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教学课题
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法、学法
回顾、练习、评价。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基础知识
1.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内交流。)
2.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3.巩固练习
二、发展练习
1.PPT展示练习一。并抽练习一中几小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练习: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PPT展示练习二。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小红小东小丁45下36下53下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回顾
小组内交流
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学生先独立完成,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说说估算的方法;
再笔算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指名说一说方法,再集体订正
小结
教学课题
“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回顾、练习、评价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
)
六九(
)
(
)四十二
……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练习四(PPT展示练习四)。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校对
三、实际应用
1.PPT展示练习五,布置学生独立完成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交流反馈
教师抽查(后进生)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先说一说什么是倍数的含义
然后PPT展示练习三,布置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反馈
独立完成练习然后校对
PPT展示练习四,布置学生独立完成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
课堂总结
教学课题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法、学法
回顾、练习、评价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二、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2.直角
三、综合练习
1.PPT展示练习六,布置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合作完成。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回顾梳理
理解表象与进率
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估计与测量
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用三角板画直角
随堂练习。
课堂总结
教学课题
“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法、学法
回顾、练习、检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观察物体的复习
1.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说一说
(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2)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3.PPT展示练习七,布置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三、拓展练习
1.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2.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
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随堂练习。课堂总结。
教学课题
认识时分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3.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
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学法
复习、练习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复习旧知
1.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
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
),是(
)小时。(
)分=(
)时。
二、出示课件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指名说一说想法。
三、巩固知识
1.按要求拔钟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一个同
学说时间。
2.教师说时间,生拔钟
4.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课件练习
四、总结
复习旧知
想一想
说一说
课件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
指名说一说想法
按要求拔钟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
一个同学拔钟
一个同
学说时间
教师说时间,生拔钟
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总结
教学课题
数学广角复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法、学法
复习、练习评价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复习旧知,回顾方法。
有3个数5.7.9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学生汇报(黑板演示)
二、练习巩固,提升认识。
1.完成课件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
2.完成书上的相应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
3.对比分析提升认识。
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点
三、巩固知识
出示课件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汇报方法
四、小结
复习旧知,
回顾方法。
练习巩固,
提升认识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
完成书上的相应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
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汇报方法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