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专题3 病句 教师用书-2021高考语文全面系统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部分 专题3 病句 教师用书-2021高考语文全面系统总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5 06:4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病句
导致语病的根源在于句子成分不明,句子结构不清,明了句子成分和结构,将复杂的长难句化繁为简,化长为短,其“病”与“不病”立马显现。了解相关的语法知识,有助于解答语病题。
汉语一般可分为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也称词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比如:单音节语素(山)、双音节语素(徘徊、坦克)、多音节语素(高尔夫、奥林匹克)。句群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能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
就高考辨析病句而言,我们要重点了解“句子”这一级语法单位。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按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一、词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词类 解释 举例
名词 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
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 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一、十、第八、每
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个、件、幢、下、次、趟
代词 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你、他们、这、彼
2.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除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
词类 解释 举例
副词 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很、非常、一律、也、将来
助词 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
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吧、呢、吗
连词 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表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表示联合关系:和、跟、与、同、及、而、或、或者
表示偏正关系:如果、只要、虽然、但是、因此、无论
介词 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 在、从、对于、关于
语气词 突出句子语气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 啊、唉、呀
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哗、唧唧、哐、滴答
二、短语
结构类型 特 点 示 例
并列短语 (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名词并列:文学艺术
动词并列:创造发明
形容词并列:光辉灿烂
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名词是中心语:家国情怀
动词是中心语:辩证分析
形容词是中心语:非常美丽
动宾短语 有的动词单独使用就可以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有的动词还需要在后面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作动宾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改造山区、歌唱祖国、关心集体
补充短语 (后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面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 动词+补语:洗干净、走出去、读了五遍
形容词+补语:凉快极了、聪明得惊人
主谓短语 两个词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思想解放、风景秀丽、今天晴天
介宾短语 介词和宾语构成的短语 按规则(办)、从上海(来)、把窗户(打开)、关于目前的形势
连动短语 短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发出的动作,不需停顿 上书店买本书、进门坐下喝口水
兼语短语 由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叠在一起构成的短语,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 使我感到喜悦、叫我去操场、阻止他逃跑
除表中所列短语外,还有“复指短语”(如:毛泽东主席)、“‘的’字短语”(如:打猎的)、“指量短语”(如:这一本、那一个)、“比况短语”(如:蜜水似的)、“所字短语”(如:所闻)等。但是在所有短语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为五种基本类型的短语,其他几种短语的结构关系均是这五种基本结构的演化。
三、句子
(一)单句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____ 宾语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划分句子成分
(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成分 解释
主语 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 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 (宾语)
例如: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句子主干。
例如: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格式:“什么事或物”+“怎么样”
       (主语)   (谓语、宾语)
例如: 猫 ‖捉 鱼。
主 谓 宾 
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成分 解释
定语 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代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 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1:画眉唱歌。
分析: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独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在这句话中,“两只美丽”是“画眉”这个主语中心语前面的修饰部分,叫“定语”;“高兴”是谓语中心语“唱”前面的修饰、限制成分,叫“状语”;“一首”是宾语中心语“歌”前面的修饰、限制成分,叫“定语”。
例2:歌唱得<好>。
分析:“好”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叫“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
例句 分析
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那个时候的(定语)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二)复句
1.什么是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句的句子。
2.复句的类型
类型 分析 关联词举例 例句
并列 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几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承接 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递进 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类型 分析 关联词举例 例句
选择 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转折 复句 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假设 复句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因果 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是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①我们之所以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条件 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三种类型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就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除非我们预先做了准备,否则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解说 复句 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用关联词语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目的 复句 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近几年高考中,病句的考查情况如下:
年份 卷别 考查角度 题干设置
2020 新高考全国卷Ⅰ ①成分赘余; ②句式杂糅;③搭配不当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全国卷Ⅰ 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全国卷Ⅱ ①句式杂糅;②成分残缺;③语序不当
全国卷Ⅲ ①搭配不当;②成分赘余
2019 全国卷Ⅰ ①句式杂糅;②指代不明;③搭配不当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全国卷Ⅱ ①不合逻辑;②搭配不当
全国卷Ⅲ 搭配不当
2018 全国卷Ⅰ ①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②语序不当
全国卷Ⅱ ①成分残缺;②结构混乱
全国卷Ⅲ ①结构混乱(句式杂糅);②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2017 全国卷Ⅰ ①结构混乱(句式杂糅);②语序不当;③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全国卷Ⅱ ①结构混乱(偷换主语);②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成分残缺(缺主语)
全国卷Ⅲ ①结构混乱;②成分残缺;③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一、文段中考查修改病句
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而且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解析:①成分赘余,删掉“发生了”;③“根据……”和“……显示”两种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⑦“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不合语境,可改为“截至”或“截止到”;⑨“人群”指成群的人,属于集合名词,集合名词不能用表数量的词语来修饰,可改为“16%的人”。
答案: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2.(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语段见P256专题一“真题体验”题一)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 解析:A项,“由于”和“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B项和 C项“承揽技艺”搭配不当。
3.(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语段见P256专题一“真题体验”题二)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C 解析:原句“使得它是”有误,“使得”句缺主语,“使得”和“是”搭配不当。C项对应修改正确。
二、不同语境中考查辨析病句
4.(2019·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B.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C.“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D.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
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扩大……吸引力与知名度”搭配不当,“吸引力”应是“提高”,即改为“提高……吸引力与知名度”。B项,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科学家”,“经过……”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句子中没有谓语,这一句还没有说完,下一句就以“照片”为主语另起话头,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可以改为“经过全球2 000……努力”。C项,“旨在……为目的”结构混乱,该句把“旨在……”和“以……为目的”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留其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