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I)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问题由来——祖国统一问题的形成
问题导学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还有哪些地区未统一进来?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材料解析
材料一:下面是祖国大陆在50-70年代的宣传画,请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此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材料解析
材料二:
1.1955年5月,根据毛泽
东的意见,周恩来总理首次
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
的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
放台湾。”
2.1961年,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明确表示:“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和国民党讲和的口号,现在也未放弃。”
3.在中美建交时,毛泽东坚决地说:“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几次谈话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什么态度?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九条方针:其原则成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材料解析
材料三:概念解读——一国两制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岸统一后,台湾成为特别行政区。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有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通过接触与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请概括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1.九条方针:其原则成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2.一国两制: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高度自治 和平谈判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九条方针:其原则成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2.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3.宪法保障:1982年宪法
4.方针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一:我们有条件完成
我们这些人岁数都不小了,都希望中华民族来一个真正的统一。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来完成,我们的后人总会怀念我们的。如果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总会责备我们的。这是大事,前人没有完成,我们有条件完成。
——邓小平
请思考:这段话体现了小平同志什么愿望?他为什么认为
“我们有条件完成”?
1.香港回归:
(1)条件:
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二:“主权”与“治权”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向中国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权”及“治权”:主权归中国,英国人保留治权,但仍保持现有的治理模式,即英人治理,也不召回港督。而小平同志坚决地回答说:中国坚持英国对香港没有主权,也没有治权。
请思考:小平同志为什么坚决反对英国政府提出的“主权”换“治权”的主张?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撒: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这些条约虽然写在纸上,但必须遵守,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消除它存在的事实。
邓: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撒:按照《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英国届时将归还新界,但仍享有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的主权。
邓: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撒:应该考虑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邓: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
请思考:“钢”与“铁”碰撞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小平同志坚持的原则和立场是什么?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在这一天,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直播传出了水均益这样一段饱含激情的解说词:“彭定康的汽车在港督府内绕了一圈,车轮缓慢,试图表示港督对这里的依依不舍。然而,历史的车轮却滚滚向前,香港的回归已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现实。”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在这一天,香港首届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了庄严的就职演讲:“香港经历了156年的漫漫长路,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同样这一天,江泽民同志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一国两制’方针继续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确保澳门顺利回归,并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3)历史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迈出祖国统一的坚实一步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3)历史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迈出祖国统一的坚实一步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五:你说那一天你要来
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翘首在等待,等待那一天的庄严,等待那一天的风采。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屈指在等待,这是华夏的一方土,百年熬成金一块。送走百年的郁闷,告慰百年的期待,那一天的陶醉和狂欢,你和历史巧安排。你说来你不能来,你的爱深进大海,你说来你不能来,你的故事与春天同在。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3)历史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迈出祖国统一的坚实一步
2.澳门回归:1999.12.20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地理联系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先秦 《尚书》称之为“岛夷”
三国 卫温到达夷洲
隋唐 《隋书》称为“流求”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
明代 划归福建省管理
清 设台湾府,后设台湾省
历史沿革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台湾民谣《好过年》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到。……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实,十一请子婿……十三关老爷生……十五上元明。
民俗风情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七子之歌 台湾 (1925年)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民族情感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经济往来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统一智慧
汪辜会谈 江泽民提出祖国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统一智慧
通过《反分裂国 胡锦涛会见连战、宋楚瑜
家法》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
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统一智慧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民间交流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掌握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一个中国”的观念,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及港澳回归的原因;台湾问题的未来走向。
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七子之歌》:“你可知妈港(Macao)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刚才大家听到的是闻一多先生写的《七子之歌》之澳门篇,这首歌唱出了澳门同胞虽然与祖国分离很久,但时刻不忘祖国,渴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1997年、1999年,阔别了祖国百年之久的香港,澳门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讲授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老一辈革命家不断探索的结果,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请你概括它形成的过程。
“一国两制”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统一祖国。那你了解台湾的历史吗?
(1)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3)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5)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
(6)1945年:日本投降,把台湾还给中国;
(7)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
1、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最初是针对台湾提出问题
2、酝酿:1981年《告台湾同胞书》——“九条方针”
3、形成: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
4、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5、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确立为指导方针
思考题:“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何在?
(1)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2)目的: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和核心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主体
两制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补充
↓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拓展: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的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还可以保留军队。
“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这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可行之路。它不仅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过渡: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构想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运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国两制”如何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的。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拓展:香港问题的由来:
(1)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占;(2)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割占;(3)新界: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中被租借。
1.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条件
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条件有哪些?
(1)物质: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理论:“一国两制”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完善,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指明方向。
2、香港回归:
(1)过程:①提出方案: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国正式提出以“一国
两制”方案收回香港;
②签署声明: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把香港交还中国;
③恢复主权: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同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正式生效。
(2)意义:①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
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②香港的回归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
例。
拓展:澳门问题的由来:(1)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2)1557
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3)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
条约》
3、澳门回归的过程:
①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参考人教版):
(1)对中国:①洗雪百年国耻,提高国际地位;②开创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④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为祖国的完全统一提
供了成功典范。
(2)对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用
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问题的成功范例;
拓展:同是“一国两制”,政府在港澳和台湾的具体应用上有什么不同?
除了享有香港、澳门拥有的一切权力之外,台湾还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文革结束后,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上了议事日程;
2、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3、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台湾民间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加强;
4、两岸还以民间团体对话的形式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接触与会谈,并于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
5、1995年,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就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
6、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思考题: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拓展:
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访问大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4月2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这也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被称为“和平之旅”。
2008年6月11日至1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在北京就包机与赴台旅游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协议,7月18日起正式实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2008年12月15日上午,台湾复兴航空公司GE332包机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前往上海,成为台湾首班直航大陆的飞机。12月15日,两岸同胞期盼了60年的“大三通”终于实现
大陆赠予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圆圆于2008年12月23日来台。
讨论:依据以上内容,你认为台湾如何才能顺利回归?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
1、方式:由学生各抒己见,注意强调“一个中国“立场;
2、意义: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基础,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振兴。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实现祖国的完
全统一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突出标志,是民族复兴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课堂小结:
建国以来,中共对台政策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即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深刻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由之路。
板书设计:
课堂习题:
1.台湾问题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内战遗留问题造成的 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
C、雅尔塔体系划定造成的 D、联合国托管造成的
解析:选A。台湾问题的由来与香港、澳门不同。港澳是被帝国主义侵占的我国领土,而台湾是中国内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作为盘踞地,是内战遗留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开始得到宪法保障是在( )
A、1979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4年
解析:选C。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3.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最大区别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C、各自权限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解析:选D。主要不同的是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特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回归:过程、意义
“一国两制”的构想
实践
统一潮流
澳门回归:过程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