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05 21: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生物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不同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及两亲本的基因型
B. 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
C. 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表现型,则亲代均为杂合子
D. 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3/4的子代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
2. 孟德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发现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这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
B. 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
C. 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分离定律
D. 豌豆所有相对性状中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 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杂交
B. 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和子粒饱满植株自交
C. 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正、反交
D. 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和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杂交
4.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重复100次实验后,Dd 组合的概率约为1/2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 每次抓取的小球已经用完,不可以放回原桶
D.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5. 某果蝇的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1、E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性关系。小翅雌蝇和纯合残翅雄蝇交配,子一代表现为小翅和长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E对E1为显性,E1对E2为显性 B. E、E1、E2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
C. 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 D. 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6种
6. 某家兔耳形有尖状、圆状和扇状三种类型,该性状与性别无关(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为探明耳形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做了相关杂交实验,并对子代耳形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一:扇状×扇状→F1全为扇状
实验二:尖状×圆状→F1尖状:圆状=3:1
实验三:尖状×扇状→F1中尖状:圆状:扇状=1:2:1
实验四:尖状×尖状→F1中尖状:圆状:扇状=9:6:1
A. 实验一中耳型为扇状类型家兔基因型相同
B. 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和AaBB×Aabb
C. 实验三F1中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概率为1/4
D. 实验四F1中表现型为扇状耳的有200只,那么尖状耳中的纯合个体理论也有200只
7. 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B. 图①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
C. 图③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发生图④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8. 下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
B. 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D.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
9. 下列关于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个体的形成必须要有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B. 父亲体内的所有细胞,染色体组成无差别
C. 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与心肌细胞染色体组成有差别
D.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10. 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表型有4种
C. F1中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
D. 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由细胞中的基因型决定的,与环境影响无关
11. 蜜蜂受精卵(2n=32)发育成的幼虫若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为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如图为雄蜂产生精细胞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8个四分体
B. 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未减半的原因可能与细胞未产生正常的纺锤体有关
C. 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原因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蜂王与工蜂发育过程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受到了环境影响
12.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请根据这句话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选用山柳菊进行杂交实验并没有获得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山柳菊只进行无性生殖
B.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选择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果蝇具有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等优点
C.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
D.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对噬菌体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13.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虽位于X染色体上但与性别决定没有关联
B. 基因e和基因t不会出现在同一个成熟生殖细胞中
C. 基因e与基因n、基因w基因t均为非等位基因
D. 基因e、n、w、t在果蝇除眼睛之外的许多细胞中都不能表达
14.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D.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15. 果蝇红眼(W)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状为白眼(w),下列有关这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3:1
B.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1
C. 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D.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16. 如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 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 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 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
17. 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
A. “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 “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 “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D. “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18. 如图为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
B. B组使用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表面粗糙,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
C. 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D. 从D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19. 2018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来自美国的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格雷戈里·温特尔,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即将外源蛋白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的研究贡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B. 噬菌体可以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繁殖
C. 噬菌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所以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D.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
20.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可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
B.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
C. 子代噬菌体的DNA全部来自于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全部在大肠杆菌中合成
D. 该实验证实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二、填空题
21. 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该动物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A细胞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E细胞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标号)阶段。
(2)图乙中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受精作用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字母),受精作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丁的名称为___________,图丁应为图丙中细胞___________(从①②③中选填),则细胞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否则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让纯合红花个体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2)当A、B基因同时存时,基因M使花瓣成紫色,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
①基因型为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___________。
②已知M/m、N/n不在A/a、B/b所在的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AABBMMnn、AABBmmNN、AABBmmnn的个体,假定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请用以上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M/m和N/n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M/m、N/n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M/nu N/n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3. 果蝇作为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有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现有纯合的残翅、红眼和长翅、白眼雌雄果蝇若干(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从中选择部分果蝇进行了甲、乙两组杂交实验:
甲:残翅、红眼♀×长翅、白眼♂→F1 1长翅、红眼♀:1长翅、红眼♂
乙:残翅、红眼♂×长翅、白眼♀→F1 1长翅、红眼♀:1长翅、白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可判断出果蝇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请利用甲、乙杂交中的亲本或子代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验证该结论,并写出杂交结果。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杂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让乙组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长翅、白眼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
(3)该研究小组在进行乙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F1中有1只白眼雌果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雌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XY,推测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4. 有某作物的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要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病矮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在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
(1)除了上述条件,其他两个条件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F1自交获得的F2中抗病矮秆品种占总抗病植株的__________,其中有部分植株是杂合子,它们的下一代会出现__________。因此,要想获得纯合抗病矮秆品种还必须将F2代中表现为抗病矮秆的植株连续自交和选育,逐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生物学试卷 答案版
一、选择题
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不同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及两亲本的基因型
B. 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
C. 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表现型,则亲代均为杂合子
D. 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3/4的子代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
【答案】B
2. 孟德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发现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这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
