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课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认识动物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危害,关注生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⑵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变态发育方式。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多媒体展示:娃娃鱼,蟾蜍、青蛙、蝾螈等的动画图片。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它们都属于哪一类动物?
2.展示田园中青蛙的叫声及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画面。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有关青蛙的知识。(板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任务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自读课本P13—14页第二段,结合课本图Ⅶ-6各小组完成:
1.青蛙繁殖一般在什么季节?
2.所有青蛙都能鸣叫吗?雄蛙鸣叫有什么意义呢?
3.雌雄蛙抱对是在进行体内受精吗?这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4.蛙卵有什么特点?蛙卵的这种特点有什么意义?
5.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6.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哪几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叫什么?哪一个时期特别像鱼?
7.请同学们从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等方面比较蝌蚪和青蛙。
比较 蝌蚪 青蛙
外形特征
运动方式
生活环境
呼吸器官
8.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何异同?
9.什么叫两栖动物,请据所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⒈交流后强调:为提高受精率,青蛙依次发生的繁殖行为是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但注意雌雄蛙抱对的目的在于精子和卵细胞同时排出,加大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机会,提高受精率,而不是进行体内受精。
⒉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依次经过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
⒊交流后梳理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⒈小蝌蚪是吃什么长大的?小蝌蚪的尾巴后来怎么没有了?小蝌蚪很像小鱼,这说明了什么?
⒉晓明同学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他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到一些蛙卵,放在鱼缸中进行培养。想一想,他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
任务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⒉阅读课本P14资料分析,谈出你的真实想法:
⑴从实例中可以看出,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⑵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⑶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交流中,要重点梳理出以下要点:
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⒉.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它们的数量是不是在逐渐减少?如果是,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典例分析,方法指导】
【典例1】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指的是 ( )
A.雄蛙的鸣叫 B.雌蛙的鸣叫 C.雌蛙和雄蛙的鸣叫 D.蝌蚪的鸣声
【解析】选A。稻花开放的季节是春末夏初,正好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就会鼓起鸣囊高声鸣叫,以吸引雌蛙前来,这是求偶行为。
【典例2】某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将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在l、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人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 (选填“卵生”、“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 →幼蛙→成蛙等阶段。
(2)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 。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以及探究实验的设计。
(1)青蛙为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过程为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该实验方案中1和3,2和3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3号
(3)主要写出实验记录的内容被孵化的蛙卵的数量即可
(4)根据提出的探究活动“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可以分别做出不同的假设,实验结果③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最高或者①、②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远低于③号缸
答案:(1)卵生 蝌蚪 (2)③ (3)被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4)③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最高(或“①、②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远低于③号缸”)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一、达标自查:
1.青蛙的生殖方式是( )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
2.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陆两栖动物 B.体内受精、不变态发育 C.庄稼的保护神 D.变态发育
3.青蛙从蝌蚪到发育成成蛙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
A.尾消失 B.体表出现鳞片 C.长出四肢 D.鳃消失
4.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是在 ( )。
A. 水中和陆地进行 B. 水中进行 C. 陆地进行 D. 母体中进行
二、拓展探究
1.小明在调查某地动物资源中发现,该地的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么当地的环境可能是怎样的 ( )
A. 温暖多雨 B. 常年寒冷 C. 炎热干旱 D. 工业化城市
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 B.环境污染口趋严重
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 D.人类的大量捕杀
3.下列关于青蛙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蝌蚪不仅用鳃呼吸,还用肺呼吸,因此青蛙是两栖动物
B.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但生活习性完全相同
C.青蛙是陆生动物,它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D.雌雄蛙抱对后同时排出卵细胞和精子,可提高卵细胞受精率
4.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发育及结构功能的问题:
(1)在宋朝诗人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雨”和“蛙”的内在联系有:①青蛙的受精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发育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上述两个过程均在水中进行;②青蛙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因而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为提高受精率,青蛙依次发生的繁殖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蛙发育经历的四个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蝌蚪很像小鱼,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宋辛弃疾的著名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仅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寓示了“丰年”与“蛙声”的某种联系,你认为这种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