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05 07: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
地理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1~2题。
1.M地区农作物易出现低温冻害,原因可能是( )
A. 冬季冷空气影响大???? B.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
C. 海拔高,气温低???? D. 昼夜温差大
2.当M城市昼长达到一年最长时,则( )
A.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 我国漠河可能出现极昼景象
C. M城高楼日出时影子朝向西南???? D. 天山放牧转向山麓
位于挪威纳尔维克北面的哈罗格兰德大桥是北极圈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桥全长1533米,跨越水深350米的峡湾,主跨为1145米。该桥由中国企业承建,绝大部分构件在中国生产,再运至挪威组装。据此完成13~14题。
3.构件在中国生产再运至挪威组装主要是为了(  )
A.减轻生态破坏 B.节省运输费用
C.优化产业结构 D.缩减施工时间
4.大桥设计成悬索桥而没有设计成桥墩支撑的梁式桥的主要原因是(  )
①桥墩影响通航 ②与环境协调、美观 ③海水过深 ④跨度不是很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下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完成5~6题。
5.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有( )
A. 流量减少???? ?B.汛期变长 ???C.流程变短 ?? ?D.?泥沙增加
6.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 )???
A. 褶皱——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断裂——褶皱——隆升——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褶皱——流水堆积 ????D. 褶皱——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在横断山区贡嘎山的高山雪线之下,稠密连片的草甸、灌丛之上,有一片接近荒芜的地带,这里充斥着岩块与碎石,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头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因此人们称这种环境为“流石滩”。流石滩地带有一类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看上去,像是一团白色的茸毛球。右图为“高山流石滩的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与贡嘎山流石滩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
A.高山冰雪融水带来的物质堆积 B.海拔高,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C.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强 D.冰川搬运堆积
8.下列关于流石滩典型植被之一的三指雪兔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白色茸毛有利于反射多余的太阳光
B.夜间气温低,白色茸毛有利于保温
C.白色茸毛有利于截留植物蒸腾的水分
D.白色茸毛,有利于吸引昆虫,利于传粉
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9--10题。
9. 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物
A. 生产中心 B. 分拣中心 C. 销售中心 D. 质检中心
10. 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
A. 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 B. 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C. 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伊犁河上游是指雅马渡水文站以上河段及支流,地处天山山脉向伊犁河谷过渡地带,每年5~9月以降雨为主,称之为暖季,每年10月~次年4月以降雪为主,称之为冷季。下列两图示意伊犁河水系及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伊犁河上游支流北岸多于南岸的分析全面、合理的正确组合是( )
①北岸多山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大,河流随地势注入伊犁河;
②北侧山谷多,冰雪融水多,流水汇聚,河流发育更丰富;
③北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④伊犁河谷北坡为阴坡,蒸发与蒸腾作用稍弱,而南坡为阳坡,光照和热量条件好些,蒸发较多,支流补给量稍少;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关于伊犁河谷被誉为“西域湿岛”、“塞外江南”的叙述正确组合是( )
①伊犁河谷地势东高西低,向西敞开,使其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②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③四周山脉阻挡冷空气,提高气温,良好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使其植被覆盖率高,生物资源丰富;
④地处45°N附近,夏季较凉爽,蒸发总体较弱。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9年2月3日,江汉平原某地大雪,雪后寒风凛冽,李先生于大雪后外出办事随手拍摄到该地图甲、图乙的照片。据此完成13~14题。
      
图甲??????????????? 图乙
13.图甲中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的原因是( )
A.桥面下层与大地隔离,桥体热量散失多,温度低
B.路面下层与大地相连热量散失快
C.桥面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
D.路面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
14.图乙照片显示屋顶西面、北面积雪面积较小且薄,东面、南面积雪面积较大,而当时地面积雪几乎没有融化。屋顶西面、北面积雪面积小且薄的原因是( )
A.太阳照射西、北面的时间长 B.太阳照射西、北面时太阳辐射强
C.西、北面受冬季风吹拂,雪不易存留 D.太阳照射东、南面时太阳高度角小
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下图为贡嘎山植被与气候的垂直分布和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5.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
A.在a植被(针阔叶混交林)、乔灌过渡地带较大???
B.在b植被(针阔叶混交林)、乔灌过渡地带较大??
C.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而逐渐波动增大????
