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专题3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教师用书-2021高考语文全面系统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部分 专题3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教师用书-2021高考语文全面系统总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5 06: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古人苦锤炼,岁月始到金——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从全国卷来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制定的范围里既有高中篇目,也兼顾初中篇目。考查重点是唐宋诗文、先秦两汉散文、魏晋南北朝诗歌,同时兼顾其他时期诗文。题目涉及篇目广泛,分值一般是6分。命题形式主要是情境式填空。
一、考查名句的特点
(一)内容上
1.描写景物的名句
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2.抒发情怀的名句
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3.蕴含哲理的语句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反映美德的佳句
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并序》)
5.使用修辞的妙句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6.在诗文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形式上
1.含有通假字的句子
由于通假字在古诗文中朗读时要读本字的音,但默写时要写原有的通假字,因此,命题人常以此设题。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中的“知”容易误写成“智”。又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尊”容易误写成“樽”。
2.含有生僻字的句子
高考默写题的评分标准是错一个字或漏一个字该句都不能得分,而一些名句中包含了一些生僻字,学生也许会背但不会写。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蠡”容易写错。又如“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中的“豗”“砯”“壑”都是生僻的字。
3.含有同音异义字的句子
名句名篇中含有大量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稍不注意就会误写。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意气”容易误写成“义气”。又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喧”容易误写成“暄”。
4.含有同义异形字的句子
意义有相同之处但字形不同的字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如“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中的“致”容易误写成“至”。
5.含有特殊语序的句子
有些名句中的词语跟现代汉语词语的顺序不同,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中的“伤悲”容易误写成“悲伤”。
二、名句名篇默写在复习时常会出现的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有消极怠慢思想。高考默写篇目众多,初高中兼顾。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在复习阶段,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背诵分值较少,花大气力背诵去获得区区几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有放弃和侥幸的思想。但实际上,高考每一分都很珍贵,得一分压倒千军,端正思想是高考取胜的前提。
2.重背诵轻默写,眼到口到心不到。早读时大声诵读、努力背诵,但检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囫囵吞枣,在并未深入理解句意文意、各层次间关系的情况下盲目记忆。动手较少,对一些难写的生僻字词掌握不熟练,落不到实处。
3.方法上不得当,不善于总结规律。背诵不是一劳永逸的,此时记住了不代表永远记住,也不能百分百保证高考万无一失。名句名篇背诵的备考就是不断强化、加深记忆的过程。不总结规律,疏忽大意、盲目乐观就会埋下隐患。对每次出现的错别字视而不见,不进行整理,不总结归纳常见易错点,不辨析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不注意形近字的写法,对生僻字疏忽大意,就会不断暴露问题,产生失分现象。
三、高分突破:细处落实,细小考点不漏网
1.仔细辨析通假字。通假字,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在默写时,一定要注意原文中通假字的用字,切不可因为疏忽大意、记忆错误、思维短路误写成了本字。
2.仔细辨析形近字。形近字一部分是意思相同或接近而字形不同的字,这就给默写带来了阻碍。突破的关键点在于将不同句子中意思接近的形近字放在一起,分组记忆。
3.注意生僻字。生僻字多为平时很少使用的字。
4.注意连词、助词等虚词。常见的如夫、之、者、也、而、乎、以等,默写时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句末助词。
5.注意容易写错顺序的词句。有一些句子多为对偶句,默写时容易颠倒顺序等。句子中的词语也容易混淆顺序。
【即时训练】
1.(2019·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2.(2018·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羽扇纶巾”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樯橹灰飞烟灭”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2018·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事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呼尔而与之”,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蹴尔而与之”,即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两句写昔日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众多纨绔弟子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生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2018·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小楼昨夜又东风”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5.(2017·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6.(2017·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及近几年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考查情况如下:
年份 卷别 考查篇目
2020 新高考全国卷Ⅰ 《论语·先进》、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新高考全国卷Ⅱ 《诗经·秦风·无衣》、杜甫《登岳阳楼》、苏洵《六国论》
全国卷Ⅰ 屈原《离骚》、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全国卷Ⅱ 《荀子·劝学》、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赤壁赋》
全国卷Ⅲ 《论语·述而》、白居易《观刈麦》、杜牧《阿房宫赋》
2019 全国卷Ⅰ 庄子《逍遥游》、李白《蜀道难》、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全国卷Ⅱ 《邹忌讽齐王纳谏》、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
全国卷Ⅲ 《论语·子罕》、韩愈《师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018 全国卷Ⅰ 《论语·为政》、韩愈《师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全国卷Ⅱ 《孟子·鱼我所欲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苏轼《赤壁赋》
全国卷Ⅲ 《荀子·劝学》、诸葛亮《出师表》、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017 全国卷Ⅰ 曹操《观沧海》、杜牧《阿房宫赋》
全国卷Ⅱ 庄子《逍遥游》、刘禹锡《陋室铭》
