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利:影响大,号召性强,比较能组织人力做事;
弊:自身不是很自由,生活上带来诸多的不便。
答案 ( http: / / www. / jyzxz / ptda / zk09mn / " \t "_blank ):BDD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答案:7.韩愈 唐 (2分)
8.B (3分)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分)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
9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l0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9分)
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
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译文:阂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纾(字琴南,当时是孝廉,即举人)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老师大怒,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的心意虽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道是学生赠送老师礼物的礼节吗?”随即让人准备,林纾携带者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马说》中考试题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甲] 《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6.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7.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9、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若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结合文本与生活谈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作者是 _____ ,______ 代文学家。(2分)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19.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