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小人国里大世界》
【 课 型 】绘画 【 教 材 】上教版第四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类别属于绘画。本课系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美术教材第四册第十四课《小人国里大世界》,本课通过把平时熟悉的事物变大变小来增强同学的想象力。本课是添画的基础,它为添画提供了一个可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散的基本形,使学生在添画练习时大大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又满足了小孩子追求完美的心理。本课的学习为单元后面的两课《故事画里趣味多》,《画画我的休息天》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小人国的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且本课要求的绘画技巧不是很高,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生兴奋点会来得很容易,假如他们自己也能参与,就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与物之间大小对比的艺术表现方法,学会表现创意有趣的故事情境,并能表现大小对比的人物造型与动态。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想象过程中,学习运用大小对比的方法表现身边事物或想象中的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小对比艺术夸张的神奇魅力,丰富艺术的想象力,体验艺术创作中大小对比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大小对比的方法表现人物。
教学难点:想象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导入:介绍新朋友贝贝和她的小伙伴们。
揭示课题《小人国里大世界》
(设计意图: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够带领学生更快进入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
1. 赏析电影《借东西的小人》片段。
提问:贝贝身边的东西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总结:小人身边的东西比起我们平时看到的大了许多。
2. 找一找:哪个小人真正小
帮贝贝找一找走散的好朋友(问:四个小人中哪一个是小人国的人?)
总结:把原本身边小的东西放大了就显得人很小,人物的大小是通过和旁边
物体进行对比体现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电影情节和直观的图片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体会到大和小的表现方法。)
3. 请学生分辨小人在桌子和薯条哪样东西旁边更显小?
总结:把平时生活中原本就小的物体放大放在人的身边才能成为小人的“大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案例的进一步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使对比更强烈,小人显得小的方法。)
4. 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利用哪些形象表现小人国?
例:放在嘴里吃的食物,拿在手里的文具,生活用品,小昆虫等等。
5. 引发思考:这些小人碰到这些对他们来说的庞然大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6. 学生交流创作构思(互相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思考能够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地开阔。)
7. 比较快餐店里的场景,问,那个场景更有趣,问原因。
总结:1)人物动作不同且夸张
2) 情节更有趣
8. 欣赏代表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和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总结使画面有趣的方法。)
9. 问小人如果碰到大蚂蚁你觉得他会做出什么动作?请你来想想一下,做一做。碰到书本呢?碰到袜子呢?碰到…… 教师在互动中出示或示范不同的人物动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尝试创设有趣的情境。)
10. 欣赏不同构图(包围,局部)的作品,了解不同的构图也能让画面更有趣。
11、对比欣赏两张作品,问:那一张效果好?
总结:1.构图饱满
2.人物有前后关系
作业
作业内容及要求
1)用大小对比的方法画出小人国里的有趣故事
2)画出人物的不同动态
3)构图饱满
教师示范并提示:
先选择一到两个小物体,放大画到画面里,涂上简单的颜色
画夸张的人物动态,重点表现大小物体的对比。
添加简单的背景(点、线)
3. 学生创作
4. 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够快速抓住作画的步骤和要点。)
展示与交流
展示作品,欣赏有趣的小人国故事画面。
师生推荐各自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创作的小人国里的有趣故事。
评价内容:
小人真正小吗?
故事情节有趣吗?
3) 构图饱满吗?
【课后反思】