B. 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
C. 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分离定律
D. 豌豆所有相对性状中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3. 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杂交
B. 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和子粒饱满植株自交
C. 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正、反交
D. 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和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杂交
【答案】D
4.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重复100次实验后,Dd 组合的概率约为1/2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 每次抓取的小球已经用完,不可以放回原桶
D.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答案】C
5. 某果蝇的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1、E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性关系。小翅雌蝇和纯合残翅雄蝇交配,子一代表现为小翅和长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E对E1为显性,E1对E2为显性 B. E、E1、E2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
C. 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 D. 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6种
【答案】A
6. 某家兔耳形有尖状、圆状和扇状三种类型,该性状与性别无关(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为探明耳形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做了相关杂交实验,并对子代耳形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一:扇状×扇状→F1全为扇状
实验二:尖状×圆状→F1尖状:圆状=3:1
实验三:尖状×扇状→F1中尖状:圆状:扇状=1:2:1
实验四:尖状×尖状→F1中尖状:圆状:扇状=9:6:1
A. 实验一中耳型为扇状类型家兔基因型相同
B. 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和AaBB×Aabb
C. 实验三F1中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概率为1/4
D. 实验四F1中表现型为扇状耳的有200只,那么尖状耳中的纯合个体理论也有200只
【答案】C
7. 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B. 图①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
C. 图③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发生图④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D
8. 下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
B. 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D.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
【答案】C
9. 下列关于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个体的形成必须要有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B. 父亲体内的所有细胞,染色体组成无差别
C. 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与心肌细胞染色体组成有差别
D.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答案】D
10. 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表型有4种
C. F1中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
D. 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由细胞中的基因型决定的,与环境影响无关
【答案】C
11. 蜜蜂受精卵(2n=32)发育成的幼虫若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为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如图为雄蜂产生精细胞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8个四分体
B. 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未减半的原因可能与细胞未产生正常的纺锤体有关
C. 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原因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蜂王与工蜂发育过程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受到了环境影响
【答案】A
12.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请根据这句话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选用山柳菊进行杂交实验并没有获得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山柳菊只进行无性生殖
B.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选择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果蝇具有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等优点
C.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
D.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对噬菌体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答案】A
13.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虽位于X染色体上但与性别决定没有关联
B. 基因e和基因t不会出现在同一个成熟生殖细胞中
C. 基因e与基因n、基因w基因t均为非等位基因
D. 基因e、n、w、t在果蝇除眼睛之外的许多细胞中都不能表达
【答案】B
14.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D.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C
15. 果蝇红眼(W)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状为白眼(w),下列有关这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3:1
B.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1
C. 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D.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答案】D
16. 如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 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 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 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
【答案】D
17. 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
A. “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 “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 “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D. “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答案】D
18. 如图为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
B. B组使用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表面粗糙,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
C. 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D. 从D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答案】C
19. 2018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来自美国的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格雷戈里·温特尔,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即将外源蛋白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的研究贡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B. 噬菌体可以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繁殖
C. 噬菌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所以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D.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
【答案】D
20.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可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
B.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
C. 子代噬菌体的DNA全部来自于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全部在大肠杆菌中合成
D. 该实验证实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B
二、填空题
21. 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该动物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A细胞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E细胞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标号)阶段。
(2)图乙中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受精作用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字母),受精作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丁的名称为___________,图丁应为图丙中细胞___________(从①②③中选填),则细胞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8 (2). 4 (3). ② (4). A (5). B (6). 通过受精作用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本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7). 第一极体 (8). ② (9). aB。
22.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否则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让纯合红花个体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2)当A、B基因同时存时,基因M使花瓣成紫色,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
①基因型为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___________。
②已知M/m、N/n不在A/a、B/b所在的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AABBMMnn、AABBmmNN、AABBmmnn的个体,假定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请用以上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M/m和N/n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M/m、N/n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M/nu N/n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1). 红色:白色=9:7 (2). 3/7 (3). 白色 (4). 选取AABBMMnn和AABBmmNN个体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选取AABBMMnn和AABBmmNN个体杂交获得F1,F1与AABBmmnn杂交得到F2) (5). 若F2紫色:红色:白色=2:1:1(若F2红色:白色=1:1) (6). 若F2紫色:红色:白色-9:3:4(若F2紫色:红色:白色=1:1: 2)
23. 果蝇作为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有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现有纯合的残翅、红眼和长翅、白眼雌雄果蝇若干(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从中选择部分果蝇进行了甲、乙两组杂交实验:
甲:残翅、红眼♀×长翅、白眼♂→F1 1长翅、红眼♀:1长翅、红眼♂
乙:残翅、红眼♂×长翅、白眼♀→F1 1长翅、红眼♀:1长翅、白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可判断出果蝇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请利用甲、乙杂交中的亲本或子代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验证该结论,并写出杂交结果。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杂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让乙组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长翅、白眼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
(3)该研究小组在进行乙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F1中有1只白眼雌果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雌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XY,推测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 (1).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 (甲或乙组)F1的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3). 子代的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中有红眼,也有白眼(2红眼♀:1红眼♂:1白♂) (4). 12 (5). 3/16 (6). 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减I或减Ⅱ)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
24. 有某作物的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要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病矮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在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
(1)除了上述条件,其他两个条件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F1自交获得的F2中抗病矮秆品种占总抗病植株的__________,其中有部分植株是杂合子,它们的下一代会出现__________。因此,要想获得纯合抗病矮秆品种还必须将F2代中表现为抗病矮秆的植株连续自交和选育,逐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
【答案】 (1). 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 (2).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非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 将纯合高杆抗病与矮杆感病杂交,产生F1,让F1与矮杆感病杂交 (4). 1/4 (5). 性状分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