全国卷Ⅲ 荀子《劝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命题规律 1.高中重点篇目反复考,只有《氓》《登高》《锦瑟》这三篇没有考过,别的篇目都考过,而且不排除相邻年份相同篇目连续考的情况,2019年全国卷Ⅲ与2018年全国卷Ⅰ篇目相同。考重点篇目重点句也考重点篇目非重点句,如2018年全国卷Ⅰ的《师说》、全国卷Ⅱ的《琵琶行并序》
2.初中的篇目大多考一次,三年高考中只有《论语》考过两次
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北望故都,又“可怜无数山”,视线常被遮断。
2.(2020·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2020·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以为轮”,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使之然也”。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而未尝往也”;月亮时圆时缺,“而卒莫消长也”。
4.(2020·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白居易《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多于机上之工女”,嘈杂的音乐声“多于市人之言语”。
5.(2019·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6.(2019·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一、命题角度
课标内容 课标阐释 考点分布
诵读古代诗歌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名篇”指我国古代那些具有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文
“名句”指那些形象、精练、含意深刻、至今仍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的句子 高中重点古诗文及少量初中重点古诗文
二、解题技法
(一)保分秘籍
1.明确识记原则。(1)为历代名家、选家、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所激赏所称引的,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2)概括力极强,已演化为成语的,如“满城风雨近重阳”,后演化为成语“满城风雨”;(3)意义丰富,生命力强,已成为人们口头熟语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4)被广泛地歌咏传唱,脍炙人口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
2.加强背诵,熟记内容。(1)归类记忆法。或按作者,或按内容,或按主题,或按情感进行分类记忆。(2)比较记忆法。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记忆内容更准确、全面。如人们普遍知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动衬静,千古传诵;通过比较就会知道“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钟山即事》)也是很有特色的写静景的名句。(3)联想记忆法。如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字联想到类似的炼字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4)辨析记忆法。如《六国论》中的“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中的“事”不要写成“侍”。
3.强化“倒背”意识,改变“记忆惯性”。要想改变“记忆惯性”,平时就要试着改变背诵习惯,加强训练。如培养“倒背”的意识,让同桌经常出下句自己对上句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就会有逆向思维的意识了。
4.据境分析,辨析字形。汉语中有许多读音相同,但形体、意义却完全不同的字,在备考时就要关注这些同音字不同的意义,根据语境来辨别它们的形体,从而准确识记。
5.留心顺序,关注难写字。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前后句互换后,其意义仍然是相通的,但由于学习时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这样就有可能把语句的顺序记颠倒,因此在备考时要多留心句子顺序,准确记忆。对于那些难写字,要重点识记,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
(二)抢分秘籍
情境式默写题,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语言情境,要求根据情境填写句子。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
2.揣摩提示信息,准确理解情境。提示性信息对于正确解答情境式默写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性信息主要有作者、出处及题干中的叙述性情境等。
3.紧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做好了上述几步后,就可以扣住关键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子进行填写了。
(三)巧借四方法
1.意义还原法
某些名句填写的情境提示就是对名句的意义解释或翻译,把语句的意义或翻译还原到古文或诗句即可。
如:(2018·全国卷Ⅰ)《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还原:成为教师→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温故而知新
2.位置定位法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给出了所填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根据提示检索原文,就可快速找到切入点,以此确定所填名句。
如:(2018·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定位:情景中的“文末”提示了所填名句的位置,再结合“文章爱好”和“儒学素养”,可确定所填名句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意象检索法
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根据这些意象可确定所填名句。
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检索:情景中的“黄鹤”“猿猴”等词准确地表明了要填写的名句中也包含这些意象,再结合“写山势高险”的内容,可迅速确定所填名句为“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技巧推断法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到所填名句。
如: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推断:情境中的“比喻”表明了所填名句使用的表现手法,结合“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以及句中的标点符号为“?”,可确定填写的名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思维提升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清脆、婉转、凝重、流畅、热烈、紧张都极为形象,包括写乐曲终止的句子也极为精彩,这两句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屈原《离骚》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诗人保持清白可为正道而死,并以先贤为榜样的决心。
(3)《论语》中曾参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句指出有抱负的人要胸怀广阔、意志坚定,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士人既要有理想,又要有恒心。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两句表达了“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这一观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_”两句,恰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炼,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一句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遭到嫉妒,而“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一句则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两句描述自己长期贬谪在外的辛酸经历,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
(3)《赤壁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两句将苏轼等人乘船时如脱离世俗、超然独立、飘飘欲仙的感受形象地表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