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背景
① 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政治经济困境;
②戈尔巴乔夫从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
③同时苏联谋求与美国缓和。
戈尔巴乔夫
类别 内 容
经
济
政
治
政治经济困境
改 革
打破单一公有制,
以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实行普遍的“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 ”;“实行多党制”
缓和苏美关系,放松对东欧
控制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背景
(2)指导思想:
(3)主要内容
戈尔巴乔夫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4)重大影响
①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混乱);民族纷争迭起;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苏联走向解体
②东欧发生剧变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觉得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 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2、苏联解体
(1)“8·19”事件
(2)独联体的 成立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图片资料
戈尔巴乔夫(1985—1991
年任苏共总书记)
现在的世界局势
非常复杂,十分紧张,
我甚至可以用一触即
发来形容。
——戈尔巴乔夫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8.19事件”中的戈尔巴
乔夫和叶利钦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
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1989年1月22日波兰团结工会
领导人瓦文萨(右)宣布,团结
工会接受政府举行双方会谈邀请。
这位前格旦斯克造船厂的电工推
倒东欧剧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柏林墙的修建与推倒代表着“冷战”的起始,前东德人一度认为翻过柏林墙就能得到自由。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东欧剧变
3、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原因
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相对削弱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冲击着两极格局;
③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新政权与昔日的盟主与苏联分道扬镳,向西方靠拢;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⑤总之,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源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探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从中我们应
吸取哪些教训?
东欧剧变的原因:
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③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④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
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教训:
①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现象。
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二、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冷战后的世界形势特点
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
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天下
并不太平,世界呈现出和平与动荡
并存的局面。
在白宫南草坪,巴以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和平与动荡并存
各地区的动荡
世界和平的潮流
2、世界形势特点的原因
(1)世界形势缓和的原因
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解。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矛盾暴露出来。
②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
③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出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表现:
①海湾战争1991
②波黑内战1992
③科索沃战争1999
“911”事件
海湾战争
波黑内战
科索沃战争
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穆斯林圣地
阿里·哈迪清真寺遭炸弹袭击引发的教派
冲突已造成379人死亡、458人受伤。
宗 教 纠 纷
民族矛盾——巴以冲突
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
三、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②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特点
2、原因
①由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②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③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我们该如何应对多极化趋势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角色扮演:你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构想
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在全球事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 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
中国: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已经复苏,正在恢复其大国地位
第三世界:联合自强,不可忽视
课堂总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崩
溃。两极格局的结束,一方面使“一超多强”
格局呈现的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
强;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发生新变化,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
平,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的
理想还任重道远。
阅读与思考:
反映了美国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名,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政策。
解析与探究:
①第一种观点的主张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第二种观点是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推行霸权主义。
②我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比美国一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③依据在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有利于抑制和减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而霸权主义是地区冲突和战争的根源之一,这是被历史和事实所证明了的。
苏东剧变的原因:
①苏联高度集权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②经济政治危机
③戈氏“新思维的推动
④西方的和平演变
练习
1、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2、当前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是指( )
A.由两极格局形成多极格局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经济实力竞争
C.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D.向多极化发展,但新格局尚未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②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1999年3月24日,北约下令空袭南联盟,这一事件说明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 )
A.民主与人权成为经济合作的前提
B.美国独霸世界 C.和平与动荡并存
D.第三世界软弱可欺
5、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与新旧格局的交替过渡时期,导致原来掩盖的许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力量对比失衡 B.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C.民族、宗教、地区冲突
D.长期殖民冲突的影响
6、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
A.欧盟形成,第三世界兴起B.欧盟形成、新中国成立
C.第三世界兴起,新中国成立
D.联合国成立、东欧剧变
7、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①有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使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 ③使各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④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明①社会主义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西方国家决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 )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前苏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
A.”八一九”事件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独联体”成立 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10、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组织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11、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
12、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
A.67年 B.69年 C.73年 D.74年
13、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形势发展总趋势的基本特点是( )
A.和平共处 B.动荡加剧
C.区域性合作加强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14、下列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的新的分化和组合表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图独霸世界