D.受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太大,受光照、热量的影响比较大
二、综合题(共3小题,55分)
16.(18分)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图甲为该区域的动物迁徙路线。
图甲
图乙
材料二? 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湖泊——图尔卡纳湖(M),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高原,N区域是查尔比沙漠。(见图乙)
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析该区域地形对其主要植被的影响。(6分)
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狮群,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6分)
肯尼亚西北部及N区域接近赤道,但常年少雨形成荒漠,请解释其原因。(6分)
17.(16分)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贸易通道。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图中地形地势特征对其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4分)
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6分)
(3)简述青藏高原光、热资源特征的原因和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6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1分)
研究表明,在较长时间的湖泊沉积过程中,湖泊和入湖河流水文特征是影响湖泊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湖泊面积扩大时,湖心距湖岸较远,湖心沉积物主要为悬浮颗粒物,粗颗粒物质难以到达;湖泊面积收缩时,湖心距湖岸较近,粗颗粒物质容易在湖心沉积;入湖河流动力增强会导致沿岸侵蚀加剧,沉积物颗粒较粗。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大野泽,原为黄河冲积扇东部的沼泽洼地,是典型的黄河下游洪泛区开放性湖泊,区域性河流大汶河不断流入。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湖泊变迁主要受黄河下游河道改道决溢影响。左图示意大野泽地理位置(历史)和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右图示意不同时期大野泽湖心550cm深度内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气候变化过程。
说明黄河洪水注入对大野泽湖心泥沙沉积的影响。(5分)
(2)根据上面两幅图中下游河道变迁以及沉积物特征和气候变化状况,定量加定性地分析第3层沉积物颗粒较粗的原因。(8分)
(3)根据上面两幅图中下游河道变迁以及湖心沉积物特征和气候变化状况,对湖心沉积物逐层分析,推测大野泽面积的演化过程。(8分)
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
地理答案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是中美洲地区(墨西哥),M城地处低纬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温和,干湿季分明;海拔高,气温的年较差小。
1.【D】M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白天日照强升温快,夜晚降温快,夜晚易受冻害影响;M地处内陆,不受洋流影响;地处低纬几乎不受冷空气影响。
2.【C】M地处北半球,当M城市昼长达到一年最长时,是6月22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甲位于热带,太阳直射时H最大);我国漠河在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现象;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M城高楼日出时影子朝向西南;天山冬季在山下、夏季在山上轮牧。
3.【D】构件应该是在固定区域内修建,而这种桥梁的构件应是以钢铁为主要原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不是主要目的,A不符;建桥构件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新的产业,所以也谈不上产业结构优化;构件从中国动输到挪威与利用挪威当地材料生产或实地造桥相比,它增加了运输费用,并没有节省。而建桥构件在中国生产后再运至挪威组裝,这样可以分工制作,也减少在当地施工时由于极夜或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室外施工的现象,从而缩短施工时间,便于保证在工期内完成任务;故选:D。
4.【D】可以通过对桥墩的间距及高度进行设计,解决通航问题,①错误;如果设计合理,无论是悬索桥还是梁式桥,都可以做到与环境协调、美观,②错误,A、B、C错误。由材料“跨越水深350米的峡湾,主跨为1145米”可知,该处海水过深,跨度不是很大,③④正确,选D。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5.【D】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燕山成为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加大,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冲积扇发育,泥沙含量增加。
6.【A】断裂之前一般有褶皱。故先出现褶皱然后有断裂,材料中指出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故下陷后沉积。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7.【C】由材料可知,流石滩位于冰雪带以下,灌丛草甸之上,冰雪融水的流量较小,携带能力差,与大小不一的碎石形成无关;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风化和冻融作用强; 碎石在高山雪线以下,海拔高,冰川在海拔高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
8.【D】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白色绒毛有利于反射太阳光;夜间气温低,白色茸毛有利于保温;白色茸毛有利于截留植物蒸腾的水分;白色绒毛不够鲜艳,不利于吸引昆虫,且绒毛具有吸附性,不利于传粉。
