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学设计 (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学设计 (word)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5 09:5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学科素养】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3.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异同,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4.结合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5.运用历史的、全面的评价认识苏联模式的影响,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重难点】
重点: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必然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评价苏联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将采取图片导入法,借助PPT采取图片导入,通过展示尼古拉二世的图片,与学生进行问答引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师:根据教材和材料,分析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2.1%。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有封建剥削形式。
材料二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材料三 1900年12月,列宁在国外创办了《火星报》,通过秘密方式运回国内,在工人群众中散发,它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火星报》为纽带,列宁将俄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团结到自己同围,为建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生:背景(1)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2)政治基础:沙皇专制统治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3)阶级基础: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
(4)思想基础: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5)组织基础: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师:列宁主义形成的标志及内容分别是什么?
生: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 “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列宁
生:内容:(1)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师:探究一:列宁为什么认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对比两段史料,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有何启示?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生:原因:资本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
启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打破理论束缚,进行大胆创新。
师:列宁主义的形成有何意义?
生:意义:
(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师:过渡,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十月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师:十月革命的背景有哪些?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伴随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俄国开始逐步的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时期。
材料二: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沙皇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工人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工资低微,农村仍保留封建剥削。
——王斯德主
材料三: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命。 ——列宁
生:1.客观:
(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存在大量封建残余,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
(2)政治:沙皇专制制度下,社会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
(3)导火线: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革命到来。
2.主观:
(1)阶级:无产阶级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
(2)组织:布尔什维克党成熟。
(3)思想:有成熟革命理论一列宁主义。
(4)群众:牢固的工农联盟
师:展出,十月革命具体概况?
生:原因: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策略: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爆发: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结果: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意义(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2)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3)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师: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
师: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苏俄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何种措施?
材料一: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材料二: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经受着严峻考验。
——《大国崛起》
生: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⑵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特点:利用军事、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师:根据下面材料,战时共产主义造成了那些影响?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生:积极:保证前线的粮食供应,粉碎武装进攻,巩固了政权。
消极: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37)
师: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师:斯大林时期为什么放弃新经济政策?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让它见鬼去!
-----斯大林
材料一: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材料二: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生:国际:面临帝国主义敌视和战争威胁
国内:生产力和工业化水平落后
师: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那些成就?斯大林莫斯的特点是什么?产生了那些影响?
生: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特点:①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消极影响: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师:联在探究中不断的改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生:①从国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调整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③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要协调发展;
④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师:小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报告中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的民生内容干货满满,努力构建完整的民生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使人民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