B.美国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迅速衰落
C.俄罗斯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
D.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和表现;当今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2)理解: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级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2)通过分析当前世界形势特点,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总结其经验教训。
(2)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
(3)树立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教学难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导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国际形势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的背景
(1)内部背景: 1985年,戈尔巴乔夫救人苏共总书记,苏联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向政治改革。
1956年赫鲁晓夫开始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之后经历了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三位领导人,虽然他们的改革角度不同,但均未能触及苏联的根本结症,反而使国家陷入更严重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决心进行全面改革,但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由于仓促上马,阻力较大,且对农业体制改革和畸形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够重视,导致改革成效不佳,1986-1988年连续三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不但低于改革前,而且财政赤字还不断上升。
政治改革:一是把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当作奋斗目标。实行西方化的人道和民主,其实质是放弃科学社会主义,所以说改革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二是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这一举动对苏共的地位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是致命一击。
拓展:关于民族问题,这是沙俄对外扩张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一直就是这个庞大国家维系统一的隐患,集中于此时爆发是由于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揭开了各民族之间旧时积怨的伤疤,煽起了民族主义情绪,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东欧剧变直接、极大地受到了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在纷纷效仿民主社会主义和政治多元化的改革过程中,各国的政治制度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外部背景: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崩溃。东欧剧变,经互会解散和华沙条约组织解体这三件事说明苏联在欧洲建构的体系发生了全面崩溃,这成为苏联苏联解体的外部背景。
德国统一的实例意在说明德国虽不是重新建立政权,但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合并到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对旧盟主是一种更彻底的背叛,从而瓦解了苏联在欧洲的政治体系。
注意:苏联的混乱与改革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因素,而东欧剧变又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2.解体过程:
(1)“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2)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3)1991年1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使两级中的一级坍塌,标志着两级格局的最终瓦解和美苏“冷战”的结束。
拓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惩腐败④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⑤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政治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⑥处理好民族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1)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解决或缓解,维持世界和平的饮食增长。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2)导致局势动荡的新旧因素:旧的因素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及领土争端,这些问题在两级格局下就曾长期存在,由于受到“冷战”的掩盖在当时并不突出,两极格局瓦解后随着原有国际力量的平衡被打破而逐渐凸显。新的因素是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的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费传统安全威胁和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这些新旧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导致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并不太平,但并不意味着动荡与战争将成为主题,从长远的角度看,动荡与缓和将长期存在。
俄罗斯车臣恐怖分子制造的人质危机;科索沃于2008年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注意:“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三个总体,三个局面”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面动荡。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当今世界格局还并未形成多极化格局。我们希望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但由于美国仍然拥有独一无二的综合国力,所以在国际格局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随着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发展,他们成为在国际上抑制美国的重要力量。所以从短期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而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2.美国的单边主义:美国是但仅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试图以实力为后盾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单极世界,推行单边主义。如2001年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但是,美国的“单边主义”存在着困境,在全球化和恐怖主义浙西人类面临的新挑战面前,美国很难以一己之力完全面对,所以仍然必须重视多边合作。
3. 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
(1)多种政治力量: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
(2)各种力量发展:①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②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并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③俄罗斯:积极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⑤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1)世纪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格局多极化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的支持,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课堂小结:
在本课我们学习了跨世纪的世界格局。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但世界并不太平,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缓和与动荡局面并存;虽然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但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重新分化组合,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的发展,给我国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我国作为对世界事务负责任的大国,应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堂习题:
1.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 B、华约组织解散 C、经互会解散 D、苏联解体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与辨析能力。四项事件都能表明两极格局走向瓦解。但直到苏联解体,两级中的一级坍塌,两极格局才最终瓦解。另外,从时间来看,D项发生时间最晚。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格局的基本发展趋势是( )
A、缓和与动荡并存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选D。解题时应注意认真辨析:A、B两项是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特征,C项是当前国际格局的具体表现,三者均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格局进一步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取代。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利益趋于一致
解析:选C。A项结论错误,国际政治新秩序还尚未建立;B项表述正确,但只是对题干进行概述;D项表述错误,反映的只是经济关系。当今世界之所以国际关系走向缓和,关键在于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的结束。
4.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 B、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 D、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
解析:选A。注意关键词“直接目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初是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不大。于是转向政治改革,企图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