9.【B】路易斯维尔机场为该快递公司最大空运枢纽,其目的是通过机场快速运输货物到各目的地,而不是利用机场进行产品生产或销售,因此不需要建立生产、销售中心,A、C错;该机场附近分布有“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企业,因此为了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产品快速运往不同地区,应建立大型分拣中心,从而快速、有序地完成货物的配送服务,B对;产品质量的检测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快递公司主要是提供产品的包装、运输、配送等服务,D错。
10.【D】多家企业聚集在机场附近,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但不能利用机场内部的基础设施,机场的基础设施是为机场运转服务的,A错;空运成本高,不利于降低运费,B错;汽车配件、乳制品、珠宝等企业间没有生产协作联系,企业间通常不需要产品交换,且要实现企业间的产品交换不一定要靠近机场,C错;它们集聚在机场附近,是为了利用机场快捷的空运条件,及时响应客户要求,将客户需要的货物以更快的速度送达,D对。
11.【B】伊犁河谷北坡为阳坡,光照和热量条件好,冰雪融水多,北侧河流补给条件好。
12.【C】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提高冬天气温。
13.【A】桥面下层与大地相隔,呈悬空状态,周围空气流动快,散热快,温度降低快。路面下层与大地相连,有地温支撑,降温较慢,A对,B错;路面、桥面获得的大气逆辐射相同,C、D错。故选A。
14.【C】第14题,据材料可知地面积雪未化,且阳面积雪面积大,说明此时影响积雪面积和厚度的主要因素不是温度。该地纬度相对较高,冬季风较强,西面、北面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冬季风的吹拂,积雪易被吹散不易存留,故A、B、D错,C正确。
15.【B】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海拔2100米处是常绿阔叶林,2300米处应是落叶阔叶林,b植被海拔2500米,对应的自然带是针阔叶混交林。2700米处出现针叶林带,2900米出现亚高山草甸带分布。根据右图曲线,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在2500米针阔混交林带、乔灌过渡地带较大,B对。随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波动变化,均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16.(18分)【答案】(1)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发育了热带草原植被;高原面较为平坦开阔,使得草原植被分布面积广,类型较单一。(6分)
(2)甲处于动物迁徙路线中间位置,且由于靠近河流,草类茂盛,食草动物多,狮子的猎物丰富;植被茂盛,利于狮群隐蔽捕食;河流附近,狮群饮水充足;地形较为开阔,生存空间大。(6分)
(3)该地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高原、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常年高温,蒸发旺盛。(6分)
17.(16分)
(1)地势北高南低,使区域内大多数河流整体上由北向南流(或山河相间,南北纵列);上中游的地势较高,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作用为主),河床多呈“V”字形,流域面积狭小,支流少;下游地区的地势平缓,河流流速慢(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河道多弯曲,河床多呈槽形,流域面积较大,支流多。(任答两点得4分)
(2)自然: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自然屏障较少; 水源充足。(3分)
? ?人文:聚落较多(人口较多);交通便利,利于商贸和补给。(3分)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光照丰富;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热量不足(高寒气候),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故气温较低。(4分)
青藏高原因热量不足,以畜牧业为主,且牲畜(牦牛)较耐寒;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热量较多的河谷地带(河谷农业);农作物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稞等喜凉作物的单产较高。(任答一点得2分)
18.【参考答案】
(1)根据材料湖泊面积扩大时,湖心距湖岸较远,湖心沉积物主要为悬浮颗粒物粗颗粒物质难以到达,(1分)黄河洪水注入,造成湖泊面积扩大,湖心与湖岸的距离增加,湖心沉积物颗粒较细;(2分)黄河泛滥带来较多的黄土物质,沉积速度加快。(2分)
(2)根据材料可知,影响湖泊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湖泊和入湖河流的水文特征。湖泊面积扩大时,湖心沉积细颗粒物质;湖泊面积收缩时,湖心沉积粗颗粒物质;入湖河流动力增强时,沉积物颗粒较粗。(1分) 根据图2可知,第3层沉积物形成时期,大约是公元1200-1500年,该时期气候暖湿,据图1可知,在1200—1500年期间,黄河夺淮入海。(2分) 由于黄河夺淮入海,未经过大野泽,大野泽失去黄河水注入,(1分) 导致大野泽补给水源减少(1分) ,主要靠大汶河进行补给,湖泊面积收缩(1分) ,且由于该时期气候暖湿,降水较多,流域内侵蚀加剧,入湖河流将较多的粉砂质细砂为主的粗颗粒物质带至大野泽湖心沉积。(2分)
(3) 据图可知,第1层,大约形成于公元900年前,气候冷干,无黄河流经,大野泽湖心沉积物为比较细小的黏土质粉砂,富含生物螺壳和浅水水生生物芦苇残体,说明湖水浅,湖面面积较小。(1分)
第2层大约形成于公元900-1200年(含1168—1194年期间,有黄河流经,河水补给湖泊),气候暖湿,湖心沉积物由粉砂变为黏土,且有少量陆生生物,沉积物颗粒变细,湖泊面积扩大;(1分)
第3层大约形成于公元1200-1500年(基本是无黄河流经,黄河夺淮入海),气候暖湿,河流水文特征变化不大,湖心沉积物由黏土变为细砂,有少量陆生生物,沉积物颗粒变粗,湖泊面积缩小;(1分)
第4层(无黄河流经),气候冷干,沉积物为质地较均一的粉砂,此时河流径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的颗粒物质变细,水流缓慢,湖泊均匀沉积;湖泊无陆生植物沉积,推测此时湖泊持续萎缩。(1分)
第5层(1855年至今有黄河流经),气候暖湿,沉积物质与第4层相差不大,但上部仅有螺壳水生生物沉积,推测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经过大野泽,导致大野泽淤积严重,面积进一步萎缩。(1分)
第6层为人为耕作层,说明此时湖泊已经消失。(1分)
由上可知,大野泽的演变大致为面积先变大,再逐渐萎缩,最后淤积形成陆地,大野泽消失。(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