证(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
(5)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拓展:
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语)
你怎样理解从“法制”到“法治”这一字之差所体现出来的变化?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制,使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其他领域都有法可依。一字之差表明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分析课后的练习题(解析与探究)
(1)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都受当时社会上极“左”思潮影响,都力图以根本大法的行使使“左”倾错误合法化。1982年宪法与1999年宪法修订都是中共及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产物,都正确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都确认和巩固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修订反映了中共及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思想,尤其是1982年,1999年宪法的修订。(3)宪法是当时国情的反映,多次修改宪法也是这一状况的反映;宪法的多次修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三、基层民主选举
1.必要行: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力,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概况:(1)建国初期,村委会,居委会干部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
(2)新时期民主选举:①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②1998年11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③1988年至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
3.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4.意义: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正得到进一步普及,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课堂小结: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的民主法制,文化,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文化大革命也坚定了我们国家进行民主法制建设的决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功。这也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具有极强的纠错能力和活力。虽然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会越来越成熟。
板书设计: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原因;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践踏人权(2)冲击社会秩序(3)破坏民主法制(4)破坏党内民主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新时期开始的标志;2.指导思想;3.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
三、基层民主选举
1.必要行;2.概况;3.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4.意义
课堂习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
A、平反“文革”前后制造的冤假错案
B、召开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其职责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精简机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是主意时间范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C项发生在建国初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邓小平“今后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发生?”假如她采访你,你将怎样回答好( )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B、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
C、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解析:选D。中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改革从制度着手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避免类似悲剧发生。
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B、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C、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系统
D、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解析:选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的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