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7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7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05 15:3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正驶过天安门广场的安徽的“美好安徽”彩车,如果以“美好安徽”为参照物,车上的迎客松是______的;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观众觉得“美好安徽”是运动的,他们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所示,用尺快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________会落在原处。
3.2019年12月17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开始进入上航母时代,图为国产歼舰载机歼-15从航母上起飞的情景,航母飞行时跑道长300 m,经弹射装置助推后,飞机3 s后速度可达40 m/s,6 s后便达到离开甲板的起飞速度80 m/s,则飞机在跑道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
4.一遥控小电动车在粗糙程度不变的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 N,则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 N,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m;在0~4 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5.如图所示,若小球自A点向右摆动到最低点B时,绳子突然断裂,假设此时所有力同时消失,则小球此后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6.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______ cm,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7.对沉入大海的飞机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显示。若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 500 m/s,则探测系统必须探测的物理量是________,那么中央处理器只需运用h=________这一简单公式进行运算,就能显示出海深。
8.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用5 N的水平拉力F拉动乙物体,恰能使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9.如图,一个物块沿着斜面向下运动,请你画出物块受到的重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示意图。
10.如图 a 所示,空缆车随缆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图 b 中画出缆车的轿厢(以方框表示)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如图所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分列式上,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的情景。下列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受油机甲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受油机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运动的
12.打乒乓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项运动,在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球后,球才会运动,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离拍后,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接球时,球朝反方向飞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扣杀时,球速变快,拍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拍的作用力
13.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一定是因为它不受力
B.加速、减速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是改变了,但匀速转动的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C.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物体要维持运动状态需要力是表象,事实是:动力平衡掉阻力,使物体惯有的性质显现出来
D.在生活中,要维持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持续的施加力,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4.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里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5.如图所示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第15题)       (第16题)
16.如图所示的是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车时,在某一时刻停止在地面上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受到的重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7.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 m),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分别如图a、图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10 m,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 s B.v甲<v乙,t可能为30 s
C.v甲=v乙,t可能为10 s D.v甲=v乙,t可能为30 s
三、实验探究题(第18题7分,第19题8分,第20题8分,共23分)
18.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____________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
(2)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的________________来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当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便可认为它受力平衡。
(3)当左、右两边的钩码质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1与F2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_(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____________上的条件。
(4)进一步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完整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______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19.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忽略空气阻力)
(1)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受到________个力的作用。
(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
(3)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出结论:一切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学习速度这一节的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纸锥锥角α/° 下落时间t/s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所示,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___。
A.4号纸锥先到达地面
B.5号纸锥先到达地面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4)若纸锥在到达地面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设4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f1,5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f2,则f1________(填“>”“<”或“=”)f2。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题9分,第22题11分,共20分;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答案的不得分)
21.如图所示的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地面上所受摩擦力大小的示意图。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匀速拉动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弹簧测力计所受A的拉力)就等于物体A所受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即F′=f。请你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对此加以证明。
22.一列长为l=1 500 m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运动中所受阻力为f=4×105 N。在要通过某长度为L=600 m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t1=4 s听到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v1=340 m/s。求:
(1)列车机车提供的牵引力F。
(2)列车的行驶速度v2。
(3)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2。
答案
一、1.静止;天安门;相对的 2.运动状态;惯性
3.50 m/s 4.0;16;等于
5.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6.7.50;0.15
7.时间;vt 点拨:根据路程公式s=vt知,声呐测距需要知道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所用的时间,由于这样计算出的路程为声音的传播路程,故还要乘以才是到海底的深度。
8.5;水平向右 点拨:以乙为研究对象,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水平面对乙没有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乙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和甲对乙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5 N。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同时乙对甲也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f=5 N。
9.解:如图所示。
 
(第9题)     (第10题)
10.解:如图所示。
二、11.B 12.C 13.C
14.C 点拨: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里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故B、D不正确;若乙车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的速度小于甲车的,甲车上的乘客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甲车速度,故选C。
15.C
16.D 点拨: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B错;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人受到的重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
17.B 点拨:由题图可得甲的速度v甲===0.4 m/s,乙的速度v乙===0.6 m/s;经过时间t ,甲、乙相距10 m 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 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 m。由此可得v甲t+v乙t=10 m或v甲t+v乙t=30 m,代入数值可得0.4 m/s×t+0.6 m/s×t=10 m或0.4 m/s×t+0.6 m/s×t=30 m,解得t=10 s或t=30 s,即t可能为10 s,也可能为30 s。
三、18.(1)乙 (2)数量 (3)相等;扭转回来;同一条直线
(4)相反;同一条直线
19.(1)3 (2)小;慢 (3)匀速直线运动
点拨:(1)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共3个力的作用。(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3)由实验可知,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滑行距离越远,速度改变越慢,若小车不受阻力作用,则小车速度保持不变,运动状态不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0.(1)A (2)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 (3)B (4)=
四、21.证明:当匀速拉动物体A时,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摩擦力,即F=f;而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F与物体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F′,所以F′=f。
22.解:(1)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牵引力F=f=4×105 N。
(2)根据题意可知l=(v1+v2)t1,所以v2=-v1=-340 m/s=35 m/s。
(3)由题意可知L+l=v2t2,所以t2===6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