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10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10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05 15:2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_____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
2.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________现象;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3.人们在研究原子的结构过程中,提出了“核式模型”的科学家是________。宇宙是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其中太阳是________系中的一员。
4.田野里油菜花盛开,走在田埂上闻到沁人的花香,这说明分子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填“引”或“斥”)力,若把水分子看成一个小球,水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________μm。
5.19世纪70年代,人们在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________射线。后来经研究确定这种射线是由一种__________(填“带正电”“不带电”或“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它们来自原子的内部,称为__________。
6.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按__________→质子→原子核→__________→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顺序排列。
7.“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承载着中国古代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其原有的性质发生变化,能保持物质______不变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分子又是由________组成的。
8.如图所示的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________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________就相当于行星。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9.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
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11.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下列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情况的是(  )
1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1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14.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质子和中子不可再分
D.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5.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
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
三、作图与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
16.如图所示的是氦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核外有两个电子绕核旋转,请你在图中用“?”表示质子,根据电子数在相应位置画出数量对应的质子。
17.物理知识应用极为广泛,常常在广告中也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你觉得味美,别人呢?”倡议人们要做文明公民,不要在候车厅、火车等公共场所吃有气味的食品。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8分,共16分)
18.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后,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在用一束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1)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2)原子结构的行星绕日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的______________,虽然占有的体积很______________,但它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3)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卢瑟福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被反弹回来的α粒子是因为撞击到质量较大的某种粒子而返回的,这种粒子最可能的是__________。
A.核外电子 B.原子核
C.原子核或核外电子 D.夸克
19.观察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________。
(2)图乙是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与计算题(第20题8分,第21题11分,共19分;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答案的不得分)
20.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远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数,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察一致。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察结果,可估算宇宙的年龄T,其计算式为T=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近期观察,哈勃常数H=3×10-2 m/(s·l.y.),其中,光年(l.y.)是光在真空中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由此可估算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____________亿年。
21.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只能在南半球观测到),距我们约4.2光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比邻星的光,是4.2年前发出的,经过了四年多的星际旅行,才到达我们的眼睛。
(1)“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米?
(2)如果宇航员乘坐速度为1 000 m/s的航天飞机从地球出发,需要多少年才能到达比邻星?
(3)以上计算结果对你认识宇宙有何启发?请说出一点。
答案
一、1.扩散;分子
2.扩散;引力
3.卢瑟福;太阳(或银河)
4.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斥;10-4
5.阴极;带负电;电子
6.夸克;原子 7.化学性质;原子
8.原子;电子
二、9.D 10.C
11.A 点拨: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氢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且分子间距大,会充满整个容器。
12.D 点拨: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宇宙是由很多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组成的,因此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
13.D
14.C 点拨: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15.D
三、16.解:如图所示。
17.解: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在公共场所吃有气味的食品,食品的气味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影响到周围的人,所以文明公民不应该在公共场所吃有气味的食品。
四、18.(1)A (2)中央;小 (3)B
19.(1)小  (2)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变大;分子间存在引力
五、20.;100
21.解:(1)1光年等于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则1光年=3×108 m/s×365×24×3 600 s≈9.46×1015 m。
(2)根据公式v=可得t==≈3.97×1013 s≈1.26×106年。
(3)宇宙浩瀚无边,目前人们对宇宙的了解还很肤浅,宇宙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